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导致”感情色彩分析

2019-11-20李颖

现代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复杂性语料库

李颖

摘  要:“导致”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致使义动词,词典并没有明确标示其感情色彩。但在实际使用中,这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倾向的词语,一般用于描述消极的事件或结果。通过观察语料,“导致”也可以用作褒义或中性义,在语义上可以与“使、使得、引起”等中性致使义动词替换,甚至还可以和“促进”这类的褒义动词替换。因此,在对“导致”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到其复杂的感情色彩,划归中性词的作法有待商榷。

关键词: 导致;语料库;感情色彩;复杂性

我们知道,一个词语除了具有其基本意义之外,还可以表示某种感情。词的感情色彩,简而言之,就是指词所附带的感情因素,亦即词义中所蕴含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通常认为,一个词的感情色彩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属性,是一种“词汇现象”[1]。感情色彩一般分为三种:褒义、中性义、贬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意义的表达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类型感情色彩的词语一般不允许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在实际使用时确定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很有必要的。

在现代汉语中,“导致”是一个感情色彩十分复杂的动词。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常会用“导致”来描述人们不希望出现的事件或结果。就此而言,“导致”似乎应该算是一个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导致”的解释是“引起”,而“引起”是一个明确的中性词,这里将“导致”作为一个中性词看待,这又似乎和它的实际使用存在一定的矛盾。那么,“导致”的感情色彩究竟是怎样的?同时,我们在语料中也发现了一些“导致”用于积极或中性意义的例证,这似乎与我们的认知有一定出入。那么,“导致”的褒/中感情色彩用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导致”在用来描述积极性或中性事件时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都是本文所思考的问题。

一、“导致”的感情色彩倾向

“导致”是汉语中典型的致使义动词,常见的致使义动词有“导致、引起、致使”等。通常认为,致使义动词在使用上是存在倾向性的,表现在感情色彩上就是存在褒/贬/中性义的区别,人们在使用这些词语时会根据它们不同的感情色彩进行选择。“导致、引起、致使”在意义上的差异也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上。“导致”一般用于描述不好的事件或结果;“致使”也是用于表达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引起”被视为是一个中性词,后面所接的事件褒贬均可。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词典对它们是如何解释的。

(一)“导致”等的词典释义

首先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它对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如下:

1.导致:动词,引起。[2] (P265)

(1)由一些小的矛盾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2.引起:动词,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2] (P1565)

(2)他的反常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3.致使:①动词,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2] (P1691)

(3)这场大雨致使数十间房屋倒塌。

②连词,以致。[2] (P1691)

(4)由于字跡不清,致使信件无法投递。

可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基本上是采用了近义词相互训释的方法,这样的释义方法并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它们词义的特殊性。词典用“引起”来解释“导致”,是将两者视为一组同义词。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导致”与“引起”一样,不具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再看《汉语大词典》对它们的解释:

1.导致:引出(某种结果)。[3] (P3051)

(5)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

(6)如果破坏了全局的综合平衡,必然导致国民经济部门比例的严重失调。

2.引起: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出现。[4] (P5162)

(7)数枝开与短墙平,见雪萼红跗相映,引起谁人边塞情。

(8)赵尔丰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段祺瑞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

最后看《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对它们的解释:

1.导致:引起。[5] (P262)

(9)风灾、虫灾接连发生,导致农业歉收。

2.引起: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出现。[5] (P751)

(10)引起注意/争论。

以上结果显示,这些词典都没有明确标示“导致”一词的感情色彩。还可看出,“导致”与“引起”的用法基本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可以互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虽然这些词典多以中性词“引起”作为对“导致”的解释,但考察这些词典给出的例句,无一例外都是“导致”消极语义的用例。我们知道,词典的编纂有自己的原则,编纂者在编写例句时,一般会列举这个词语的典型用法,以便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那么,这是否可以佐证消极语义的用例是“导致”的典型用法呢?下面,我们再对“导致”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考察。

(二)“导致”的实际使用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国内主流搜索引擎——百度上关于“导致”一词的解释:“导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ǎo zhì,指使产生,促成;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语出宋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百度百科作为网络释义的主力军,所呈现出的是大众认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普通大众对词语词义的理解。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人们对于“导致”感情色彩的认识:“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具有消极色彩。

我们又在CCL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了含有“导致”的1000条语料,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进行了分析,并对“褒/中”和“贬义”用法进行了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1000条语料中,“导致”具有贬义的用例占到了86.8%。可见,“导致”消极意义的用法居多。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导致”是一个典型的具有贬义色彩的致使义动词。这与词典将它释为中性词“引起”显然是不相吻合的。同时,既然说是典型,也就表示“导致”并不全部都是消极语义的用法,它还存在着用于积极或中性语义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也是“导致”没有在词典中明确标示其贬义色彩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对“导致”的褒/中感情色彩进行具体分析。

