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湿地生态规划研究
2019-11-22许艳
许艳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是人群聚居之处,水生态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吸纳存储水源,还可以发挥蓄滞洪涝的作用,同时对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作用于城市物质及能量之间的平衡及协调。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修复及维护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退化等。从宏观层面着眼,对城市湿地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规划思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水生态建设,也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城市居住环境。
关键词:城市湿地;水系;生态;规划
一、城市湿地现状
(一)城市水系结构萎缩退化
城市水系结构退化具体表现为地下水下降、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水系连通性下降以及水源补给告急等,出现上述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过度抽取地下水、水资源匮乏等。城市化水平提升速度加快的同时,对土地的开发程度过大,导致河道用地被占用,部分河道日益狭窄,城市水面不断降低,致使滨河区域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变化,大量污染物进入城市水系,对水系造成污染的同时,导致水道堵塞不通,进一步破坏城市的水生态系统。正是上述诸多原因,造成城市水系萎缩,甚至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的平衡。
(二)水污染严重
由于旧城区的管道过于混乱,以及污水管道出现破损,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城市水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也会对城市湿地造成污染;新城区改建之后存在初雨污染的问题。比如北方城市,除水资源不足导致河道湖泊水流量下降之外,水体自身纳污能力过低同样也会污染城市水系。北方城市景观水系的水源以再生水为主,但是再生水厂对水质检测重视程度不足,水质指标不合格现象较为突出,存在氨氮、总磷含量接近或者高于Ⅳ类标准限值的情况,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水华问题。水污染防治立法及监督方面存在缺失,也是导致城市湿地出现水质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水污染防治问题,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具体的规定,但未能执行到位,导致水质不断下降,城市湿地受到破坏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三)水循环不畅
自然环境当中的水循环由降水、蒸发、地下径流及地表径流等多个环节构成。传统城市模式对水循环的影响属于不可再循环式,导致城市水系受到破坏,下垫面发生硬化等。城市原有的水系被切断,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水循环敏感程度也因此不断下降。
(四)驳岸人工化
根据研究资料可知,我国超过3/4的城市河湖的护砌驳岸为硬质,对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损害,以人为的方式将水生系统与陆生系统进行分离,对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造成极大破坏,导致物质与能量无法正常循环,进而破坏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硬质护砌驳岸不仅阻碍了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循环,也是造成水华现象的主要因素,对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干扰。
(五)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城市河湖湿地中出现的以上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自然湿地相比,城市湿地更为脆弱,自身的恢复能力较低,受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内的生物或者消失,或者繁衍过于快速,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生物的种类也因此急剧减少。
二、城市湿地生态的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更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在处理城市湿地生态问题时,必须从宏观层面着手,制定合理的策略,确保完成战略目标。在进行规划时必须确保水资源红线及生态保护红线不被破坏,认真做好与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相关的各项工作,比如城市水系规划、生物保护区规划等。对河湖湿地水质、城市湿地保留率、生物种群变化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构建一套完善的体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做出客观评价,使城市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三、城市湿地规划实施原则
(一)以完整水系为研究对象
城市湿地规划必须从不同的角度着眼,进行全局性的规劃,尽量保证城市天然水系的完整,从而将以水系为研究目标的规划落到实处,具体包括水系生态修复规划、水资源循环利用规划等,确保同一水系在各个地块中保持流通,通过水系将各个区域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城市水系调蓄洪涝的作用,不断强化城市湿地的功能。
(二)遵循自然
城市湿地规划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及地势,尽量避免人为进行改造,保留区域内现有的水系形式及自然地形,在规划中始终贯彻“天人合一”的理念,构建出真正适合城市的湿地系统。通过高度自然的施工方式来处理驳岸,减少人为的裁置,以植物和土工结构混合的设施来取代传统的铅丝石笼,通过栽种不同的本土植物搭配驳岸,尽量减少水流的冲刷,形成高度自然的湿地驳岸,有效修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三)强调生态系统性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湿地及林地共同构成城市的生态屏障,明确界定生态控制线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生态,才能确保系统内不同构成要素始终保持平衡,制定统筹考虑不同生态资源的科学方案,充分考虑不同生态资源的价值,通过圈定不同的生态区域,从整体上真正掌握城市的生态系统。
