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019-11-21王连峰
王连峰
开原市骨科医院普通外科,辽宁铁岭 112300
胆结石是一种胆道系统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和胆绞痛等症状, 结石可对胆囊黏膜造成持续性刺激,进而引发胆囊慢性炎症,增加患者的癌变风险[1]。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应用于胆结石治疗的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手术是临床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传统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切除患者胆囊,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是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腹腔镜胆囊切除为胆结石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弥补开腹手术存在的不足, 该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微创、美观,很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 为了解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该文回顾分析了100 例2017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资料, 对其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100 例,均为该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超声等检查确诊,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0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为32~71 岁,中位年龄(45.3±6.2)岁,平均病程(2.8±0.5)年。 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2~70 岁,中位年龄(45.2±6.4)岁,平均病程(2.7±0.6)年。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研究资料已经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患者及其家人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比较其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等检查,并实施心电图、胸部X 线、腹部彩超和胆囊CT 等检查,确认患者无手术禁忌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指导患者术前12 h 禁食,术前6 h禁水,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指导其取仰卧位,于患者右上腹肋缘行长度为6~8 cm 的斜切口,然后逐层切开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探查患者腹腔情况确定无其他病变后,将胆囊周围粘连分离,使胆囊能够充分暴露,对胆囊三角实施解剖后分离胆囊动脉,并将其切断,对胆囊动脉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后,游离并切断胆囊管。 结扎胆囊管残端并缝针,然后将胆囊完全剥离,取出标本,使用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对胆总管进行冲洗,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并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4]。
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常规前12 h禁食,术前6 h 禁水,实施全身麻醉后给患者取头高脚低仰卧位,稍微抬高患者右侧身体,常规采用三孔或四孔法实施手术,于患者脐下缘行长度为10 mm 左右的切口,插入气腹针后建立气腹, 并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情况,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确认患者腹腔无异常后,分别在剑突下偏右、锁中线肋缘下置入10 mm 和5 mm的戳卡, 对于采用四孔法的患者的可在右腋前线肋缘下增加一个5 mm 的戳卡[5]。 在对患者实施穿刺的过程中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完成上述处理后,对患者的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分离患者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准备辨别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后,使用钳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电凝钩分离胆囊床,并完整剥离胆囊,做好电凝止血处理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并使用无菌纱布对创面进行擦拭[6],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经剑突下戳卡孔取出标本, 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留置引流管,然后关闭腹壁各戳卡孔,给予常规术后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根据两组临床症状及结石清除情况评定其疗效, 若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结石全部被清除可判断为显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结石清除达到5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结石清除不足50%为无效,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例数,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5.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 (8.4±2.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及术后各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3.6±4.8 79.5±6.3 23.123 0.000 12.3±2.7 39.4±5.6 30.823 0.000 18.7±3.4 33.2±4.8 17.431 0.000 13.5±3.7 27.6±5.2 15.622 0.000 5.1±1.3 8.4±2.2 9.132 0.000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评定两组疗效可知, 研究组治疗显效35 例,有效14 例,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8.0%,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中显效30 例,有效12 例,对照组有效率为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发生切口感染1 例,腹腔出血1 例,其总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中9 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4 例,腹腔出血2 例,腹腔感染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9/50),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
3 讨论
胆结石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该疾病发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导致胆结石的因素较多,肥胖、肝硬化、遗传因素和糖尿病等均有可能引发胆结石[7]。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胆绞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在饱餐后可出现阵发型右上腹疼痛,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8]。 因此,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结石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对于胆结石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开腹手术能够切除胆囊,彻底清除患者炎性反应,但是该手术方式对患者腹壁造成的损伤较大,会降低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术后疼痛剧烈,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切口较小, 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较轻,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脏器暴露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腹腔镜手术符合现代快速康复理念,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有研究学者通过对两组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发现, 腹腔镜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 且腹腔镜手术组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少于开腹手术组, 证实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该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8.0%,较对照组的84.0%高,这一研究结果与刘新[10]的结果大体一致,即: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3.6%,较对照组的74.2%高,进一步说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助于减轻患者手术创伤, 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且治疗效果显著。 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与窦顺吉等[11]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即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92%,较对照组的25.49%低(P<0.05)。 由此进一步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 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能够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可有效扩大手术视野,彻底清除结石,减少对患者腹腔镜组织的损害,在减轻患者创伤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在临床加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