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联盟2.0”的构建和实践
2019-11-21刘一柱
刘一柱
台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区域将初中学校分组,成立区域教研联盟,探索以区域联盟为基础的教研活动。自2016年起对区域教研联盟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升级。通过行政管理引导,以“四大理念”重组区域教研联盟,参与成员全面覆盖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实施“共同的联盟目标、共同的联盟制度、共同的组织保障、共同的考核评价”(四位一体)的区域教研联盟2.0运作模式。
一、实施理念
改进后的区域教研联盟着力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四大理念的实施,提升区域教研联盟的内涵和实效。
1.教研模式创新
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实施和督导,区域内全体学校参与,建立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加盟的多个教研联盟。
2.校际沟通协调
联盟内召集单位组织各校管理人员确定校际间的教学管理策略,实施有效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监控,开展教师教学互动、评价,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以联盟内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协调校际沟通。
3.教研活动开放
各联盟实行开放式的教研活动,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建立合作机制,搭建管理互通平台,加强沟通,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合理安排联盟间的沟通和交流。适度开展不同联盟之间的交流。
4.教学资源共享
依托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盘活各学科优质资源,形成区域内学校合力。
二、组织架构
区域教研联盟成员涵盖全部学校,主要以地域划分,兼顾优质学校的分布,由教育局统筹划定并指定召集单位。成员一般包括5~9所学校,其中优质学校为联盟召集单位,起着龙头作用。联盟运作由三个部分人员协同完成。
1.联盟领导小组
联盟领导小组组长由召集单位校长担任,成员由区域内各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组成,实行共商协作管理机制,负责区域教研联盟的管理、协调和评价工作。组织主持教研联盟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策划本教研联盟的章程、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等相关工作,制定行动方案和活动计划,制定评价方案。组织成员校教学副校长开展教研联盟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落实教研联盟行动方案和活动计划,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2.联盟的联络员
由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和督导员担任,每人负责联系一到两个教研联盟的工作,共同参与教研联盟活动,根据联盟的活动计划和内容,提供信息支持或联系其他教研员协助和指导,定期向局主管教学领导汇报,进行过程监督、成果评估等工作。
3.全体学科教师
由各成员学校教师组成,以学科分类成立学科教研组,组内推选组长进行管理,参与联盟内各类专业教研、培训和竞技等活动。
三、实施成效
实践运作显示,区域教研联盟2.0有效地实现冲破围墙,抱团发展,携手共进,促进均衡的预设,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四大理念在优化教研工作方面的有效探索。
1.管理机制集约化,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区域教研联盟发挥出合力进行统筹运作的优势,彼此邻近又能降低不必要的时间、经费支出。在谋划、决策、筹备和运行过程,各成员学校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既能集思广益,也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机会,对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效果明显。
2.研训模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区域教研联盟有共性的工作内容,如每月每科一次磨課研修活动,每季度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校申报课题,每学期一次赛课活动等。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为专业研训铺路,始终围绕“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中心目标,教师的团队意识、业务能力明显增强。
3.文化共建多样化,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区域教研联盟在完成共性工作的同时,个性化发展同样得到发挥,各个区域联盟的教情、学情有差异,个性化发展侧重自身的所长,如广东音乐、舞蹈、国学颂读、书法、资源共建和微课等,呈多样化发展,丰富了校园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4.考核评价规范化,助力各教研联盟的推进
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对各教研联盟教育教研质量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评价包括组织领导、工作过程、工作成效三类指标,涉及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学生学业水平,每学年一次考核,将外驱动转化为内驱动,保证了区域教研联盟的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