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犹文也,忌直贵曲:诗词是如何达到婉转抒情效果的

2019-11-21潘国良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张籍音韵含蓄

潘国良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通过一定的手法,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达到婉转表达情感的效果。

第一种手法是转折。

这里的“转折”,意思是 “从一件小事物引起,这件小事物好像和主题并无关系,经过转折,婉转地透露正意”(周振甫《诗词例话》)。如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文人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朝中官员,混个脸熟。这就是一首在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给张籍的行卷诗。这首诗闺意十足,明明是想说自己期待成功又心里没底,盼望张籍的帮助,却模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闺怨诗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怀古诗的借古鉴今,以及咏物诗的托物言志,都是用了“转折”手法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种是通过想象来曲折地表达。

来看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当时杜甫家在鄜州,他自己却在安禄山控制下的长安。杜甫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化为他想象中的生活图景:儿女还小,不懂得想念他,更显出妻子的孤独;妻子思念深切,深夜不睡,云鬟湿,玉臂寒。再想象将来再聚首时,两人同时看月,饱经忧患终得重逢,不免要掉泪。通过想象,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怀念,因情造象,落笔见奇。

第三种婉转抒情法,用的是对比。

如张籍《哭孟寂》: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诗歌前两句描述孟寂在年轻时考中进士于曲江题名的盛况,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后两句写孟寂死后,曲江荒凉,杏花零落。表面看上去平静客观,没有任何的议论或抒情,然而体现出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一盛一衰,一生一死,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孟寂的哀悼,还透露出作者对唐朝没落衰败的感慨。其情感表达隐晦深沉至极。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诗歌鉴赏题选了白居易的《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第23题考查的就是对比的手法: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辘辘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诗中语言平实质朴,叙述客观平淡,表面上无一字含情,然而在几组对比中,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对富者不仁的痛恨、对社会深层问题的揭示自在不言中。

还可以依靠韵律和平仄实现音韵的婉转。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音韵的艺术,诵读起来或婉转低徊,或高昂峭拔,或缠绵悱恻。

要感受到音韵的婉转,首先要关注韵和韵脚。比如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前半首摘录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全诗的音韵流美婉转,通过转韵来表现。每四句押一个韵,头四句用平声韵,第二个四句转为仄声韵,第三个四句又转为平声韵,第四个四句又转为仄声韵。平仄韵交替,与作者的情思在虚实间反复游移相匹配,音韵和谐。

其次可以关注诗句中的双声叠韵。“双声”是指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如李商隐《无题》中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上一句意味着将要抒发一种怅望不舍的心情,下一句便有格格不吐的吃力之感,因为“更隔”二字都是声母g的舌根音,发声送气时梗塞重浊,有哽咽之感。“更隔”双声,使这种效果加倍,高度吻合诗人的阻碍感和挫败感。

为了更好地鉴赏诗歌婉转的表达效果,学习时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建立诗歌抒情的基本理念,即委婉胜于直白、含蓄胜于显露。二是熟悉诗词中各类意象、典故的内涵及常用表现手法。

委婉胜于直白、含蓄胜于显露是诗歌抒情的基本理念。无论是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晏殊《蝶恋花》中“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还是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诗歌情感的婉转含蓄无处不在,需要细细解读品味感受,且越品越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只有在平时熟悉诗词中各类意象、典故的内涵,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才能在鉴赏时展开联系、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体味诗人于千折百转的诗句中真正的内心世界,激起心灵的共鸣和感动。

“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诗歌通过婉转的表达方式,留给读者想象、思索、回味的余地,希望同学们“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做诗人的知己。

猜你喜欢

张籍音韵含蓄
韩愈与张籍的金石之交
含蓄和夸张、“隐秀”和“夸饰”
含蓄三义
秋思
王士禛 汉诗에 나타난'含蓄'의 미학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