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再谈城市书写中的“沉默”

2019-11-22陈培浩王威廉

鸭绿江 2019年9期
关键词:沉默当代作家文学奖

陈培浩 王威廉

文艺理论家马舍雷有个著名的说法,在他看来,一部作品重要的不是说出了什么,而是它没有说出的东西——“作品就是为这些沉默而生的”。城市也是如此,城市既是喧嚣的,也是沉默的,它有很大的领域是沉默的,正是这种沉默支撑了它的繁华与喧嚣。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广的范围来理解城市以及城市化所带来的沉默,就会发现那些沉默并非是没有话语权的“被沉默”,而是一种混凝土浇灌般的真实沉默。从巨型都市的边缘到小城市、县城、小镇,它们被真实的沉默充斥,不仅仅在我们的听觉之外,而是我们置身其中也逐渐听不见它们自身的声音,它们细小的声音不断主动地缩小、回退,直至进入一种混沌的沉默。

上期我们就通过青年作家巫宏振的作品提出了书写城市经验中辽阔而喑哑的“沉默”,这一期我们愿意再提城市书写中的“沉默”。因为有时候,城市就是为这些沉默而生的。比如在王海雪的笔下,那是一座县城,但它并不像某个风格独具的县城,那其中的故事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成立。但唯一令人无法改变的,正是那混沌无际的沉默。其实,从巨型都市的边缘到小城市、县城、小镇,它们都是某个范围区域的中心,因而它们不仅带着城市的所有元素,它们同时又是跟更广大的土地连接在一起的,它们如同巨大的中转站,将两股力量汇聚起来,再慢慢扭结和扩散出去。只是那股来自土地的力量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影子,只能用另一股力量的镜像来赋予自己以形体。

沉默变得意味深长。我们跟自己所爱的人带着巨大的沉默生活在一起,以至于独自一人时,还能感觉到那种相持相守以至“长出了老年斑”的无边沉默。抬头一看,才发现对面不过是镜中的自己。那是镜像的沉默,那是被虚构驯服的沉默。在王海雪的小说当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样的沉默。当“母亲”竖着耳朵,那刀片一般的耳朵,把周围的话语切得细细的,再输入到脑海里边的时候,沉默已经掩盖了太多的事物。

王海雪说自己要做一个温柔而犀利的人,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要刺破沉默的人,也是一个充满了同情和理解的人。可这无疑太难了,温柔跟犀利能否共存?就像县城的喧嚣与沉默,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存在于一体?当他者逐渐变幻成我们自己的模样,当我们自己如果忘记了他者的存在,我们也许会变得置身镜中尚不自知。这个时候,一部既温柔又犀利的小说,一个在热带的城镇中失去了时间感的叙事者,努力在沉默中望向远处模糊的镜像。

沉默并非沒有声音,沉默以自身的方式发出无声的声音。对于城市来说,沉默是一个需要持续勘探的命题。

【责任编辑】  邹 军

作者简介:

陈培浩,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特支人才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广东省作协签约评论家。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文艺争鸣》 《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作家》《作家》《文艺报》《江汉学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论文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迷舟摆渡》《阮章竞评传》《互文与魔镜》《歌谣与中国新诗——以1940年代“新诗歌谣化”倾向为中心》《岭东的叙事与抒情》等著作。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等奖项。

王威廉,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物理系、人类学系、中文系,文学博士。著有长篇小说《获救者》,小说集《内脸》《非法入住》《听盐生长的声音》《生活课》《倒立生活》等,作品被翻译为英、韩、日、俄等文字。现任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导师。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广东鲁迅文艺奖等。

猜你喜欢

沉默当代作家文学奖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当代作家老照片
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
当代作家老照片
当代作家老照片
当代作家老照片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不沉默才是金
美高院大法官“沉默”十年为枪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