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薪100元的“长城卫士”

2019-11-21张德强

时代邮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城砖李勇匾额

□张德强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山里汉子,辞去月薪8000元的工作,接力父亲守护长城,每月工资100元。他放弃享受扶贫政策搬迁到城里的机会,一个人行走在大山深处。他往返于“残垣断壁”之间,翻找垒进房屋墙壁里的长城砖。他四处收集遗失的文物,不遗余力地守护着长城……他的名字叫李勇。

接力父亲守护长城

1978年,李勇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烟煤洞乡唐子沟村。他从小跟着担任长城保护员的父亲,用脚步丈量着“乌字号”唐子沟段长城。

涞源县境内的明长城蜿蜒百余公里,分为6段。李勇父子守护的乌龙沟长城是最精华的一段,有34座敌楼,绵延约15公里。

李勇是听着长城的故事、数着长城的台阶、摸着长城砖上的雕花长大的。长大后为了生计,他走出大山,当过代课老师,在钢厂打过工,后来在山西一家镍厂当技术员,每月工资8000元。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段长城。

父亲李凤鸣当年是涞源县烟煤洞乡土安村的党支部书记。看着长城逐年破败,长城砖被附近村民拆走盖房子,他十分痛心。1988年,李凤鸣主动承担起守护长城的义务,一干就是27年。2015年,李凤鸣感到力不从心,他走不动了。

李勇考虑再三,毅然决定回家乡,接替父亲继续守护长城。面对风尘仆仆的儿子,父亲陷入了沉默,良久看着他问:“今时不同往日,每月100元的收入你怎么养家,考虑好了吗?”李勇挠了挠头说:“如果我不接您的班,这长城还有谁来管?咱就看着它一点点毁了吗?”

李凤鸣内心很矛盾,他希望有人能代替自己继续守护长城,但没人能体会他这些年的辛酸和艰险。他甚至想反对儿子的做法,一家人要吃饭,孙子要上学,一个月100元的收入,李勇能坚持多久?

李勇却有自己的想法:唐子沟坐落在群山的环抱之中,又有古长城遗址文物加持,发展旅游业应该不错。2016年,在众人的帮扶下,唐子沟一个小小的农家院诞生了,9间客房分别被命名为“嘉峪关”“居庸关”……李勇和妻子养鸡养鸭种菜,用大山最原始的淳朴接纳来唐子沟旅游的人们。李勇对妻子说:“咱守着长城、守着风水宝地,就是靠山吃山也饿不着。”

2017年,包括唐子沟在内的37个自然村要按照扶贫政策整体搬迁到城里,政府给每个村民补贴25平方米的楼房面积。这个好消息让村民欢呼雀跃,也让李勇陷入了深思。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放弃搬迁,继续留在村里做长城的“卫士”。

村民都搬走了,本就寂静的唐子沟更显落寞。2019年,孩子要上初中,妻子也去城里陪读了,农家院只剩下李勇一个人。

在斑驳的光影中,一个黝黑的汉子和一条土狗,一前一后走在长城上,像一首孤独的诗。有时李勇为了排解压抑,会对着群山发出绵长的呼唤,声音穿过长城脚下的丛林,久久地回荡在空中。

抢救长城,抢救历史

得到这一带拆迁村在2020年要复垦的消息时,李勇正在乡亲们留下的“残垣断壁”中翻找长城砖。20世纪80年代之前,长城砖丢失得厉害。那时候长城疏于管理,方方正正的长城砖是盖房最好的材料,不少村民便将长城砖拆下来,垒进了自家的墙壁里。

为了制止拆盗长城砖,父亲煞费苦心劝说拆砖的人:“长城是先辈抵御外寇的,打仗时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你们用这砖盖房子就不害怕吗?再说,动了长城就是动了‘龙骨’,坏了咱们的风水,以后谁来庇佑咱这地方?”

这招还挺管用,偷砖的人少了,只是那些已经垒进墙里的长城砖成了父子俩的一块心病。这次拆迁正好给了李勇机会,他除了巡视长城,就在拆迁村里转悠,把长城砖标上记号。他要把这些砖还给长城,也还给历史。

李勇花3000元租了一辆小型挖掘机,雇了几个工人,在村子里拆找长城砖。工人好奇地问他:“这砖很值钱吧?”李勇说:“这是文物,不能卖。”工人说:“见过在拆迁村捡木料的,人家一车挣个大几百块,你这贴油钱捡长城砖还是独一份!”

