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分化:原因与对策
2019-11-21简燕开
简燕开
一、造成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
1.因“习惯”而分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坚持不懈来克服学习困难。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有些学生会成为学困生,主要是因为他们懒于思考,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有些学生缺乏学习意愿,偶遇一些有障碍和综合思考性的题目,就感到无从入手,不愿多思考;也有一部分学生其智力并不差,而且大多数都很聪明,接受知识也比较快,但由于他们的自制力相对薄弱,上课总是专注力分散,喜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搞小动作,造成兴趣易迁移。这些不良的学习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习惯,学生很容易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心理上的畏惧,学习兴趣淡漠和缺乏自信,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2.因“技能”而分化。与旧教科书相比,新教材的知识框架是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全貌,再细究具体问题的。教科书的结构系统性、跳跃性较强。在数学技能和技巧方面,新技能技巧的形成都必须依靠已有的技能技巧。与低年级相比,中高年级数学教科书的结构更具逻辑性、系统性。在教科书知识的衔接上,过去学到的知识往往是后来学习的基础;在掌握数学的技能和技巧方面,必须借助现有的技能和技巧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如果学生未能达到之前所学内容的规定要求,就无法及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造成了薄弱环节,无法跟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加速了学习的分化。
3.因“方法”而分化。五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差异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此外,此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相对较大,一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比较快,而有些学生发展得慢一些,所以他们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外,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更为重要。
4.因“环境”而分化。这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督促和激励作用。但由于亲情关系的淡泊,父母的不良爱好,使学生缺少良好的家教,也是导致分化的重要环节。社会环境也是学生成长中一个影响深远的外部要素:如网吧、电子游戏、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影响着学生。有些使学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有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些使学生沉迷于无尽的幻想。业精于勤,没有努力的付出,成绩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是前提性对策。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教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發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培养学习习惯是基础性对策。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书写整洁规范;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审题认真全面,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计算做题完毕验算检查;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复习;听课注意集中,活动积极参与;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知错改错,及时纠正;勤学好问,积极求教等等。
3.教会学习方法是关键性对策。(1)加强听课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听课效率。(2)加强审题指导,提高解题正确率。(3)加强复习方法指导,帮助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4)重视知识迁移指导,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发挥校家社合力是推力性对策。我们在要求教师提高素质的同时,争取与家长、社区多沟通,多联系,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法制副校长、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电话、QQ群、微信群联络等多种形式,沟通学校、家长、社会三方信息,共商教育策略,统一步调,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和监督,消除教育死角和空白点,从而排除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通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努力指导学法,对后进生多鼓励,从要他学变为他要学,面向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尽可能地缩小学生学习间的差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