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向好向优是大趋势

2019-11-22简新华

环球时报 2019-11-22
关键词:生产性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简新华

日前,历时两年多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结果公布,2018年末,全国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00.7%。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第二、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0.3%,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实至名归。这表明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明显提升。

应该说,这次普查数据是对一些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击。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是总体来看是向优向好的,不仅增长速度仍然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向优、发展质量向好。

为什么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成为第一大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呢?现在不是说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能“去实就虚”吗?笔者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即必然趋势,澄清相关误解。

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说明,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存在由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转变,再进一步向以服务业为主体转变的演进规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在实践上也证明了这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超过70%,虽然存在“去实就虚”“过度服务化”的偏差,但是以服务业为主体是必然趋势。

中国现在正开始转向工业化后期,正是服务业转变为主体产业的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成为第一大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志。

还必须明确的是,服务业不仅是生活性服务,还包括生产性服务,更不只是金融业,不能把服务业与虚拟经济完全等同起来、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不能认为发展服务业就是“去实就虚”,中国现在发展服务业更重要的是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也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向产业链的两端升级延伸,上游是研发、各种要素提供,下游是销售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主要是生产性服务,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品种增加、质量和性能提高,制造业的资金、生产资料、技术、高素质劳动力的提供,都离不开金融、信息数据、科学技术、教育、物流、网络等多方面的服务。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见成效。▲

(作者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生产性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