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探究电脑绘画课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9-11-21刘伟杰
刘伟杰
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小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生活,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加以构思和想象,形成独具个性的价值感观。在小学电脑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掌握适当的绘画工具和技巧,运用适合的软件,创设良好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丰富的联想进行创新,最终以电脑绘画作品来展现思维结果。这是一个完整的培养小学生信息技能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
一、电脑绘画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培养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定了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现阶段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核心素养被定义为“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其实质就是针对教育领域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转变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形成良好的文化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推动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电脑绘画课程的目标提倡学生在掌握既定信息工具使用的基础上,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创作意识和绘画艺术,具有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传统教学过程,多以求同思维为主导,具有从众心理的特性,这种集中思维方式虽然能提高认知的平均水平,但也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思维则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它善于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处理问题,思维过程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展现学生潜在的能力。电脑绘画是门富有创造力的课程,它能激发学生活跃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电脑技能,完成心中的作品。另外,电脑绘画课是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学科的交叉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获取信息、运用软件工具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大有帮助。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学生夯实信息学科文化知识,锻炼必要的操作技能,还应充分打造电脑绘画课程平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审美情趣以及创新思維。“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抓起才能使学生更加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创新型人才。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
1.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科发展滞后
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目前特定的教育大环境背景下,主流教育模式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教师依然唯“分数”论,课堂教学主次科目区分明显,受重视程度大相径庭。信息技术课程仍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非主流学科课程,被老师、学生、家长等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顺利开展。基于这种背景下,软硬件的配置是顺利开展电脑绘画课的基础条件,没有提供相应的配置则学科课程难以落实、开展,如果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会直接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学科软硬件的建设、课程编排、师资等各方面的投入。此外,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虽然学生大都喜欢上信息课,但是普遍存有“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游戏、娱乐为主”的错误观念。在这样的学习态度影响下,电脑绘画课的授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编排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还需要科学性
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有100多套,这些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虽然都是按照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规范编写,但是基于全国地理面积大,地区之间经济基础不同,硬件设施与学生起点以及师资力量等都不一,这些教材或多或少会在内容、工具应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教材会出现知识结构不合理、内容过度重复、专业知识不连贯的问题,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而部分信息技术教材更是偏重操作技巧的运用,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过于实用化的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训练并不利于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发散,最终只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变得枯燥单调,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信息技术的绘画课程的编写必须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审核。
3.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计算机绘画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的计算机绘画知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艺术鉴赏能力,这都是离不开教师长期的专业培训和继续研修。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较为薄弱,在工作安排上多以服务于行政管理或其他主科教学工作为主,兼任信息技术教学,这样导致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课时、工作量繁重,极少能全身心投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此,要想发挥电脑绘画课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功能,加强对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基础保障。
三、电脑绘画课的提升策略
发挥小学电脑绘画课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功能,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探究电脑绘画课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作用的重要途径,策略思考如下:
1.推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关注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认识,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敢于克服困难、大胆创新的竞争意识。另外,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教育环境的改善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还要通过多种教育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多种感官的体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设施的先进性、教学媒体的多元性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便利、为学生拓展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的资源投入,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2.规范教材编排,加强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对教师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因此,加强对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型、步骤型,应重视技术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双重建构,增强教材建设的有效性。学校、教师都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命题进行当前信息技术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应立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注重在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人,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就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要不断从深度与广度上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纠正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的错误观念,要合理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研讨会,鼓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推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
3.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过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感到紧张、约束,从而大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发挥,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愿望往往处于萌发期,思想的火花稍微保护不慎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被磨灭。小学电脑绘画课,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给学生大胆创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安全的、自信的氛围中焕发出创新意的活力。合作学习是当前素质教育推行的学习方式,也是课堂学习的新常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思维的火花会相互碰撞,学生在各种信息的融会贯通中激发令人意想不到的联想,而联想本身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这些奇思妙想往往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软件创作出一幅幅独具个性特征的优秀作品。因此,电脑绘画这一过程正是小学生创新思维从萌芽走向生根的重要过程。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