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TV 阅兵报道背后的铿锵玫瑰新闻记者 颜葵一个月的汗水一辈子的荣光

2019-11-22独家专访题图摄影孙贺田

北广人物 2019年44期
关键词:训练场预备役方队

独家专访□记者程戈/文 题图摄影/孙贺田

今年十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阅兵式让豪情与骄傲激荡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而北京电视台在十一前后推出的60余篇阅兵系列报道,则让观众了解了这些热血男儿、巾帼英雄不为人知的辛苦与付出。一篇篇鲜活报道的背后,都有一个人的身影,她就是BTV 新闻中心记者颜葵。从8 月底到10 月初,颜葵与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在机房不眠不休不着家,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并作为首都媒体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庆祝活动总结会议。谈起那一个多月的采访拍摄,颜葵的言语中满是骄傲与感动,用她的话说,是“累并快乐着”!

在烈日下跟拍受阅部队脖子晒脱几层皮

2019 年国庆阅兵虽然刚刚结束,但颜葵对阅兵报道的准备工作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了。“为了及早了解并跟进阅兵相关工作报道,去年年底,我就开始与军委、中部战区和北京卫戍区相关方面沟通。由于之前各受阅部队都在自己部队训练,而且是高度保密,所以我们只能等待。今年5 月底,各支受阅部队进入昌平集训点。直到8月份,中宣部和军委仍然不允许地方媒体进入阅兵集训点。眼看离十一越来越近,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在北京卫戍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和同事张虎于8 月24 日进入了昌平的阅兵集训点,开始跟拍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训练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如果要合练的话还会更早,一上午的训练结束,午休之后,下午三点继续训练,晚上一直要训练到九十点钟。而颜葵从早到晚全程跟随,“他们在训练场上站两个小时,我也要站两个小时。而且拍阅兵不像我平时拍新闻,只盯着一个人拍,拍完就结束了。受阅队员有好几百人,我刚拍了这个人两个镜头,开始合练了,他的位置一下子变成了队伍中间,我就没法拍了,只能等不合练的时候再去拍,有时候一个人的镜头要拍一个礼拜才能拍完。而且整理素材也特别费劲,我一上午可能拍了十几个人,这些队员一穿上军装、戴上帽子,不是特别熟悉的话根本分辨不出来,我就使劲记特征,趁训练休息的时候抓紧整理素材,比平时多了好多工作。”

8 月的北京正是三伏天,天气很热,颜葵和同事穿着与受阅队员一样的迷彩服,在室外一站就是一天,衣服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湿,出现了一层层的白色汗碱。长期在烈日下暴晒,颜葵的脸晒黑了,涂抹防晒霜也没有用,脖子晒脱了好几层皮。有一次她回电视台做片子,把同事吓了一跳,直呼“太可怕了”。对于这一切,颜葵并不在意,“虽说我的脸黑了、糙了,但我的心更红了,我因为祖国而骄傲的激情更浓了!”

颜葵在礼炮部队训练点采访礼炮方队教练员

颜葵在阅兵集训点采访民兵方队队员

住在没有女生的预备役训练场如厕最尴尬洗澡成难事

在跟拍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站立和暴晒只是“小意思”,让颜葵最难受的是如厕的尴尬。“预备役方队有500 人,门前就是领导指挥方队训练场,加起来差不多有1000 人。由于预备役方队没有女同志,就没有设女厕所,只有固定的室内男厕所。每次只能等所有人上完之后,我才能让人帮着去看看厕所有没有人,趁没人抓紧时间赶紧上。有一次我实在憋的受不了,跑出去找厕所,一直开到阳坊大都饭店,一进门就问服务员厕所在哪儿。”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也为了少给人添麻烦,颜葵只能少喝水、少去厕所。既便是这样,有好几次还是差点没憋住。“说句不怕大家伙笑话的话,那会儿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能踏踏实实地在厕所里蹲一会儿。”

如厕的不方便,直到10 天以后颜葵和同事开始接触民兵和三军仪仗方队才有所好转。而这种不方便只是其一。由于进入阅兵训练场需要经过几道岗的检查,方队的正式在编人员出去后进不来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颜葵他们在训练场尽量减少存在感、减少进出,这样一来,住宿和洗澡就成了一个问题。“我占据了预备役方队的医疗室,就睡在推病人的床上。洗澡就别想了,大夏天的,浴室里就没有没人的时候。最长的一次,我一周才出来洗一次澡,身上都有一股馊味,趁着回台里开会的工夫赶紧到浴室冲一冲。这对于有点洁癖的我来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过来了。就像民兵方队领队赵冰清所说,以前她根本不相信人能站一个小时不动、两个小时不倒,但经过训练,她最后也能做到,这种改变就是一种收获。”

