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皇家“写字楼”
2019-11-20田子
田子
对于一个现代白领来说,只要不是自由职业者,工作日一般都会去写字楼上班。古代帝王的日常工作和现代白领有点儿像,主要是脑力劳动,一套桌椅,加上纸笔就能完成。那么,皇帝平时在哪里上班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宫室众多,功用各异,你知道哪些宫殿曾经作为皇家“写字楼”吗?
跨越明清两代的大型办公中心—乾清宫
古代的皇帝不如我们现代人自由,要遵循各种制度、规范,比如,举行大型典礼要在外朝正殿,休息时要回寝宫,工作时也有固定的办公区。明清皇帝的主要办公区有两处:早期以乾清宫为核心,后期则在养心殿。
皇帝处理朝政分为两类:一类是礼仪性的朝政,如三大节朝贺、登基大典、册封和祭祀活动等;另一类是处理政务的朝政,如常朝、皇帝批阅奏章、御前会议等。礼仪性的活动注重仪式感,一般在外朝三大殿举行;日常处理政务的活动则多在乾清门、乾清宫、养心殿。
紫禁城中最能彰显君主权力的大型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区域也不例外。穿过巍峨的外朝三大殿,我们会看到东西走向的一条长街—天街,这里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天街的正中央是一座被琉璃影壁簇拥的大门—乾清门。明代皇帝上朝议事在外朝的太和门,所以那时的乾清门更像是皇帝的“家门”,其功用是分隔外朝与内廷。清代,皇帝的“御门听政”设在乾清门,距离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仅有百余米。对于统治者来说,乾清门用于公开会议,好像一个大型露天会议室,而乾清宫则处于内廷中心,较为私密,更像一个私家写字楼。明清两代,共有16个皇帝以乾清宫为寝宫,包括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代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清宫虽然被称为皇帝的寝宫,但它的功用与政务最为密切,皇帝在这里召见大臣,接见外国使节,举行内廷典礼和宴会,也在这里批阅奏章,读书学习,休息就寝。可以说,这里是一个以会客、办公为主的多功能空间。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经多次烧毁修葺,现在的乾清宫是清嘉庆三年(1798)修缮的。乾清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内廷最高大的殿宇,建筑样式很像太和殿,殿顶也是最高等级的庑殿顶,梁枋上装饰精美华丽的金龙和玺彩绘。但宫殿的高度和面积都不及太和殿,汉白玉台基也只有一层(太和殿台基为三层)。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一般都有一套象征皇权的陈设,如刻有龙纹的宝座、屏风,寓意吉祥的仙鹤、甪端,皇帝升座时还会燃香,一丝丝青烟从精致的香炉中升起,让一国之君的“办公时刻”格外神圣肃穆。如今,去乾清宫参观,我们会看到清代的陈设风格,因为其内部家具、装饰基本是按乾隆时期的样貌复原的。
为什么将这座宫殿定名为“乾清”呢?也许,皇帝希望在他的统治之下,天下可以得到清平和安宁。不过,作为政治权力的中心,走进乾清宫的人很难拥有清净平和之感,当人们看到“正大光明”匾额时,内心就会被强烈的权力感充斥,因为那里藏着未来江山统治者的秘密。
“正大光明”匾设在乾清宫内皇帝宝座上方,匾上的四个大字为顺治皇帝御笔题写。匾的后面藏有建储匣,这个精致的匣子装有写着皇位继承人名字的秘密文件。清朝雍正皇帝为了改变之前历代皇子们为了皇位互相残杀的情况,确立了秘密建储制度。皇帝在位时不再公开确立太子,而是将选定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秘密书写两份,一份封好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另一份随身携带或秘藏。当皇帝去世后,两份遗诏对照无异,新的皇帝即可登上皇位。
雍正皇帝的紧凑办公小院—养心殿
