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绚丽的色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绽放

2019-11-21叶柏高

师道·教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窗帘圆形生活化

叶柏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构图——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一幅作品的“构图”。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些色彩丰富的有圆形面的图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魅力,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举出了很多实物,比如水桶底,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的轮子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讲出了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接着我就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的特点有关,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学习圆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的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

二、描绘主要轮廓——例题“生活化”

例题教学是一幅作品的初稿,是作品的主要轮廓。如教学《比例尺》。学生已有了比的知识和对地图、平面图的了解。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后,通过比较,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然后问:“你能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篮球场同样大小的画在纸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有的在思索,有的邊摇头边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这时,我慢慢地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地图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马上意识到什么,露出了微笑。于是,他们在我没进行任何讲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把它的长和宽同时缩小若干倍,又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画了起来,很快就有同学画好了。 “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

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并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就可以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就自然会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可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三、给作品涂上绚丽的色彩——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给作品涂上绚丽的色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学习了米、千米的知识,却不会估计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路程的距离;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却不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对于来自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却无从下手……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铁拉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网络状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有一试身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难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因此,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 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描绘出绚丽的数学生活画卷。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窗帘圆形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巧做窗帘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感恩的窗帘
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