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试试,你就当观众”
2019-11-21项香女
项香女
2019年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要求“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
2019年秋,根据“新课标”编写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6个省市率先使用。明年,浙江省也将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
遥远的课堂是时代的记忆。旅程结束,回到现在,“新课标”、新教材,等待你的語文课,又将会有怎样的新面貌?
需要四课时的《雷雨》
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四)戏剧专题的《雷雨》,按照我惯常的教学安排,会用两节课和学生一起熟悉文本、推敲台词、剖析人物,然后再用一堂课观看电影《雷雨》的相关部分,最后是学生简单的角色扮演,一共用四课时。不过,讲课时台词的研磨、推敲会比较费时,观看电影后的演出又会受电影的影响,很难演出学生自己的理解。
不讲课,学生自己琢磨、演出试试?
大概是2013年,又或者是2014年,教到这篇课文时,我想,是否就尝试一下不讲课,学生自己琢磨,自己演出,自己谈体会?
想法初露,便被课代表积极鼓动,获得全班同学一致通过。“老师,我们试试,你就当观众!”我说:“可以,但你们必须做到全体同学自己或相互研磨课文,包括台词,共同推选最合适的演员,一起剖析人物性格,帮助演出同学借好服装,做好你们认为应该做的一切工作。”
就这样,我被学生赶出了教室,这一天是星期五。周一下午的语文课,在学校的小剧场进行。根据学生导演的安排,要用两节课,被我驳回后,退一步,用一节语文课再加课外活动半个小时。他们准备了手机录像、相机拍照,安排我坐在前排中间最好的位置上。
就放手吧,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演出开始,共有两组同学,按照排练的顺序先后上台表演。
第一组上台的是班里比较沉默的陈同学和思想比较深刻语言比较尖锐的阮同学。他俩一个演周朴园,一个演侍萍。只见两人把台词统统背了下来,就这点时间,真不简单!这样就没有忘词的担忧,更加入戏。
第二组表演时,饰演周朴园的杨同学,在侍萍追问“难道你认为我是来敲诈你的吗”之后加了一句原本不存在的台词“难道不是吗”,当场引发大笑。
后来谈创作心得时,杨同学说,这是自己对周朴园的认识:加上这句“难道不是吗”,强调的意味更浓,鄙视的情感更强烈。
班里其他同学对此提出了质疑。有同学说,周朴园不想让鲁侍萍觉得他是个坏人,而且他也不想这个时候惹怒鲁侍萍让彼此的关系公开化,再说,他可能真心希望自己对鲁侍萍有个弥补,所以,这句“难道不是吗”是不会说出来的。还有同学说,周朴园是坏人,但他是个伪君子,如果这样问,他就是个真小人,我认为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所以,作者不会让周朴园说这句话。
教书30多年,自认为是不大被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约束太多的人。但却从来没想过可以完全放开必修的内容不上课,让学生通过演出来学习。
台上学生演出的欢乐,也让台下的我得到了启发:能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完成的内容,就放手吧,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