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诅咒”背景下淮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困境及对策

2019-11-22霍圣年戴宜娜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1期
关键词:淮南市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霍圣年 戴宜娜

摘要:随着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主导产业迅速走向衰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严峻考验着淮南。淮南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资源诅咒”困境,而破解“资源诅咒”效应首要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文章在分析近几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了淮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困境,依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结合淮南发展实际,寻求适合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从而实现淮南市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资源诅咒;产业结构;淮南市;资源型城市

一、引言

我国现有煤炭资源型城市 60 余座,它们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推进,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突出,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逐渐陷入了“资源诅咒”困境,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命运。

20 世纪90年代,Auty首次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认为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产生一种限制作用。Papyrakis针对美国 1986~2001 年间各州矿产资源丰裕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丰裕的矿产资源确实阻碍了美国各州经济增长速度。徐康宁和王剑(2006)以我国省际层面1995~2003年的时间序列资料为样本,首次验证了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溶冰、王跃堂(2009)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需要具备投资规模、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条件。而破解“资源诅咒”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因此,资源丰裕地区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淮南市是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近几年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淮南呈现出经济增长波动明显、经济结构失衡、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的也陷入了“资源诅咒”困境。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淮南突破经济发展困境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本文主要结合淮南遭遇“资源诅咒”的具体现象,寻求破解淮南所遇到的“资源诅咒”困境的对策,从而为推动淮南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着力振兴淮南经济提供参考。

二、“资源诅咒”背景下淮南产业结构演变的困境

随着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主导产业迅速走向衰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严峻考验着淮南。昔日的国家能源基地背负着经济增速不快、结构失衡、社会问题矛盾突出等压力。

(一)经济总量波动大,区域贡献度减弱

1. 经济总量波动,对全省贡献减弱。从图3可以看出,1997年淮南GDP是119亿元,到2013年增长到934.5亿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总量提升6.8倍,总量逐渐逼近千亿大关,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2014年煤炭量价齐跌,经济总量由2013年的934.5亿元下跌至2015年的901.1亿元,淮南市GDP连续两年出现下降。从增长趋势看, 2003年到2013年均保持在9.3%以上的增长, 2014年淮南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当年下降0.4%(寿县划入后调整为0.6%),此后几年,淮南经济恢复性增长,但经济增长一直受掣肘因素影响一直居于全省后两位。从淮南市对全省GDP的贡献率来看,表现的比较突出。2001~2012年淮南GDP占全省比重一直稳定在5.2%以上, 2008年甚至达到6.1%,2009年以后比重下降,2014年后跌至低点,近几年占比仅达到4.0%。

2. 主要指标下滑,地区影响力下降。从2013年以来,淮南主要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GDP、财政收入、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金融存贷款等8项指标由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滑落至全省靠后。2017年,以上8项指标总量处于全省后6位的 5项,速度处于全省后6位的6项。总量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下降,低于淮南市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和位次。2017年,淮南市人口占全省比重为5.5%,而GDP、财政收入、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金融存贷款占比均低于5.5%,区域的影响力下降。

(二)经济增长不稳定,经济结构失衡

1. 从增长趋势看,呈现“V”字型发展。2006~2012年安徽和淮南的GDP增长率围绕在12%上下波动,2008~2009随着淮浙、淮沪等一批煤电一体化企业的投产,2008年增长15.2%,2009年增长13.3%,连续两年GDP增长率超过全省,也为全省经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从2013年开始,淮南GDP增长率呈现直线下降,2014年下降0.4%。2015年淮南经济止跌并开始爬坡回升,2015年GDP增长2.8%,2016年GDP增长6.6%,2017年GDP增长6.9%,但经济增长水平一直处于全省末位。

2. 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矛盾凸显。从淮南市三次产业占比图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7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淮南市三次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二三一”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明显失衡,第二产业多数年份占比在50%以上,2008~2013年连续6年占比超过60%,第三产业比重仅在30%上下徘徊,长期以来,淮南市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为工业主导地位凸显,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3. 从工业产业看,煤电主导地位尚未改变。2000~2010年是淮南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围绕“亿吨煤基地”和建设“火电三峡”,建大矿、办大电。2000~2005年规模工业年均增长18.5%,2006~2010年年均增長17.7%。进入“十二五”前3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1年增长15.1%,2012年增长15%,2013年增长11.1%。后两年出现断崖式下滑,2014年下降5.8%,2015年下降0.4%。尽管工业增长速度起起伏伏,但是,煤、电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上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约在75%左右,煤、电仍然是淮南工业的支柱产业。

(三)人才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淮南人力资本的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经济增长。表2是2010~2016年淮南市科技创新人员及经费支出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0~2014年淮南市科技活动人员和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逐年增加的,但自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人员和经费支出下降;从占全省情况看,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支出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人员从2010年占比6.0%下降到2016年的4.4%,经费支出从2010年的3.71%下降到2016年的2.72%,科技人员不足、科研投入下滑,从而也导致了淮南人才资本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高。

(四)生态遭到破坏,沉陷区治理难度大

在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矿业城市面临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远比其它城市大。表3是2010~2017年淮南市塌陷区面积及占全市面积比。