(四)分区域实施规划
城市湿地与自然湿地无论是环境还是规划,抑或是功能都存在差异。城市湿地自身修复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城市森林公园与城市建设区河道同样也有所不同。在规划时必须充分结合各个区域的不同特征,制定更为合理的保护措施及修复策略,对各个区域中的构成要素进行优化及调整,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安排,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确保不同区域的城市湿地都能发挥作用。
(五)统筹规划
城市湿地与水循环有着密切关联。对城市而言,水资源的利用及处理都必须通过城市湿地才能完成,只有正确处理人和水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人与城市湿地间的关系保持平衡,才能使人与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协调。在对城市不同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水的作用,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使城市湿地规划与城市水系规划完全耦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相关的规划,理清城市湿地的布局和规模,确保不同规划周密对接。在充分发挥不同规划作用的同时,协调好各种规划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规划和无效规划。
(六)近远期规划相结合
在修复城市湿地时可以采用远期与近期两种方案,远期规划的目的在于确保城市湿地发展始终符合总体方向,同时对近期规划的力度与范围进行约束。近期规划则是远期规划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远期规划的必要环节。将两个不同时间节点的规划衔接统一,才能成功将城市湿地修复方案变成现实。城市湿地发展一方面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还必须兼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在城市空间规划中适当嵌套城市湿地修复及保护规划,同样也需要近期与远期两种不同方案的调节,来增强规划实施的可能性,使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始终保持平衡。
四、城市湿地规划实施
(一)水源规划
城市水系结构日益退化,除过度开发利用之外,水源匮乏也是主要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水位下沉,水循环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水源水质也因此大幅度下降,所以水源补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城市河湖湿地必须尽量减少使用再生水,同时还要做好各个区域的水质优化工作,比如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来净化水质,从而逐渐降低因水质变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要充分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及工程性措施,把雨水涵养至城市水系中,充分发挥湿地本身净化水质的功能,有效避免城市蓄水却无水可用的情况。
(二)水系修复与构建
必须将城市湿地生态修复及维护纳入城市空间总体布局规划之中。对城市河道湖泊的规划应包括湿地水系统规划,将水系规划作为划分的依据,对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确保城市湿地水系在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系统本身完整通畅。规划时除需要考虑河道的开口及横断面之外,还需要对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增长率等参数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城市湿地水系能够逐渐得到修复和完善。
(三)水资源循环利用
对城市可持續发展而言,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措施正确处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其一,要尽量避免污水渗透地下水系,截断污水水流,避免因排污而污染城市湿地;其二,要仔细分析区域水体的实际纳污能力,将通过分析获得的结果作为依据,合理制定再生水厂的各项水质指标,采取措施净化处理水质之后,再通过自然水系系统进入城市湿地。
(四)城市湿地水质
采用确定水源、计算水流量及考察水质等方式,确保真正控制城市湿地水质。根据模拟计算所获得的结果,采用调整的方式改变边界条件,实现对城市水质的调控,例如湿地位置、湿地规划、驳岸设计以及水源等。在对城市湿地水生态系统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采用工程性措施、指标控制等方式,确保将城市湿地生态功能规划的目标落到实处。
(五)滨岸生态规划
城市湿地滨岸带不仅是连接水生系统与陆生系统的生态廊道,同时也是湿地生物多样化的保障,在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硬质或半硬质的护砌驳岸进行规划,可以采用土质和本土植物结合的驳岸替代传统的硬质驳岸,通过配置本土植物带来优化生物种群栖居环境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优化调整传统的河湖湿地规划方案,逐步实现从工程性规划向生物性规划的转变。采用以上措施不仅能够有效修复城市湿地滨岸带,还能为水生、陆生以及两栖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生态圈内的物种,进而优化水质,更好地维护城市水系。
参考文献:
[1]闵忠荣,张类昉,张文娟,等.城市水生态修复方法探索:以南昌水系连通为例[J].规划师,2018(5).
[2]朱党生,王晓红,张建永.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和措施[J].中国水利,2015(22).
[3]徐立,黄克文,张俊.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建议[J].低碳世界,2018(2).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