APP下载

基于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防治攻坚策略

2019-11-22张恺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

张恺

摘要:指出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冲刺期和决胜期,云南省致力于将环保工作重点从“解决污染问题”向“改善环境质量”方向转变,为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发展,云南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水源地保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仍存在不少改革阻碍。为此,提出了在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基础上,完善考评体系、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和重视宣传教育等5条应对策略,以期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问题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保护制度;环境监测

中圈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74-03

1引言

云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条件。目前,云南省污染攻坚仍面临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法规、环境监管和公众参与等各方面不完善的挑战,环境污染现象和重复发生频率仍居高不下。2018年7月份,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打好8个标志性战役,为下一步各地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2云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云南省各级政府部门立足地方实际情况,统筹配合、相互协调,选取了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这8个领域,作为重点攻坚战役,并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

2.1“三沿”绿化行动成效显著

“三沿”绿化行动是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一是开展沿路绿化行动,率先在云南省内几条主要高速公路、昆明机场高速公路等开展沿路绿化建设,采取了高大乔木、中低灌木和路面草皮相互搭配的空间构造方法,构筑了一条条绿色走廊,既可以取得吸收汽车尾气、削弱噪音的生态保护效果,又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其二是开展沿河(湖)绿化行动,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另外涉及到周边的一些较具规模的河流、湖泊,开展了沿湖、沿河的制备修复工作。将湖岸線、河岸线10m以内作为警戒线,不允许开垦种植作物,保证河湖生态系统稳定性;其三是开展沿集镇绿化行动。进行集镇主要道路的垃圾清理和违建拆除工作,统一粉刷墙漆,在道路两旁栽种花草树木,让集镇道路景色焕然一新。

2.2清洁油品和车用尿素行动顺利开展

目前“国六”排放标准逐渐在全国多个省份实施,云南省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开展了清洁油品和车用尿素行动。目前已经在全省范围内要求各加油站停止继续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另外,针对近年来云南省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的现状,为了进行汽车尾气的有效控制,对本省的多家燃油生产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并对检查出来的一些违规生产燃油的企业,实施专项整治措施,采取了罚款、取缔等措施,切实保障了油品质量。按照国家要求,推广车用尿素和燃油清净增效剂,减少了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2.3全面推行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

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对全省范围内所有涉及到重金属开采、加工、制造的企业,全部列入重点检查名单。并组建专项排查小组,对名单内的企业进行污染物处理与排放检查,特别是污染物处理流程、最终排放产物的成分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经检查不符合规范的,采取了停业整改、关停搬迁、缴纳罚款等处理措施。对省内一些面积较大的固体废物堆放场所进行调查,能回收利用的,按照“免费利用,自费运输”的原则,由企业进行消化。不能回收利用的,提供无害化处理方案,减少工业固体废物露天堆积。既减少了土地占用,又达到了改善环境的目的。

3当前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克服的障碍

3.1全面深化生态环保改革的任务仍然繁重

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难度前所未有。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总量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更趋复杂。云南地区虽然近年来污染防治工作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环境质量隐患,例如森林火灾隐患、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虽然这些也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破坏,但是由于具有隐蔽性,还未得到高度重视,也是下一步改善环境质量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

3.2区域环境分化增加了统筹治理工作难度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一些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环境质量出现好转态势,但中西部很大程度上仍在复制东部过去的发展模式。西南部是我国的生态屏障和“水塔”,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监管能力弱,一旦出问题,将会是灾难性的。除此之外,环境污染具有扩散性,例如云南一些有色金属的开发、冶炼企业,虽然根据各级政府要求已经搬迁到了乡镇、城郊等偏远位置,但是排放出来的废气还是会扩散到附近的城市、乡镇上。另外排放的污水也会渗入到地下,通过地下水循环最终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也让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4基于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污染防治策略

4.1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不动摇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关键是要扭转发展的传统惯性模式,增强转型的决心和勇气。越来越多的实践让人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要改变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处理好“长痛”和“短痛”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尤其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旅游大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要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挖掘旅游资源,壮大旅游产业。同时,将部分旅游收入重新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

4.2牢牢抓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

4.2.1各部门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质量改善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体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也是评判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尺。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而环境质量的改善又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必须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在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作用。强化质量目标导向,完善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及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质量指标作为对地方党委政府的硬约束,严格考核问责。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地方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发挥地方首创精神,坚持因地制宜的环保工作原则,根据地方实情采取多样化、针对性的环境质量改善措施。

4.2.2完善环境质量改善的考评体系

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必然会牵扯到多方利益,而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和增加税收收入,对一些高能耗、高排污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针对这一问题,云南省正在抓紧出台更加细化的环境质量改善评估标准,杜绝以往部分地方政府在改善环境质量工作上只做表面工作的问题。用更加完善的考评标准,安排专业的考评小组,进行深入的调研取证,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将考评结果直接与地方负责人的绩效挂钩,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地方负责人认真落实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4.3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4.3.1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奖惩机制

这是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之后,中央提出的第三个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意志决心。各级政府也要基于地方实情,以中央提出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为参照,制定出更加细化的环境质量改善奖惩机制,并尽快在本地推广和落实。从企业角度来说,经过内部整改和转型升级后,观察企业排樗、能耗的改善情况,如果节能效果良好、排污减少,则由地方政府进行表彰鼓励,颁发证书;反之,如果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改观不明显,仍然存在排污行为,则要按照标准采取处罚措施。

4.3.2基于生态污染治理的追责机制

对于以往遗留的历史欠账,要秉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明确污染治理的责任。给予一定的期限,限期整改。如果到期未达到预期整改效果,则进行责任追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在取得较好治污成效的基础上,自觉履行监督和约束,避免今后发展过程中严重污染问题的出现。

4.4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充分依托和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能够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提供更大的动力。例如,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环境监测。尤其是对一些排污大户,通过采用信息监测手段,掌握其排放污染的证据,对企业依法采取处罚措施,形成威慑和约束,让相关企业认真对待源头污染治理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可以引进配套的治污技术,例如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废烟余热收集利用技术等,增强企业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模式的科学转型。从以往被动式的污染治理,转变为主动式的污染防控,这种事前管理措施除了能够将污染损失降到最低外,也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二次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4.5重视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仅靠各级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发动企业、群众参与。当前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也有部分群众认为环境保护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要加强思想宣传,真正让企业、群众认识到生态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对每家企业、对每个人产生的深刻影响。只有调动广大企业、群众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这也是实现环境质量提升的根本手段。

5结语

云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立足于本地实情,了解地方环境污染现状、成因,进而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出台奖惩措施、做好宣传教育等综合工作,为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宁静指数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