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利用微课整合导学案实施精准教学
2019-11-21梁欢刘付陶华
梁欢 刘付陶华
在新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之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校是一所镇级农村初中,教学资源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学生学习偏重于文本和接受,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佳。本文利用微课整合导学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再造,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课前精准预习
我校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就算个别同学有预习,也仅限于简单地阅读课本。这些课前预习方式既不能唤醒学生的思考,也不能产生质疑,更没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因此,停留在表层的预习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甚微。如何令学生的预习更有效,我想到了利用三维导学案的预习案,同时整合微课视频,从而使预习效果最优化。
环节一:观看微课视频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实现了预习目标的精准化。
环节二:完成课前导学
三维导学案的预习案采用问题串的方式进行设计,题目有梯度,遵循起点低、小步幅、围绕核心的原则,问题和练习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己解决一部分内容,使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改,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听讲,实现教学内容听讲的精准化。
二、课中精准研学
课中精准研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展开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参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利用三维导学案中的学习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组間展示等形式实现课中研学的精准化。
环节三: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利用三维导学案的学习案推送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得出答案。利用该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度。各小组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布置每组的对应不同题目的展示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引导学生经历分析、评价和归纳三个层次的学习,达成了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度学习。
环节四:小组展示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如何使学生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和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展示,既是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提升过程。
三、课后精准反馈
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多数老师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来发现。由于题目的数量大,所需时间多易造成课堂解决问题时机的滞后,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知识。笔者通过采用课后小测和学生互改来解决这一问题。小测题目少而精,学生互改能有效解决问题反馈的时机滞后。
环节五:完成课后小测
课后小测是检测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载体,是深化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是全面提升数学能力的保障。因此,课后小测的设计要反映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小测习题可选取三维导学案的反馈案,反馈案来源于近几年的中考题和课本练习题的改编,小测题目的设计有梯度且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环节六:教师选择讲评
教师利用小组互改,组员统计各题缩短批改统计的时间。教师根据各题正确率分布,可以迅速地找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点。这样教师对讲评题目的选择更有针对性,讲评的效率更高。学生批改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内化和提升的过程。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微课整合导学案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准预习、精准研学、精准反馈。但在课堂的拓展提升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在下阶段我将继续探索利用微课整合导学案引导学生开展分层学习,以实现对课堂知识的精准拓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