老兵新兵备份队员都为受阅拼了在阅兵村的每一天都被深深感动

回想起采访拍摄中的点点滴滴,颜葵觉得自己的付出根本不算什么,因为她在阅兵村里的每一天都被感动着、激励着。“我采访过一个预备役方队的老兵,原来是北京卫戍区的一名保障员,2009 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和2015 年抗战胜利70 周年阅兵的时候,他都在天安门广场做通讯保障。这次国庆阅兵,他已经退伍了,主动报名参加。他的腿不够直,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绑着绷带,让其他队员给他压腿,疼得嗷嗷叫。他今年已经36 岁,在预备役方队里算岁数大的,我问他你有必要对自己这么狠吗,他说我必须把腿给扳过来,我不能被淘汰,共和国70 周年阅兵这样辉煌的时刻,我要成为其中的一员。预备役方队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兵,不少人都是二次受阅。郭新帅曾经是一名武警战士,参加过2009 年的国庆阅兵,现在是一名公司老板。在没发阅兵通知之前,他就和战友约定,如果有机会参加70 周年国庆阅兵,一定要来。在得知消息后,他立马就报了名。退伍老兵有一句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他们每一个人的信念。”

让颜葵感动的还有民兵方队的李雪桐,她参加训练的时候,第二个孩子才几个月大,为了阅兵,她毅然把孩子托付给了家人。“她参过军,主动报名是为了圆心中的一个梦,十年前国庆阅兵的时候,她在电视里看着受阅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当时就有了阅兵梦。刚开始训练时,李雪桐因为生完孩子不久,体型比较胖,为了达标,她严格控制饮食,在很短的时间内瘦了将近30斤,支撑她的就是那股爱国的豪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在热映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护航”篇中,执行备飞任务的飞行员吕潇然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参与阅兵训练的队伍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任务同样是备份。“预备役方队的备份领队徐戈是一名副局级干部,组织上跟他谈话的时候就明确告诉他这次是备份,但是他在训练场上的刻苦程度和训练水平丝毫不比正式队员差,非常认真。我说既然你知道自己是备份,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他说我就算做备份,也要做最好的,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我立马就能顶上去。像他一样的备份队员,训练场上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毫不懈怠。连备份队员都这么拼,正式队员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并不年轻的领队们,贴着一身膏药坚持训练;年轻的白领,为了训练甚至辞职放弃了工作,他们说工作可以再找,但是参加70 周年阅兵的机会一生就这一次,不能错过。”

阅兵场上的这一个多月,颜葵见证了从受阅士兵到将军的坚韧和顽强,也见证了预备役和民兵方队中那些公司老板、职场白领的“自讨苦吃”和甘愿付出。“看看他们,我们吃的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5·12 汶川大地震时,颜葵在北川采访

2016 年湖北抗洪采访颜葵在武汉童家湖大坝

颜葵在甘肃陇南特大洪灾现场采访

在机房不眠不休赶制出60余篇阅兵报道篇篇都是爆款

被感动的颜葵,利用一切时间采访着、记录着,9 月17 日她和两名摄像一起在阅兵村拍摄采访一整天,之后又获得军乐团和维和部队半天拍摄的机会。在阅兵训练场的一个多月里,颜葵和同事一共拍摄了近千G 的素材,素材比高达10:1。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写稿、编片时间。十一前为了保密,所有画面只能在阅兵之后播出,北京电视台为此专门设置了保密机房,那段时间,颜葵在保密机房白天黑夜连轴转,赶制自己负责的节目。“那些天我的行李都放在机房,提前到小卖部买了好多吃的,顾不上吃饭就吃块饼干,困了累了就在沙发上歇一下,或者在机器那儿趴一会儿,醒了之后接着干。”最终在9 月25 日、26 日、27 日三天的时间里,颜葵结合前期拍摄的素材资料,共编写出《阅兵场里的和平蓝:铸剑为犁的大国担当》《军乐团里的双胞胎姐妹》《新闻特写:多重身份转变的领队赵冰清》《新闻特写:阅兵场里的81 位妈妈队员》《记者探访阅兵训练场预备役部队的生活保障》《情系阅兵:舍小家为大家有召必回的郭新帅》《预备役方队的领队们》等30 篇报道,由于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这些报道受到了广泛关注,“好多媒体都来问我要素材,现在网站上好多的视频,虽说没有我们的标识,但一看就是我们拍的。”

