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的研究

2019-11-20杨艳

杨艳

【摘 要】论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进行了研究,针对两项制度有机结合的主要意義、结合过程中显露出的异同点、实现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实现结合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此种方式,提高我国公共分拨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质量,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entralized accounting calculation system and the centralized national treasury receipt and payment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significance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revealed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ublic allocation fund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related research.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公用资金;缴拨

【Keywords】centralized accounting calculation system; centralized national treasury receipt and payment system; public funds; paid-i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9-0064-03

1 引言

在当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这两项改革相结合的形式,成为当前财政领域中的重点课题。如何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两项改革未来发展趋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具有必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主要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在保证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权、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等不发生任何改变的基础上,使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核算、岗位变动发挥其实质作用,将由会计集中核算,统一开设一定数量的独立性账户,统一管理会计核算与执行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一种可行性管理机制。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工作是对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采取集中管理政策,是集中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等工作为一体,具有特殊形式的会计委派制。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最重要目标是优化会计核算制度与会计监督制度,做好对应的财政支出管理,高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约束预算单位的整体会计行为,进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来说,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加强会计监督审计职能,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使会计的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够为实现财政资金的统一管理提供便利,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

国库集中收付制主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站在政府财政性资金缴拨的角度上看,也是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心是对各个地区的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可以将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者将其设置成财政专户。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财政各项费用的支出不再使用以拨列支的方式,而是考虑到财政支出的各项进度,采取以支列支的形式。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最终目的就是有效处理在财政管理中很难处理的财政性资金流经环节较多、拨付效率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地提升财政性资金管理的实效性与规范性,从而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

3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的异同点

实际上,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比较来看,两种制度执行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都使用对应的方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地规范经济业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①从操作主体方面入手,两种制度都是由中央财政部门所提出的,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的一种关键性手段,由各级财政部门专门负责实施的。

②从工作对象方面入手,这两种制度主要作用的对象就是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并且这两项制度的作用对象是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

③从终极目标方面入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根据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以及会计业务采取的处理措施形成的,主要目的不仅包括强化会计核算整体过程以及做好会计监督工作,还能进一步地抵制恶意消费现象的发生,实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国库集中支付制是通过创新对国库资金拨付方式的应用,使由国库资金方式拨付、多形式存放所致的库外沉淀以及闲置浪费等问题得到有效处理,最终实现优化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目的。

两种制度的针对方向不同,改革方式和改革内容也不尽相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范围的差异性。国库集中收付制使用的是由政府部门通过国库独立账户对财政性资金的缴拨执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整理了全部财政性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工作。但是会计集中核算使用的却是针对各项会计核算与内部会计监督业务,委托会计集中核算机构集中管理的方式,而采取这种管理的方式只能针对部分财政性资金[1]。

②工作职能的差异性。国库集中收付制主要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由此机构中的财政部门履行财政职能,同时,履行财政总部的主要职责。会计集中核算制则是由会计核算中核算机构代行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其实际进行的工作是做好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以及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

③工作权限方面的差异性。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之后,尽管整体财政性资金的管理范围由拨付环节扩展到使用环节,但是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会计核算权限都尚未发生改变,对应的会计管理核算、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都是由预算单位负责执行的。

实施会计核算制度之后,受到预算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实质性作用较低的影响,对应的日常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归属到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就会对应地改变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内部会计监督管理的工作权限。

④业务内容的差异性。对于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机构来说,其内部管理工作大多数是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動管理,但是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中还会存在其他非财政性的收支活动的管理。此外,会计核算集中核算机构的业务内容还包括会计核算、会计账目、会计档案、会计人员的管理等,但是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并没有将各项工作全部归入自身业务管理范围中。

4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实现有效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①结合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来看,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核算集中制都会应用集中财政信息平台,相关财政部门可以直接掌握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与会计信息,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可以直接接收来自财政传递的单位预算指标以及国库集中支付信息,进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

②结合资金运行轨迹方式来看,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能够管理大多数财政性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方向,能够在根本上管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是依旧有大量资金尚未进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性支出、其他非财政性资金运行活动等,这必须结合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情况来反映,对应地进行预算单位全部资金日常性管理与监控,单纯凭借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执行无法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因此,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有机融合,可以将财务监管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全面了解预算执行以及资金使用情况。最终在实现会计信息透明化的同时,完成资金的全方面监督与控制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法律依据。

