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2019-11-22张兰珍
张兰珍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原则;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101—01
幼儿园大班5-6岁的幼儿好奇心强,善于提问,乐于动手。幼儿园开展丰富的科学操作活动,支持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意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深入研究幼儿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
一、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物、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发展观察力。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对大班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适宜幼儿操作的材料,满足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如,对于大班科学活动“雨的形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在科学区投放“小雨点”图片、热水、冷水、玻璃杯、水槽等;或投放“小雨点”儿歌挂图;或在墙面上设计天气的变化图谱。再引导幼儿动手实验,观察玻璃杯中的热水遇到水杯上盖着的玻璃时会形成小水珠,并探究小水珠的成因,鼓励幼儿表达探究过程与结果,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2.层次性原则
幼儿的认知規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针对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材料时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幼儿对万花筒很感兴趣,对千奇百变的各种花纹很是好奇。这时教师可及时投放多个万花筒,便于更多幼儿观察探索。为了把美丽的图案留下来,教师可再次投放彩色纸、笔、颜料等,让幼儿将看到的花纹画下来。当幼儿对万花筒的花纹产生兴趣时,教师再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球、彩色碎纸片等投放进科学区,幼儿又会开始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过程中,幼儿对科学产生了兴趣,探索能力得到了发展。
3.多样性原则
科学区的材料随处可得,沙石、泥土、种子、花草、树枝、布料等等,以及被扔掉的果核、纸盒、蛋壳、皮毛等都可以随手捡到。经过处理后投入科学区,可供幼儿玩耍。教师还可以把各种各样的种子投放到自然区,幼儿对种子的形状、大小等很感兴趣,通过种植、粘贴、浸泡、彩绘等操作能生成“种子真好玩”的教育主题;也可以把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旧纸盒、纸箱、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树枝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通过搭建、组合、垒高等重建家园;或设计未来的房屋,把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道德意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二、大班科学区材料投放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幼儿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活动区游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并以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
2.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识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在幼儿活动时,给予适当介入和必要提示。
3.科学区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多样
幼儿在活动中乐意选择灵巧、形象、能反复摆弄的材料,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要注意考虑材料的特征,多提供牢固、易于变化、便于清洗、安全可靠的一物多玩的材料,投放的数量要根据幼儿活动的特点灵活而定。一是提供充足的、专门为幼儿接触数学而设计的教玩具;二是挖掘让幼儿感到亲切的生活中的数学材料;三是让幼儿接触和体验成人用的真实的数学工具。
科学区材料的有效投放,既能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通过摆弄科学材料,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探究欲望能极大增强。在科学活动中他们乐于思考、乐于探究、乐于分享,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