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2019-11-20邵凤丽

百科知识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霍尔

邵凤丽

《格萨尔》又叫《格萨尔王传》,产生于11世纪前后,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史诗描写了英雄格萨尔王下界后,率领国人降妖除魔、抗击侵略、征服邻国、完成统一的历史过程。《格萨尔》历史悠久,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卷帙浩繁,共有100多部,50余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在蒙古族被翻译成《格斯尔》,属于“同源分流”,故事框架十分相近,情节有所变化。这些史诗在土族、纳西族、裕固族中也有流传。2006年,《格萨(斯)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勇的格萨尔王

相传,很久以前,人间天灾人祸不断,妖魔横行,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普渡众生,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白梵天王得到观音菩萨授意,派小儿子下凡拯救人类。神子投胎到岭国国王的第二个妻子腹中,但是这位王妃受到三妃子的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到远方的荒野,过着穷苦的生活。

神子即格萨尔就在这里诞生,幼时的格薩尔与众不同,能力非凡。5岁时,格萨尔与母亲移居黄河之畔,8岁时,岭国也迁移至此。12岁,岭国以王位和美女珠牡为奖品举行赛马盛会,格萨尔在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登上国王宝座,同时娶了珠牡为妃,正式取名为“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从此,格萨尔开始施展天威,率领部族先后征服了抢走他次妃的北部的魔国、侵入岭国并掠走珠牡的东北方的霍尔国、强占岭国地盘的紫姜国、世代为仇的南方的门国。他东征西讨,征战四方,降伏了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国的白帐王、紫姜国的萨丹王、门国的辛赤王、大食的诺尔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邦国家)。在降伏了人间妖魔之后,格萨尔功德圆满,最后,格萨尔下地狱救回母亲和爱妃,将国事托付给侄子,自己与母亲、王妃珠牡一同返回了天界。

《霍岭大战》

《格萨尔》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格萨尔的降生,第二部分讲述格萨尔降伏妖魔的征战过程,第三部分讲述格萨尔返回天界。在这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战”内容最为丰富,篇幅也最为宏大。里面有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岭大战》《保卫盐海》《门岭大战》,还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个重要故事和每场战争,均构成一部相对独立的史诗。其中《霍岭大战》最为精彩,也是《格萨尔》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霍岭大战》分上下两部—《霍尔入侵》和《平服霍尔》。

传说,在岭国东北面有一个叫霍尔的地方,霍尔的天帝是黄霍尔。他有3个儿子,分别被称为黑帐王、白帐王和黄帐王。他们的武艺都非常高强,其中白帐王武艺最精湛,也最狂妄自大。一年,白帐王的王妃噶斯突然病逝,他便召集群臣商议,要选天下最美的女人做新王妃,并派出宫中会说话的鸽子、孔雀、鹦鹉和黑老鸹去各方寻找。黑老鸹发现天下最美的人在岭国,就是格萨尔的妃子珠牡。它向白帐王描述珠牡美艳绝伦、举世无双:“美丽的姑娘在岭国,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骏马,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肥羊。冬天她比太阳暖,夏天她比月亮凉。遍身芳香赛花朵,蜜蜂成群绕身旁。人间美女虽无数,只有她才配大王。格萨尔大王去北方,如今她正守空房。”

黑老鸹的话激起了白帐王的贪心和欲望,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珠牡抢过来。无论大将辛巴梅乳泽如何劝说,卦师吉尊益西的卦象如何凶险,白帐王都执意出兵。白帐王趁着格萨尔去北方降魔的机会,领兵入侵岭国。此时,岭国兵力十分微弱,但是英雄们仍奋起反击,经过多天的艰苦奋战,最终因晁通屡屡向敌人通风报信而失败,王妃被抢。

格萨尔在魔国得到珠牡被掳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下令赶回岭国,严惩晁通,自己只身前往霍尔国,降伏了白帐王、黄帐王和黑帐王三兄弟。大将辛巴梅乳泽被收服,被封为新的霍尔王。就这样,格萨尔成功将王妃珠牡救回。

史诗传承的“活载体”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凭借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传承至今。《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孜孜不倦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载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

《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在史诗诞生的早期,《格萨尔》的吟诵和传唱是全体部落成员的共同行为之一,对英雄格萨尔业绩的崇敬和颂扬是部落成员共同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后来,随着诗性思维、神话思维慢慢褪去,一些佛教僧侣开始加入进来,吟唱史诗开始转变为说唱艺人的专利。

现在《格萨尔》的说唱艺人主要是藏族艺人,还有少部分蒙古族艺人和土族艺人。这些说唱艺人主要集中在牧区,而且都是高寒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一个目不识丁的艺人,为什么能背诵十几部甚至几十部的长篇故事呢?