③结合资金管理过程来看,在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情况下,尽管在资金强化管理工作方面加强了管理,但是因为实质性、实物性资产管理工作依旧归入预算单位部门核算,对应的国库集中收付制机构无法采取全面的管理手段。但是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结合,即可在会计核算内部工作方面对预算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核算与管理,不仅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各项资产变化的情况,还能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强化资产内部组合,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而有效解决有关预算单位中出现的重视资金、轻视物质、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等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整体预算管理水平。

④结合会计规范基础工作来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效果非常明显。首先,大量的财政性资金可以通过国库直接缴拨,这样预算单位的日常资金核算工作强度能有效降低。其次,相关预算部门工作在得到断完善与细化,公共性使用资金需以预算单位工作性质为依据,在预计业务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公用性的资金与预算人员的公用费用也会自动生成,尤其是在项目备选库提供了备选项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对于预算工作的质量要求变得愈发严格。在基本条件的支持下,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进行有机结合,能高效实现会计信息的批量处理,实现会计专业化建设,约束会计基础工作行为,有效减少会计管理成本,全面地解决因为会计基础性工作性质不同而导致的操作程序、核算标准、处理方式无法实现统一的问题。

⑤结合财政监督管理机制来看,在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之后,采取资金拨付制度的单位不仅是所有预算单位,还有商品与劳务的供应商,关于资金拨付的范围也由专项的资金、政府大项目资金扩展延伸到零散性小项目资金,所以说,资金拨付的整体业务持续量加大。如果执行全部合格的国库集中收付制直接管理预算单位的运行模式,就会在本级政府所属单位下预算单位较多的现象中,对应地增加业务量以及工作难度,最终可能还会阻碍财政监督工作的进行。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机构集中管理相关业务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合理规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能够有效优化财政管理整体过程,形成内外监督共性化的运行机制,不断地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能力。

5 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效结合的措施

5.1 相关机构管理统一化

通过对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要想充分实现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部门的主要职能,针对性地贯穿一些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内容,并且要求其全面履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实现一个机构、两种职能的发展。

5.2 明确具体工作职责

试行和推广会计集中核算制,使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个能满足公共财政发展的基本发展架构,并且推动其能够适应新型财政监督运行机制的发展要求。首先,明确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制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做好国库独立性账户以及相关的资金账户的管理与清算工作,结合统一管理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的实际需求进行分类,根据户型的差异性设置核算账户,再根据预算指标进行相应的资金缴拨,按照法律要求进行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具体核算业务,并及时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部门反馈相关的会计核算事项。其次,明确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做好新归属到会计核算机构中的各个预算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以及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坚持集中管理以及分户管理的原则进行对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如审核制证与编制会计报表等,还应该做好详细地记录、计算,并且向上级预算单位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与资金量变动情况等。在法定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发挥其管理预算单位会计档案的作用,进而保障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5.3 做好各项工作的连接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还应该充分妥善处理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实施部门的业务连接工作,保证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目标能满足国库集中收付运行的要求,并结合所办理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考虑,逐步完善以下四个环节:第一,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零散余额账户的合理设置,由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执行部门负责处理预算单位委托办理的收支业务与国库相关账户中的资金清算业务。第二,专项的资金支出应该交由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执行机构,进而进行单位预算与资金使用计划的初步审核,遵循工作流程办理支付申请与相关手续,待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机构明确了支付申请审核之后,再向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商或者其他资金使用单位支付资金。第三,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等资金的使用,应该由会计集中核算执行单位结合各个预算单位所提供的工资表,引导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采取行动,国库集中收付制执行单位应该遵照国库、代理银行、个人资金卡的顺序将资金分配到职工个人。第四,对于零散资金支出与尚未实施集中支付的资金支出行为,应该由国库集中收付执行单位将其权限转移给会计集中核算执行部门,使其明确按照规定进行代理支付,并且将代理会计核算执行单位的支付结果全面地反馈给国库集中收付执行管理部门。

6 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机结合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随着此项政策飞跃性发展,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采购支付部门、会计核算集中执行和管理部门与国库支付部门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实现我国财政资金从预算到支付的全过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我国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编制的预算制度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使整体预算管理过程更加透明化,从而在根本上强化我国财政单位的预算执行能力。

【参考文献】

【1】文吐珍.论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合的运行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