几天后,高昂的租金和工资让李勇吃不消了,工人都走了,只剩下在太原打工回来探亲的叔叔帮他干活。那天,李勇发现一间屋子里露出一块长城砖,急忙躬身往里钻,没注意坏了的门框倾斜下来,一头撞了上去。摘下帽子一抹前额,一手的血,但他只抱着头蹲在地上休息了几分钟,就进屋继续拆砖了。

李勇从朋友那儿借来一辆三轮车,把拆出来的长城砖一趟趟运到家里。那天上午,三轮车行驶到一段坑洼不平的路段,长城砖被震到了车厢后部,一个45度的陡坡没爬上去,车头离开了地面,车身立了起来,李勇连滚带爬从驾驶座跳了下来,左脚踩到一根荆棘上,脚险些被穿透。他咬牙把荆棘拔下来,血一下子冒了出来。叔叔跑过来帮他按住伤口。两人瞧着路旁的悬崖心惊肉跳,半天相对无言。

缓过劲来后,李勇一瘸一拐地发动三轮车,叔叔连推带拉帮他把车开回了家。之后,叔叔幽幽地问他:“小勇,你说你图个啥?!”李勇内疚地说:“叔,这么危险,你还是去打工吧,等我有钱了一定把工资结给你。”叔叔长叹了一口气说:“提什么钱,我是心疼你啊!”

在李勇家里,近500块长城砖整整齐齐地码成两摞,小黄岭、郑家安……每一块砖上都标有出处。他把这些情况上报给长城协会,让这些遗失了近半个世纪的长城砖回归故地。还有一些砖被深埋在地下,李勇拍了照片、录了视频,想等土地复垦的时候跟着机械车再收集回来。

来自长城脚下的呼唤

夕阳西照,夏季的风吹拂着山林。2018年,李勇养了80只鸡,被黄鼠狼偷走了70只。今年他又养了60只,还不错,黄鼠狼给他留了40只。

农家院加上种的几亩地,李勇每月收入不足2000元,相比之前在山西打工,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但每当推开自己创建的“长城展览馆”的门,看到一屋子的收藏时,他顿时觉得,人生具有非凡的意义。

展馆里陈列着明朝戍边将士用过的瓷碗、腰刀,抗日将士用过的水壶,雕刻精美的望兽,还有一个汉白玉倒莲花石柱基座,及一些纪实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这些都是他一点一点搜集来的,为明长城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展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长55厘米宽40厘米、古朴雅拙的“乌字号”匾额。涞源境内的6段长城,分别是乌龙沟长城、浮图峪长城、插箭岭长城、宁静庵长城、白石口长城和茨沟营段长城,长城上面的敌楼又以“白字号”“乌字号”“浮字号”等进行编号。当年71座“乌字号”敌楼有近140块匾额,但随着时间流逝,匾额大多丢失毁坏了。

2016年,李勇巡护长城时走到大茨沟村,发现土里埋着的一块石头露出了一点边,直觉告诉他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山石,等把石头挖出来,看到上面刻的字迹时,李勇激动得跳了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乌字号”匾额啊!他记得有专家说过,对乌龙沟长城的乌字号匾额全部遗失感到非常遗憾,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如今,这块匾额成了展馆的镇馆宝物。

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李勇有了新的担忧:长城年久失修,很多敌楼都摇摇欲坠。每当雨雪过后,他都要带上镰刀往长城跑。他最担心的是濒临坍塌的52号、54号和58号敌楼,稍有不慎就会毁于一旦。他曾用木头为敌楼做了几个支柱,考虑到本地木头容易变形,就花钱买了防腐木,雇人扛上去支住敌楼的梁檩。这些年,李勇在保护长城上没少花钱,至于每月100元的工资,用妻子的话说,就是一双鞋钱。

劳累一天的李勇和长城爱好者对坐在小院里,就着腌黄瓜吃馒头。有人好奇地问李勇:“你这样在深山里守护长城,究竟为了什么呢?”“我在长城脚下长大,早已和长城血脉相连。长城保护了我们一方人400余年,如今我也要保护它。它不仅是一道城墙,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我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长城,热爱长城。”李勇笑着回答。

猜你喜欢

城砖李勇匾额
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组图:丰收中国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李勇作品选
匾额下的刺猬
长城上真有传说中的“定城砖”?
李勇:不再有一颗纠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