雍正皇帝是清代第一位不以乾清宫为寝宫的帝王,他开启了紫禁城中另一个皇家“写字楼”—养心殿。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皇四子胤禛继承帝业。根据规定,在为先皇帝治丧期间,继承者应在倚庐居住,之后入住正式寝宫—乾清宫。雍正皇帝却没有遵循规定,而是下诏称:“持服二十七日后,应移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着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朴素。朕居养心殿守孝二十七日,以尽朕心。”在倚庐养心殿居住27天之后,雍正皇帝没有搬入乾清宫,而是以养心殿为寝宫,开始了他勤于政务、朴素务实的帝王生活。雍正皇帝之后,还有7位皇帝将养心殿作为寝宫,这里成为了清代第二个围绕皇帝起居建立的皇家办公区。
养心殿位于故宫内廷西侧,外观并不宏伟,只是一座普通的宫院,但它却是雍正皇帝和后来的清代皇帝日常在紫禁城中居留时间最久的一座宫殿,晚清时期著名的“垂帘听政”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养心殿的位置极佳,距离上早朝的乾清门只要穿过一道门一条街,权力机构军机处到这里只有100多米,皇帝去给皇太后请安之后,散散步就可以走回寝宫。
虽然养心殿的名字寓意“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殿里的皇帝却十分繁忙,要处理公务、接见大臣、读书、吃饭、睡觉……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该如何分配呢?从宫殿上方鸟瞰,养心殿呈“工”字形,前殿与后殿之间有“穿堂子”相连,前殿用于处理公务、接待外来人员,后殿则是皇帝的寝宫,更加私密,可以用于休息、用膳。
雍正皇帝每天处理政务、批阅奏章都十分认真,他在一份奏折上的批示常有数百言。作为雍正的继承者,乾隆皇帝也不敢怠慢,对官员提交的奏折常一字不漏地详细阅读,遇到有问题的地方一定会指出,令其更正,工作时间也是比较固定的,“自朝以至日中,视事十数刻,召对臣工数刻,批阅本章十数刻”。
与勤于政务几乎不怎么离开紫禁城的雍正皇帝不同,乾隆皇帝虽然对工作认真,但也很享受休闲生活。他在养心殿居住时间最久,共64年,乾隆年间的养心殿,曾放置太湖石、相风鸟(用于测风向),栽种牡丹、杏花、桃花,皇帝也在桃花树下吟诵出“九十韶华都过也,尚携春色待人看”的诗句。下雪天,养心殿也会热闹起来,有侍卫、宦官带着皇子、皇孙到这里玩雪、堆雪狮、雪象,皇帝也能在此感受天伦之乐。
在工作之余,乾隆皇帝也很喜欢欣赏书法作品。在养心殿西暖阁内,有一个极小的房间,叫三希堂,只有8平方米,小到只能放下两张标准双人床。但这个狭小空间中却藏着很多宝贝,乾隆皇帝将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晋代墨宝藏于三希堂,视为稀世珍宝,常在这里观帖习字。《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写的一个便条,只有28个字,却成了这位多情皇帝一生的“挚爱”,竟然对此帖题跋73次,这些题跋也都是在这小小的三希堂中写下的。后来,乾隆皇帝主持刊印《三希堂法帖》,将300多幅书法珍品印刷成册,毫不吝啬地将“挚爱”—三件晋代墨宝也收录其中。在安静而温馨的三希堂书斋中,乾隆皇帝也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当一个现代白领离开写字楼后,还要踏上或开车或乘公交的漫漫回家路,而居住在工作生活一体化办公区的古代统治者们则更加轻松,推门转身之间便可进入温馨私密的卧室休息,随意迈几步就能跨入小书房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不过,当夜幕降临,普通百姓与朋友倾心交谈、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身处高位的统治者可能也会对自己的“工作”心生倦意,也想彻底卸下一国之君的重担。但是,夜色中的孤家寡人应该清楚,那一刻清欢,在他登上权力巅峰之时就与自己永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