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2019-11-21王利莹
王利莹
摘要 为全面掌握郎溪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分布情况及对本县林业资源的危害情况,避免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可造成郎溪县林木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共计25种,其中虫害20种,病害5种,寄主总面积为3.028万hm2,林业有害生物分布于9个乡镇及2个国有林场;造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县内苗圃地众多、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多为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可通过增加林分群落、引进害虫天敌、采用生物防治等措施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S7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97-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1]。林业有害生物发展是动态的,其种类和数量受温度、水分、风力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可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林业有害生物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失,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灾害。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特对郎溪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列出了郎溪县森林病虫害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并建立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带来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安徽郎溪县国有林场、公园、生态园、苗圃地。
1.2 调查工具
捕虫网、诱虫灯、高枝剪、数码相机、自封袋、镊子、50 mL离心管、标签纸、75%酒精、三级台、昆虫针、标本盒等。
1.3 研究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对县域范围内有害生物进行调查,主要以林场、苗圃地、公园为对象,在林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选定线路边走边观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采集虫体及病枝制作标本,后期对实物标本进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共调查出可造成县内林木危害的有害生物种类25种,其中虫害20种、病害5种。受害树种主要为香樟、杨树、湿地松、银杏、榉树等林木,樟巢螟、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银杏超小卷叶蛾等虫害主要啃食林木的枝叶,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煤污病、白粉病等病害常发生在虫害危害后长势衰弱的林木上;腐烂病则常发生在果树枝干上,会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果树产量的不断提高而增加。
2.1 虫害种类
由表1可知,本次调查中造成危害的害虫共计20种,鳞翅目居多,鞘翅目其次,其中以马尾松毛虫、樟巢螟、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较重。马尾松毛虫,又名毛辣虫、毛毛虫,主要为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1年发生2代,其幼虫取食松针,大发生时成片的松针数日内即可被蚕食干净[1];因郎溪县湿地松分布面积较大,故湿地松受害严重。樟巢螟为香樟树上的重要害蟲,主要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4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虫巢,严重影响樟树生长和绿化效果[2-3]。杨扇舟蛾又名杨树天社蛾,主要为害杨树,幼虫取食杨树叶片,严重时吃光树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虫苞,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2.2 病害种类
由表2可知,在全县范围内紫薇、合欢、山茶、小叶女贞、榉树、朴树等林木上均发现了煤污病,其整个叶片和枝条上布满了黑煤层,影响林木的光合作用,致使其生长衰弱,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益[4-5];白粉病则发生在紫薇、月季等观赏性林木中,有白色病斑覆盖在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林木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长势衰弱[6],同时也降低了林木的观赏价值。
3 防控措施
郎溪县林地面积大,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保障林木的正常生长,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是化学防治,但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残毒、害虫抗性和再猖獗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意识的提升,生物防治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用引进害虫天敌、增加优良林木品种、增大混合林面积等方法均可降低有害生物对林木的危害。在林区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区域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赫伟民,杨永强,王海波.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7(8):28.
[2] 龙永彬,赵丹阳,秦长生.樟巢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31:(1):107-110.
[3] 陶晓杰.樟巢螟虫巢消长动态和防治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4):605-606.
[4] 李焕宇,张荣,孙广宇.外寄生菌:煤污病菌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6,35(12):1441-1455.
[5] 吴进开,曹斌,罗强,等.煤污病的发生与防治[J].生物灾害科学,2011(4):181-182.
[6] 向贵生,张真建,王其刚,等.月季白粉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