说唱艺人对自己为什么会讲唱史诗这件事各有说法,有的艺人说自己是得到的神授,是神在梦中传授给他的,被称为“托梦艺人”;有的艺人看着文本说唱史诗,被称为“掘藏艺人”;还有的艺人是听到别人说唱之后,靠耳听心记学会说唱的,即“闻知艺人”“口传艺人”。艺人们都说,他们是与格萨尔有缘分的青蛙的转世,后来活跃在广大雪域高原。

桑珠的故事

“即使有那么一天,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灿烂的太阳失去光辉,雄狮格萨尔的故事,也会世代相传……”桑珠老人用深情的吟唱,讲述着英雄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救护生灵的征战历史。

桑珠出生在昌都丁青县一个名叫“如”的村子里,这里是从青海、昌都去那曲、拉萨的交通要塞。11岁那年,桑珠在山上放牧时突遇暴雨,他躲进山洞避雨。外面的雨越下越大,桑珠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梦中有讨债人找上门来,狠狠地殴打桑珠。就在这时,格萨尔王从天而降,把讨债人制伏在地。梦醒之后,桑珠回到家中,经常精神恍惚。他的爸爸担心不已,就把桑珠送到寺院请活佛治疗。在寺院的日子里,桑珠还是常常做梦,每次梦中自己都会像活佛一樣翻看《格萨尔》的书,一部接着一部。梦醒之后,尝试着回忆这些故事,内容全部历历在目。他尝试着开口说唱,竟然发现自己不但能流利说唱《格萨尔》,而且唱完之后还特别开心。

此后,桑珠开始到处说唱《格萨尔》。他还根据史诗中关于帽子的赞词,专门请人制作了一顶“仲夏”(说唱帽)。这种说唱帽是说唱艺人的专用道具,一般是用羊毛毡、绸缎或布料缝制,菱形尖顶、中大下小六棱四面,左右两侧有两个钝角形帽耳,帽顶插有各种禽翎,正面有很多装饰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除了帽子之外,桑珠还制作了一根木杖。木杖源于传说中的格萨尔王的鞭子,它有着神奇的力量,既是坐骑,又是格萨尔变幻各种东西的法器。此后,桑珠带上作为格萨尔说唱者标志的两个物件,从藏东的昌都、林芝、再到山南……他一路走一路唱,开始游唱的生涯。

在说唱《格萨尔》时,桑珠总是十分虔诚地在心中默默祈祷,请格萨尔王保佑自己一切顺利,而后进入到史诗的境界中。此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格萨尔故事的场景,当他唱到格萨尔王英勇杀敌时,他会感情激越、曲调高昂地唱出铿锵有力的诗句;唱到珠牡与格萨尔王分别时,他会低声细语,表现出二人绵绵情思和依依惜别的情愫。整个说唱语言丰富、诙谐有趣,其间还包含了许多民间谚语与赞词。

桑珠老人的经历也体现了老一辈说唱艺人的共性,他们浪迹高原,四处游走,阅历颇丰,在漫长的游吟生涯中常常与其他有影响的说唱艺人接触,集众人之长,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老一辈艺人中的佼佼者。老一辈说唱艺人自称头脑中格萨尔的故事来自神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全凭大脑记忆史诗,且能够说唱长达三四十部以上,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格萨尔》是赞美青藏高原大好河山,赞美英雄格萨尔,赞美高原人扬善弃恶、万难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英雄史诗。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说唱艺人的旅行为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格萨尔史诗霍尔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2013史诗之战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史诗表演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
离子推力器和霍尔推力器的异同
道格拉斯·斯高特·霍尔(1940-2013)
基于素质培养的霍尔效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