从表3可以看出,淮南由于煤炭开采引起的塌陷区面积由2010年的176平方公里到2017年的29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也由3.2%增加到5.4%,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后,全市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687平方公里,这大约是100个杭州西湖的大小,约占淮南市面积的12.4%。同时,以煤矸石排放量平均约占煤炭产量的20%左右(井口开采)测算,每年的排放污染严重,以目前淮南市年产原煤七千多万吨计算,每年约有1400万吨左右的矸石排放,如此大的固体污染物排放,使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之开采形成的大面积地面坍塌,造成良田尽失,引发一系列居民生存、就业保障等社会问题。

(五)社会保障减弱,社会问题加剧

淮南市經济结构单一,税收收入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和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2013年淮南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极点,当年实现财政收入170.1亿元(位居全省第 7位,占全省比重达5.1),2010~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均达到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2014年财政收入125.8亿元(位居全省第11位,占全省比重达3.4%),总量回落至2011年的财政水平,随后几年由于煤炭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淮南增资因素不足,财政收入仅个位数增长,财政收支失衡。财政收入减少,但用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支出因素仍在不断增长,财政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010年的0.76增加到2017年的1.44,财政收入的减少,不断增长的支出因素,势必会影响沉陷区治理、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脱贫攻坚等,引起社会问题加剧。

从淮南就业人员图可以看出,2008~2013年就业人员在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138.8万人,但从2014~2015年(2016年以后含寿县,不具有可比性)就业人员逐年下降,分别下降0.5%和0.2%;有关部门统计,2011~2016年淮南市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技术单一,缺乏一定基础技能,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持续推进,再就业压力较大,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大量财政投入到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补贴,政府负担繁重。

分析可见,淮南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出现了经济增长不稳定、产业结构畸形发展、、社会保障不足,环境治理压力增大和就业人口减少等问题,淮南经济发展逐渐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中。

三、破解“资源诅咒”现象的对策

依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阶段,结合淮南发展实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淮南所遇到的“资源诅咒”困境,寻求适合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资源管理实行煤矿资源的整合管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2015年逐步关闭14对30万吨以下小煤矿,2016~2017年为了更好的实现去产能,淮南又关闭李嘴孜、谢一矿、新庄孜等4对煤矿共895万吨产能。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30条”、降成本“26条”、支持制造强市“10条”等政策措施,投放产业发展基金21.7亿元,为企业结构性减税21.6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四上”企业201家。实现直接融资334.5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迈上2000亿元、1000亿元台阶。在不平凡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淮南保持定力、负重爬坡,打赢了遏制经济下滑的阻击战。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1021.8亿元(增长7%),顺利实现“双千亿”目标。

二是立足实际打好四张资源牌。打优煤电资源牌,打强数据资源牌,打好科教资源牌,打响文化资源牌。积极支持淮南矿业、中煤新集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大数据省级战新产业基地入驻关联企业586家,建成大数据展示中心、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授权发明专利395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4%、21.9%。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高新技术企业78家,建成全省唯一的市级标准化研究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达到2家,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20.27%。非煤电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7%,快于规上工业1.4个百分点,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工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9.7:39.3。

三是加大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投入。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百亿元。2017年末,全市8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19.1亿元。加快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兑现、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1+3+8”发展战略,新增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0家。主动积极引进创新型和技术性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淮南提出了“万人计划”,每年决定引进一万名大学生来促进淮南发展,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淮南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2017年投资1.3亿元完成一水厂取水口上移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50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强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全时段禁烧零火点。建立并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成片造林7931亩,新增改造城市绿地515万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1%,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达60%,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资源化利用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库,开工建设安置房3800套,搬迁居民4600户。2017年,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利用潘集的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总占地达1393亩的全球首个漂浮式光伏电站。

五是大力推进开放发展。树立项目即发展的理念,推动招商突破,加强央企、外企、知名民企战略合作,2017年引进内资786.9亿元,增长9.8%;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457.5亿元,增长12.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亿美元,增长7%。积极推进高新区国家级升格工作,“3+2”园區完成投资293.7亿元,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推动项目攻坚,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济祁高速淮南段建成通车。全年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新开工119个、续建142个、竣工70个,完成投资48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8%。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淮南市自然资源丰裕但又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致使淮南经济发展逐渐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依据“资源诅咒”效应常见的作用机制,淮南可以按照省委提出的新定位和聚焦推动淮南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实现淮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向双轮驱动转变。二是把抓项目落地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三是协同创新聚集要素建好开发区。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爱华.中国煤矿城市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评《20世纪中国煤矿城市发展史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2).

[2]Auty,R.M.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M].Routledge Press.1993.

[3]Papyrakis,E.andR.Gerlagh.Resource Abund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0l).

[4]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6(01).

[5]黄溶冰,王跃堂.资源型经济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J].江海学,2009(02).

[6]陈梅.“资源诅咒”现象的检验、成因与破解对策研究综述[J].深度研究,2016(02).

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机理研究”( 项目编号:SK2014A100);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拓展直接投融资渠道助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522);安徽省教育厅省级高校基金项目“安徽产城融合与农民工市民化一体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SK2015A514)。

(作者单位:霍圣年,淮南师范学院;戴宜娜,淮南市统计局)

猜你喜欢

淮南市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成长相册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侯超作品
淮南市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平衡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