国庆阅兵之后,颜葵的报道还在继续,又先后完成了《阅兵场上的励志夫妻:相约天安门》《千禧宝宝的阅兵梦》《圆阅兵梦:服役期满老兵选择延迟返乡》《操控大国重器的火箭军某徒步方队》《阅兵场上的父子兵》《网红升旗手袁晋爽是怎么练成的》等30余篇报道,直到10 月7 日,她的阅兵报道才算正式结束。“从9 月22 日到10 月7日,我就没有踏实睡过觉,那会儿我觉得我站着都能睡着,实在太困了,就喝杯咖啡提提神。”

十一前后,颜葵一共完成了60 余篇阅兵报道,篇篇都是爆款。面对领导的表扬和同事的称赞,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只是北京电视台整个国庆报道团队的沧海一粟。“本着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严格要求,我们台国庆报道历时半年,投入500 余人,涵盖多个部门几十个工种,累计外出拍摄1200 多次,涉及13 个国庆指挥部、北京及全国的120 多个排练及工作地点。国庆当天《北京您早》第一时间直播连线国庆阅兵现场,收视率达到3.99%,创下历史新高;《北京新闻》用整版的篇幅报道庆祝大会新闻、首都各界反响,并配发本台评论。20 多条报道,主题鲜明,一气呵成,有点有面;《首都晚间报道》播出时长延长至一小时,邀请学者走进演播室进行高端访谈,对庆祝活动进行解读,并对阅兵、游行、联欢主创人员和参训人员进行揭秘式报道;我们BTV 新闻新媒体也是亮点多多,千万级爆款频出,双平台数据破亿。这一切对我们参与国庆报道的同事们来说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颜葵在舟曲泥石流救援现场

当记者24 年奋战在重大灾害一线四次阅兵报道是记者生涯的骄傲

国庆阅兵的报道结束了,颜葵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中,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 周年航空开放活动、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这些重大活动的现场都能看到BTV 新闻记者颜葵的身影。无数军人舍小家顾大家,报国以为家,报道军人故事的颜葵又何尝不是呢?从1995 年到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当记者,颜葵已经在这一行干了24 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湖北抗洪……一个个重大灾害的现场都有她发自一线的报道。

汶川地震后的第三天,颜葵赶到成都,当晚三个小时经历了四次余震,之后又进入地震最为严重的北川县,狂风暴雨把她住的帐篷都吹塌了;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颜葵工作多年第一次休假,刚和丈夫、女儿到三亚吃了一顿早饭,接到领导电话马上飞抵西宁,坐了14 个小时长途汽车辗转抵达玉树,孤身一人深入海拔最高的受灾点,用一台小摄像机拍摄了众多抗震救灾的感人画面;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颜葵不顾危险再次奔赴灾区,一次探路时从两米高的山坡上滑下,右臂被划破了一长道口子,用半瓶矿泉水冲冲伤口就继续赶路;湖北抗洪现场,因为经常要泡在水里,颜葵的脚泡肿了,只能蹦着采访,路过老家孝感都没顾上去看妈妈一眼……

曾经有人问过颜葵,为什么这些报道都是你去?她笑了笑说:“因为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因为我有灾区报道的经验,因为我是一名新闻记者。”作为一名记者,颜葵是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妈妈,她却有着深深的愧疚。颜葵的丈夫是一名转业军人,工作非常忙碌,而她自己甚至连休息日都在采访,所以女儿从出生半年就开始“浪迹”于新闻中心的办公室,小小年纪就跟着妈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采访。“有一天我听到女儿跟同学说,每次给妈妈打电话问她在干吗,她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子,或者在编片子;每次问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她的回答永远都是还早呢。”虽然嘴里有些“抱怨”,但女儿很懂事,初中二年级的她自己上学、放学自己回家、自己热饭、自己叫外卖……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妈妈。

永远追随太阳的向日葵代表着信念与光辉,颜葵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阅兵场里有一句话: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次受阅,终身光荣!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我先后参加了国庆60 周年大阅兵、九三阅兵、朱日和沙场阅兵和这次国庆70 周年大阅兵的报道,可以说接受了4 次检阅,这是我记者生涯的骄傲,我的荣光。我珍视这一切,也期盼这份荣耀能激励我迎接十年后祖国的更大辉煌!”

猜你喜欢

训练场预备役方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共和国阅兵中的女兵方队
盛世庆典谱写壮丽华章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阅兵精彩回顾(二)
2009 国庆60周年阅兵
障碍训练场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胜利日大阅兵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