二、“导致”的褒/中感情色彩

“导致”的积极或中性语义的用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

(11)数据驱动的方法导致机器智能的出现。(吴军《机器智能PK人类智能:大数据能够战胜人的逻辑推理吗?》)

(12)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使教育科学研究跳出了仅把教育看成与政治、经济相联系的传统观点,并导致了确立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

通常认为,在描述积极性或一般性事件时会尽量避免用到“导致”一词。不过,从表1可以看出,“导致”中性或积极意义的用法占到了13.2%,同样不容忽视。那么,“导致”的褒/中用法是否合乎语法呢?“导致”在用来描述积极性或中性事件时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应回答的问题。

(一)“导致”褒/中用法的合理性

综合以上三部词典对“导致”的解释,可以发现,目前的词典中并没有明确标示“导致”的感情色彩倾向。这是因为考虑到“导致”积极和中性语义的用例,在定性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根据CCL语料库显示的搜集结果,在与“导致”有关的1000条随机语料中,有132条是用于积极或中性词义的用例。虽然和“导致”的贬义色彩相比,其使用频率较低,但也说明“导致”的褒/中用法是实际存在的。

我们对所选语料继续进行分析,在不改变句子本来意义的前提下,将其中的“导致”替换成其他“同义”词语,替换后的结果多为“使、使得、引起”等中性致使义动词。例如:

(13)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会[导致]语言对社会交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何自然《模因论和社会语用》)

(13)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会[使]语言对社会交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14)马克思认为,为提高工人生产技能而提高他们的教育程度,可以[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扈中平《现代教育学》)

(14)马克思认为,为提高工人生产技能而提高他们的教育程度,可以[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5)这也[导致]斯皮瓦克发出“底层人能说话吗”的疑问。(王笛《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

(15)这也[使得]斯皮瓦克发出“底层人能说话吗”的疑问。

其中,例(14)由于整个句子积极语义明显,因此,这一句式中的“导致”还可以替换成“促进”这类积极性的致使义动词。例如:

(14)马克思认为,为提高工人生产技能而提高他们的教育程度,可以[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们再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使、使得”的解释:

1.使:让;致使。[2] (P1189)

(16)办事使群众满意。

(17)加强质量管理,使办事合格率不斷上升。

2.使得:(意图、计划、事物)引起一定的结果。[2] (P1189)

(18)科学种田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结合词义解释及所举例句,“导致”可以与“使、使得、引起”等非贬词进行同义替换,这再次证明了“导致”的褒/中用法是的确存在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合理性。

(二)“导致”褒/中用法的语体分布

为了进一步了解“导致”的褒/中色彩和贬义色彩在使用上的差异,我们利用BCC语料库的分类检索,对两者的语体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导致”的褒/中用法多出现在文学、微博语料中;科技文献、报刊中也有少量存在;法律文献中暂未发现这种用例。这一结果也符合上述语体的基本规范及大家对这些语体的认知范畴。通常情况下,文学和微博更多地表现出创作者个人的感情世界和语言习惯,语言的随意性和创造性很强,而法律文献对于文字的使用较为审慎,不允许采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与表达形式。“导致”一词的使用也体现出这一特点。“导致”的感情色彩与语言运用具有复杂性,在实际使用中消极词义的用法更为常见,像法律文献这类对文字使用具有严格要求的语体,就会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语,以免出现歧义与误解;而微博、文学作品的语言较为灵活,创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喜好来进行文字的选择。可以说,正是不同语体系统的规范要求与表达准则,形成了“导致”的褒/中色彩和贬义色彩在语体分布上的差异。

(三)“导致”褒/中用法的词语搭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导致”褒/中用法的实际状况,笔者通过NLPIR分析软件对其词语搭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导致”的贬义用法进行了对比。我们将与“导致”相关句子中的搭配词以出现频率为依据进行了排序,归纳出了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情况,并利用BDP数据分析平台制成词云图,如图1、图2所示:

我们进一步剔除了两者搭配词语中的修饰词、虚词和代词,得到高频词表,具体如表3、表4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导致”多用于描述与经济、社会、市场有关的话题。将两图中的共现词排除以后,可以发现,它在感情色彩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差别。从主题上看,“导致”的褒/中用法侧重于描述制度、理论层面,“导致”的贬义用法则更倾向于探讨结果和原因;从对象上看,前者更关注外汇和国际,而后者更关注政府与企业;从范围上看,前者的热点还包括教育、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内容,范围更广。

