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国有林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2019-11-21徐靖波
徐靖波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是其实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国有林区自身产业结构的特点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具有高度一致性,那么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就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和破解问题的关键。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促进国有林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为此,我们以有代表性的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和促进国有林区绿色高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国有林区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效果不佳
黑龙江省有伊春和大兴安岭两大重点国有林区,空气质量优良、风景秀美、四季分明、冰雪资源丰富。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80%以上,伊春市达到87.2%;同时,各级各种保护区林立,生态资源雄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为国有林区发展指明了道路。黑龙江国有林区虽然同时拥有这两种资源、两座金山银山,但目前主要以资源、资产的形式存在,还处在守着金山吃不饱的境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生态价值巨大但经济发展滞后。以伊春市为例,2010年国内外专家评估伊春市森林湿地资产总价值达1.26万亿元,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753.32亿元/年。而2018年末,伊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4.15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仅为支出的11.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黑龙江省的86.30%,为全国中位数的69.18%。
其二,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是国有林区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也是资源转化效率不高的一个体现,更是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着力破解的问题。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效率制约因素
从生态经济和具体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态经济转化效率的提升目前仍存在以下四点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总体思路不够明了,顶层设计有所不足。国有林区的生态产业是一步步逐渐形成的,在形成一定规模后思维和关注点仍过多放在具体产业上,缺少对生态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提炼和前瞻性再造的过程,使顶层设计不够清晰、目标和措施不够明确,不利于生态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
二是产业发展效率不高,头部驱动引领不足。黑龙江国有林区产业发展主要处于资源利用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模式粗放,以原字号产品为主而精深加工率不高,造成产业发展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同时,企业大多是小规模、分散经营,产业发展规模效益和协同性不足。虽然伊春市在改革中组建了两个龙头产业集团,但目前尚处于初创期,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对产业整合能力和驱动产业发展能力尚须观察。
三是产品差异性不强,供给有效性待提升。黑龙江国有林区供给的生态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在市场定位还是开发和生产上,都与市场主流产品趋同,缺乏特色和差异性,且自身的生态和资源优势没有挖掘到位,造成了供给低价低效、而契合市场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价值的转化。
提高发展质效路径与金融支持必要性
提高发展效率路径的设想
国有林区的产业结构使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与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以完善生态经济体系和增强供给有效性促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提高。生态经济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人们切实需要,而国有林区大都生态本质良好、还有很多是存在发展挑战的收缩型城市,故高效发展生态经济是根本出路。我们认为总体思路可以是——坚持两个导向、夯实四个支柱、完善一个体系、实现一个目标。即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导向,通过推动创新发展生态经济新业态、提升特色生态林农产业发展质效、深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务实发展生态康养业四个重点支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一个与国内具有互补性和差异性、涵盖三次产业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国有林区依托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具体发展上应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制约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着力改进,进一步强化优势和长板形成绝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通过补短延长提高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坚持加快碳汇资源价值转化进程和提升效率并重。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及相关专家已经论证了森林碳汇的可行性,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伊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等创新项目不断推出,全国多层次碳汇交易市场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使碳汇资源价值的实现处在历史最有利时期。黑龙江国有林区要抓住机遇,依托丰富资源优势,通过碳汇交易、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源价值实现渠道,提升转化效率。
国有林区发展离不开金融全方位支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进金融工作是做强、做大实体经济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做出了概括性总结,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同时,国有林区经济發展的历史经验也证明,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和质效提升离不开金融的全方位支持。如2018年伊春市金融业对以森林食品、生态旅游等生态导向明显的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的累放额较2016年增长了11.63%,比同期各项贷款累放多增0.65个百分点,较同期GDP增速高2.51个百分点,为发展匹配了相对充裕的信贷资金。
金融支持生态资源转化的建议
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价值转化的一致性使两者可以互为途径,故金融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为发展匹配有效金融支持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资源价值转化效率的双提升。
增强信贷供给有效性,促进发展质量的提升
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导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导向,加大对生态农林、生态旅游等重点发展产业及附属配套产业的投放,通过优化信贷投放的产业结构促进整体发展环境优化,进而提升产业发展效率。要积极提高长期资金在信贷存量和增量的占比,促进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探索授信模式创新,提高金融支持效率。要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对信贷产品和授信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通过建立适合民营、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式等方法改变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授信模式,增强信贷配置能力和效率。
构建多元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进阶发展
一是瞄准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梯队上市战略。如新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大量优质下属企业和资产,应定位高远、重点培育,力争通过几年发展实现主板上市;在某一领域有领先优势和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应瞄准创业板或新三板挂牌,积极对标对表;在区域内有一定优势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积极与区域股权市场进行对接,争取早日挂牌和交易。
二是灵活运用债券工具实现有效融资。要梳理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中各种工具及融资条件,寻找最适合企业的债券品种,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成功率。
三是积极争取各类基金支持。要积极与投资引导基金、绿色基金、碳基金等各类基金对接,通过“融资+融智”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如黑龙江省成立了森工、旅游、农投等七大产业投资基金,要充分利用基金平台资源和资金要素的双重优势,促进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发展碳金融,增强转化与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扩大交易规模。应改善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伊春交易中心的运营模式,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真正将其打造成有效运转、功能完备、辐射东北的林业资源交易平台。同时,积极与北京、上海等域外碳交易市场交流协作,提升发展水平,有效支撑我国多层次环境资源要素交易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碳金融产品体系。开发碳汇基础性信贷产品,如鼓励商业银行发放碳汇抵押贷款等基础性信贷产品,丰富底层产品,夯实碳金融发展基础。推出碳汇衍生金融产品,如依托碳汇交易现货市场推出碳汇标准化合约、发展碳汇期货市场等,提高碳金融发展层次。
三是建立涵盖公益与投资属性的基金体系。建议设立重点国有林区碳汇专项基金,以支持营造碳汇林、强化森林管理和森林经营等活动。成立森林碳汇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封闭式基金管理模式,以特定的企业、银行、民间资本等投资者为主体。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金融生态经济金融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一些国有林区往往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一方面,加强地方社会信用環境建设。地方政府要主导性推进区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的诚信意识,进一步健全诚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发展成本。
另一方面,推动征信市场发展建设。除要继续推动征信体系建设外,还要积极推动和培育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并扩大外部评级结果应用范围,以评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场扩容促进评级机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伊春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