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2019-11-21陈瑾萱
陈瑾萱
当前教育理念、教学评价的转变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必然发生转变,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摒弃“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傳统教学思路和设计,变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寻求教学立意、重视史料教学、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视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重点。核心素养引向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要围绕以下三个重点持续贯彻,有步骤地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
一、立足核心素养,追求教学立意
立足核心素养,追求教学立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课前对所要教授的历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内容的史学材料进行系统挖掘,确定教学的主题和线索;在教学设计中追求教学立意,以史料(史实)、史法、史观等为载体,指导历史课堂教学的思想、理念或观点,挖掘历史内容的人文性、思想性。历史教学活动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下,进行相关历史探究活动,运用史料实证方法,收集众多信息,合作建构历史解释的过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传承发展、创新完善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首要和关键,制定富有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是高中课堂历史教学的立足点。我们需要据此严格控制和科学把握一堂课的教学,尤其是重要环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二、着重史料教学,培育学生史料运用能力
着重史料教学,培育学生史料运用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环节。历史是记载和解释过去、当下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历史的建构绝大部分是后人通过对遗存史料进行选择、甄别、拼接、辨析、考证等一系列的逻辑推演过程,追求还原接近客观现实的“历史现场”,历史同样是一门史料实证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穿史料教学,体现史料实证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多种来源、形式多元、观点多元化的史料,通过占有史料来提取信息,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尽量用开放性、多元化的史料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这是学生收获历史体验的主要途径。
2.引导学生对史料整理筛选和选择性使用。史料中显示的历史信息受到年代、立场、作者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遗存史料会出现记录相互矛盾、表述不一的情况,史料显示的信息并不一定等于史实。教师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整理筛选和使用,不仅顺应历史教学的发展要求,也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比对,构建历史现实,生成历史解释。
3.培育学生对史料进行联系与比较。历史关系包罗万象,涉及面极广,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哲学等领域,横贯古今中外,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科学客观地进行历史研究,筛选整理选择可信度高的史料,对比、联系多则史料,相互印证、相互关联,严谨科学考证、论证。
培育学生对史料进行联系和比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联系比较,一为纵向角度的联系比较,即选择两则具有前后联系的史料,读取史料信息,比较发现变化;一为横向角度的联系比较,即选择两则处于同时期但不同角度关系的史料,整合史料信息,联系发现异同。核心导向下的历史教学,学生在历史课堂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是历史观察者,也是历史旁观者,更是历史现场的研究者,利用历史学科方法按图索骥,“还原”历史现场,和所有亲历者一起经历他们各自曾经历的全部过程,才能对历史问题做出更加客观的评判,进而建构起科学的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在体验中升华家国情怀。
三、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设计历史自主探究活动,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训练实践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活动的步骤一般为“设计问题、任务分配——小组合作、分析探究——组间分享、交流提升”。在闯关式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为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形成提供了实践机会,在探究的深入中,学生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分别有了具体的体验,激发学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助于他们体会历史解释的可能性、多样性和可变性,收获历史学科研究体验。立足学科素养,抓牢五大核心素养内核,制定教学目标,融入自主探究活动环节和步骤,应用史料研究方法,在一系列的教学思用活动中,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将逐渐培育出来了。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