(四)“导致”褒义和中性用法比较

为了更深入理解“导致”的感情色彩倾向,下面再对其褒义和中性用法进行对比。我们对CCL中的132条语料进行了再次划分与统计,具体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这132条语料中,中性词义用法占64.4%,几乎是褒义用法的两倍。从上文关于“导致”同义词的替换情况来看,具有中性色彩的替换词明显多于具有明确积极色彩的替换词。这一结果与上文的分析是颇相吻合的。在一些相似例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疑似积极词义的用法实际上是中性词义的。例如:

(19)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陈强《会计学》)

(20)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陈强《会计学》)

如果只看例(19),大概会认为这一句中的“导致”具有积极色彩,而通过与例(20)的比较,我们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中性词义的用法。可以说,“导致”的中性词义用法要比褒义词占有优势。这也符合我们对词语语言色彩倾向的认知,褒、贬义作为词语感情色彩的两极,当一个具有明显贬义倾向的词语用于褒义或中性意义时,它的中性义显然会更为突出。

三、“导致”感情色彩的定性

如上文所言,“导致”的感情色彩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如果因为它的贬义倾向突出而将它定性为贬义词,这样做就忽略了其褒义和中性义的用法;如果将它定性为褒义词,也明显与实际情况不合。常规的做法是将这种同时含有褒贬义的词语划归中性词,不过,这种处理方法也也有其不足之处:第一,模糊了中性词的定义,中性词指的是那些不具有明显褒贬倾向的词,这和具有褒、中、贬三种感情色彩的“导致”不属同一类别;第二,忽略了该词区别于其他词的特性,特别是在词典中采用“引起”解释该词时,就会将两个词的词义完全等同起来,从而造成误解。

也有学者提出了其他观点。章炎(1983)认为,可以用“褒贬词”来指称这些既有褒义也有贬义的词语。章炎指出,感情色彩的分类应该有四种: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和褒贬词,其中,中性词和褒义词、贬义词、褒贬词是相互对立的[6]。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方法有时也不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褒贬词”这一名称对“导致”进行定性,就忽略了它作为中性义的用法。

邹韶华(2001)认为,可以将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类:褒贬词、准褒贬词与中性词。所谓“准褒贬词”,即在词典里是中性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虽然没有受到性状修饰,也会显示出褒义或贬义来的一类词[7]。这一类词最能概括“导致”特点。不过,我们还要注意到“导致”本身具有明显的贬义倾向,与“准褒贬词”的内涵与外延还是有一定出入的。

总起来看,对“导致”感情色彩的定性,我们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勉强将其划分为褒、贬、中或是其他现有类型中的某一类。在释义时,要重点指出“导致”的贬义倾向,并提示它还存在着褒义和中性用法;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对其进行定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理解与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导致”一词常用于描述不如意的事件或结果,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但在很多词典中却将它解释为中性义的“引起”,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通过对语料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导致”除了用于描述不好的事件和结果外,也存在中性或积极事件的用法,这就使得该词的语言色彩表现出复杂性,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呈现出褒/贬/中三种不同的感情色彩。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对“导致”的感情色彩就很难用现有的类型来概括说明,而只能采取折中处理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对它作这样的释义:“导致,动词,意为‘引起,由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引发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在使用上以贬义用法为主,同时也可用作中性或褒义用法。”此外,现代汉语中还存在其他褒贬中性义的词语,如“致使”“诱发”等,这说明我们传统的“三分法”已经不足以概括词语的感情色彩,对这一类词语如何定义与定性,还有待于学界的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徐志民.关于词的感情色彩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四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5]《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学生实用现代汉语词典[Z].武汉:崇文书局,2008.

[6]章炎.浅谈词语的感情色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

[7]邹韶华.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二题[A].邹韶华,王大新主编.语言学论文选集[C].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袁毓林.关于动词对宾语褒贬选择[J].汉语学习, 1987,(3).

[9]湯益飞.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翻译研究——以汉语“导致”类动词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Study on the Complex Emotional Color of “Dao Zhi(导致)” Based on Corpus

Li Ying

(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Dao Zhi(导致)”is a typical causative verb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dictionary does not explicitly indicate its emotional color. But in use, this is a word with a clear derogatory tendency, generally used to describe negative events or results. In addition, by observing the corpus, there are also a few use cases for “causing” to be used as commendatory or neutral meaning which is generally possible to replace the neutral verb with “shi(使),shi de(使得),yin qi(引起)” and so on. Whats more, the word which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can even be replaced by commendatory verbs such as “cu jing(促进)”. Therefore, we must consider the complex emotional color when interpreting the “caus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assigning neutral words is open to question.

Key words:dao zhi(导致);copurs;emotional color;complexity

猜你喜欢

复杂性语料库
复杂性背后
项目复杂性:从实践认识到科学思维
通往深刻的简单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管理会计中的复杂性成本研究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
计算复杂性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