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伴流年
2019-11-21张玲云
张玲云
许是受北宋周敦颐名篇《爱莲说》的影响,似水流年里对夏荷一往情深,即使奔波路上惊鸿一瞥,抑或朋友圈一组唯美玉照,亦生出荷香袅袅沁心脾之感。
别离三季,自当好好装扮一番,身着旗袍,淡扫娥眉,随友人赶早驱车近郊乡村,赏百亩绵延荷田,赴一场美麗的约定。
朝阳映红了村庄的脸庞,荷田无边无际直抵群山脚下。一张张荷叶如打开的一把把碧伞倒立水面,高矮错落有致,大小不一,亲密地挤着挨着,晶莹的露珠在叶面上滚来滚去,一颗颗如亮闪闪的水晶,在阳光里耀着清辉。
一秆秆花苞儿亭立荷面,睁开惺忪的眼睛,一朵一朵吐露芳菲,现出粉白、粉红的娇颜,恰似一个个小姑娘提着裙裾,在晨风中摇摆,演绎一曲轻快的舞剧。
卷起的荷叶尖是蜻蜓嬉戏的枝头。它们一会儿飞翔一会儿停歇,红色的、黑色的、金黄色的小精灵们时而点头致意,时而各奔西东,好像在观摩荷面的多彩风姿。
荷叶下有鱼儿欢快地游曳,不时弄得荷梗发出酥痒的颤动。荷田深处扑棱棱飞出一只白鹭,又冒出一个斗篷,原来是摘莲蓬的农人,穿着齐腰的雨裤,背着竹篓在水面游走,丰收的笑脸跟绽放的荷难分彼此。真是“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现实写照呀。
七八人沉浸在荷的烂漫里,寻找着不同角度频频按动快门,孩子们张开小手奔跑着如一只只快乐的蝴蝶。两个素雅的旗袍女子,撑开油纸伞,走上狭窄悠长的荷埂小道,或低眉与荷对望、或轻抚荷瓣微笑、或抬头凝视青山、或回眸牵手同伴,曼妙身姿与荷融为一体,一个个风情万种的瞬间被定格,沉醉似有若无的荷香,古风清韵弥漫整片蓝空。
饱览了荷之秀色,一行人又欣喜地买来新鲜莲蓬,围坐在村头樟树的浓荫下,手把手教稚童从蓬松柔软的莲房剥出一粒粒雪白的莲子,入口脆甜,唇齿留香。活泼水灵的孩子蹲在妈妈身旁,噘着小嘴儿边剥边吃,浑然忘我。好一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现代版田园图画。
此时淤泥深处的莲藕,正长得白白胖胖,似婴孩的小手,等待最佳收获时节的莅临。多么的不可思议,莲藕在污淖里沉睡、挣扎、生长,怀着对泥土的缕缕深情,长成餐桌上一道道脆生生的佳肴。切片,可清炒;切段,可煲汤;在美食达人们面前,还可卤制成特色风味小吃,可谓藕香满人间呀。
其实,荷通身是宝。除了莲子和莲藕广为人知的食用功能之外,荷叶、荷梗、莲心、莲房等都是宝贵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之功效,是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特别是荷叶,还可制茶、辅助烹饪。荷叶茶瘦身美体,是减肥人士的理想选择。荷叶包烤蒸煮食材,增味解腻,余香不绝。那农家小院的荷叶蒸饭、荷叶熬粥、鲜荷叶粉蒸肉,不知要撩起多少人的食欲!
平凡岁月沉淀着对荷的痴迷,以至于去年装修新房时,我不假思索把装修风格定位为简易中国风。荷成了器物的主角。淡绿的茶具组合是荷与鲤鱼图案,茶几、餐桌上的米色桌旗是荷塘写意图案,景德镇落地大瓷瓶还是荷与鲤鱼图案,寓意美好、平安和吉祥。
荷花又称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在佛教的经典和艺术作品中经常被提及。古印度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一出世,便是站在莲花之上,觉悟成道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是禅修静坐和瑜伽练习标准体式的来源。观世音菩萨的形象也是以莲花为衬托: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西游记》中,端坐莲花台,一手持玉净瓶,一手拂杨柳枝,多处化解唐僧师徒灾难,帮助他们取得真经……寺院的佛像、佛经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立,神圣而净洁。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荷,被誉为“花之君子”,集大雅大俗、万千宠爱于一身。我国荷花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农业、经济、医学、宗教和艺术等各个领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争相吟咏,经典广为颂扬。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多么清纯脱俗的荷;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多么清香诱人的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么鲜亮绝艳的荷;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多么高雅圣洁的荷……因观赏性和实用性俱佳,象征意义雅静而深远,荷成了古时皇家贵胄、巍峨庙宇的园林宠幸,大江南北公园、池塘沼泽、市井小院也并不少见。时至今日,风生水起的美丽乡村建设,处处广泛种植,处处夏季好风光。色彩艳丽、姿态优雅的荷,普惠了百姓的平凡生活和精神世界。
佛曰:见莲见佛。佛家子弟普渡众生,莲的禀性是何其相似?愿人生如莲,真诚地活着,绽放当下,夫复何求?
七月流火,荷香伴流年呵;身心澄明,暑热夏长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