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9-11-22刘炳贵
刘炳贵
(江西省景德镇市三三五医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血管腔狭窄和阻塞,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绞痛发作情况,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3岁,平均(59.46±4.17)岁,病程1~9年,平均(4.15±0.48)年;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9~75岁,平均(59.51±4.16)岁,病程1~10年,平均(4.18±0.47)年。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降血糖血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药物,心绞痛发作情况下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注射治疗,200 mg丹参多酚酸盐+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判定标准
随访1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疗效判定: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显示心肌缺血情况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判定显效;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显示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判定有效;其余判定无效[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s)表示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对比
随访结果表明,参照组30例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3.54±1.13)次/周,硝酸甘油用量(3.27±1.21)mg/d;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1.97±0.62)次/周,硝酸甘油用量(1.26±0.35)mg/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6.672、8.740,P=0.000、0.000)。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病程长且心绞痛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本次对参照组患者采用的硝酸脂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药物均为临床治疗关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但临床用药实践表明,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长时间用药会造成多种胃肠道不良反应,病情控制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丹参多酚酸盐主要成分为中药丹参提取物,中医药理研究显示丹参或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脂溶性和水溶性是丹参的主要成分特点,多糖、酚性化合物等水溶性成分,对机体内皮细胞介导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血小板聚集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另有研究证实,丹酚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钾离子通道开放和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保护效果明显。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使用后,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炎性反应,进一步改善患者机体内能量代谢情况,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同时,减轻机体钙超载。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对比参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次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过程中,除发生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外,并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表明该药物治疗冠心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