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套种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新技术

2019-11-21孙秀红韩凤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套种夏玉米种植技术

孙秀红 韩凤阳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夏玉米套种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夏玉米、夏大豆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夏大豆;套种;高效;种植技术

中圖分类号    S513.048;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2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江苏省沭阳县一般年份种植夏玉米约1.67万hm2、夏大豆1万hm2,夏玉米和夏大豆是沭阳县的主要旱作物,该县夏玉米平均产量在7 200 kg/hm2、夏大豆平均产量在3 300 kg/hm2左右,单纯种植夏玉米、夏大豆单位面积收入都较低,影响了当地农民种植夏玉米和夏大豆积极性的提高。该县农技人员在当地旱作田示范、推广夏玉米套种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新技术,在保证夏玉米收入的同时,夏大豆产量仍较高,较单纯种植夏玉米或夏大豆平均增收8 250元/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深受当地农民欢迎。该项高效立体种植新技术应用面积快速增长,目前全县夏玉米套种夏大豆面积已达4 000 hm2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3 000万元以上。现将该项种植新技术简述如下。

1    夏玉米栽培新技术

1.1    选用良种

一般选用优质、高产、耐高温、耐干旱的良种。由于当地近年在夏玉米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常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而致夏玉米秃顶或结实率低,严重的致使不结实而产生绝收等。根据调查,在当地应选用苏玉18、苏玉20、苏玉29或蠡玉88、郑单958等夏玉米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品质较好,产量较高,而且耐高温、抗干旱能力强,并且对大叶斑病、小叶斑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抗性也较强,还具有茎秆粗壮、株高适中、抗倒能力强、稳产性好等特点。

1.2    整地

当地旱作田土地大都平坦肥沃,在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深耕灭茬,将小麦秸秆粉碎后还田,耕深一般为25~30 cm。耕后及时整碎耙匀,做到地面平整、无根茬。

1.3    适时抢墒播种

夏玉米进行大、小行播种,小行距36~40 cm、大行距200 cm,株距28~30 cm,播种密度3.3万株/hm2左右;最好选用包衣种子,用点播器播种,每穴播1粒种子,播深3~5 cm,在点播后要随即踩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提倡适时抢墒播种,若灰飞虱发生重,应在6月20日后播种,以防夏玉米粗缩病(病毒病);若播种时遇干旱,应在播种后采取洇灌或浇水,或灌1次跑马水,在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二甲戊灵等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以防除杂草;不要在漫灌后播种,以防止烂耕烂种[1]。

1.4    肥分管理

在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前,一般施尿素180~225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90~120 kg/hm2,或施用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675 kg/hm2、三元复合肥(17-17-17)600 kg/hm2、三元复合肥(18-18-18)525 kg/hm2,有条件的可施用经高温腐熟的优质家杂肥7 500 kg/hm2以上[2]。夏玉米应普施重施拔节壮秆肥,一般在幼苗生长4~5叶片时,为加快和促进夏玉米快速生长,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在夏玉米株间或小行中间,打洞穴施尿素300~375 kg/hm2(折合夏玉米净面积施150~180 kg/hm2);在夏玉米6~11张叶片时,为促茎秆粗壮,根系发达、降低株高,可用乙烯利+胺鲜酯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喷雾;夏玉米后期管理关键是防止早衰,增加粒重,主要是保护好叶片,提高光合强度,以促籽粒增多增重,由于当地旱作土壤肥力条件好,一般不追肥,以防贪青迟熟;但若发现植株有发黄等缺肥症状时,应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折合玉米净面积施尿素30~45 kg/hm2)。

1.5    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苗期应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菊酯类、阿维菌素、甲维盐等及其复配剂于傍晚或8:00前喷雾防治。沭阳地区夏玉米中期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基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可用井冈霉素、戊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等及其复配剂喷雾防治病害,可用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菊酯类、甲维盐、茚虫威、虫酰肼、虱螨脲、苏云金杆菌等及其复配剂喷雾防治虫害。后期夏玉米病害主要有锈病、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可用三唑酮、醚菌酯、代森锰锌等及其复配剂进行喷雾防治;其虫害与中期相同,防治所用药剂也相同。

1.6    适时收获

一般在玉米秸秆与叶片部分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乳线消失时即可收获。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迟收,以保证籽粒充分灌浆和成熟。

2    夏大豆栽培新技术

2.1    选用良种

夏大豆要获得高产,就应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且生育期较短的优良品种,如泗豆4号、灌园1号、菏豆23、中黄13等品种。

2.2    抢时抢墒播种

夏大豆在小麦收获整地后,趁墒情好时及早播种,以抢时间、争季节,提高夏大豆产量。一般在夏玉米大行之间播种3行夏大豆,行距25~35 cm,穴距25~30 cm,每穴播种子3~4粒,播深3~4 cm,播种量45~60 kg/hm2 [3]。

2.3    及时补苗间苗

因夏大豆播种时气温较高,常遇多雨或干旱,因此在出苗后要及时查缺补漏及間苗、定苗,以保证苗齐、苗壮。间苗、定苗宜早不宜迟,待苗出齐后,拔去多余苗及病弱苗,以确保每株苗健壮生长。

2.4    肥分管理

苗期一般可趁雨撒施尿素60~90 kg/hm2、磷酸钙120~150 kg/hm2(折净面积应减半施用)。初花期视苗情喷施多效唑600~900 g/hm2(折净面积相应减半施用)。鼓粒期可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折净面积应减半施用);如有脱氮现象,可加尿素7.5 kg/hm2混合喷施。

2.5    虫害防治

本地夏大豆虫害以豆天蛾、造桥虫、豆荚螟为主,可用菊酯类、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腈等及其复配剂喷雾防治[4]。

2.6    适时收获

夏大豆一般在鼓粒末期,即叶片变黄、脱落,豆粒脱水、呈黄色,基本呈现出本品种固有性状时,尽快收割、脱粒、归仓。

3    参考文献

[1] 赵艳.黄淮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4):266-267.

[2] 郝路平,李莎莎.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9(4):18.

[3] 徐功学.淮北地区原位秸秆还田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1-12.

[4] 吕林涛.漯河市夏大豆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2):35-36.

猜你喜欢

套种夏玉米种植技术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马铃薯间作套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