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2019-11-20高辉辉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面。利用解释水平理论对亲和力进行建模分析,确定亲和力的大小比较、工作方向以及综合矢量,得出准则层真实性对亲和力培养权重最大,社会距离次之。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不应从主观出发,要突出理论的真理性、情况的客观性、发展的必然性,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化成果吸引人。同时,也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注意其社会距离包括当前的亲近疏远程度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举措,立足“三全育人”①树立支点,扎根理想信念探寻路径;注重榜样和网络的结合。
关键词:解释水平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4-0087-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高屋建瓴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指明了着力方向。亲和力的概念源自化学领域,是指原子间的关联性,现常用于人际关系领域,广义是指在群体环境中的影响力,狭义是指在群体成员心目中的亲近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如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吴潜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1],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3]这三个方面囊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的主要范围、构成要素和途径。然而力具有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有必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大小和方向研究,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解释水平理论(CLT)认为人们心理距离会影响解释水平,并提出心理距离的构成要素: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真实性,为分析亲和力的大小提供了构成的度量尺度。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将与决策相关的构成元素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亲和力构成因素的权重,确定工作方向。
一、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首先要求进行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一般包含决策目标、准则层要素和备选方案等三层,然后通过邀请专家确定重要性比较,依次定性分析准则层要素和备选方案的矩阵一致性。其中重要性比较层级有绝对重要、十分重要、比较重要、稍微重要和同样重要;最后将定性转为定量,计算和汇报准则层要素权重、备选方案层要素权重,比较权重的大小,确定亲和力的大小和工作方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亲和力模型,作为层次分析法的目标层。结合解释水平理论的心理距离的构成要素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分为四部分: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真实性,作为层次分析法的准则层。分析准则层的下级要素可得18个备选方案层因素,其中时间距离组成要素有网龄、手机网龄、新媒体网龄、事件预期时间和时间耦合度;空间距离包括国际区域距离、国内区域距离和网络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有微观社会距离、主体知名度、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互聯网思维;真实性包括时间概率、空间概率、行业概率、日常行为概率和网络行为概率。
二、实例计算汇报
分析准则层的下级要素备选方案层进行了问卷初设和修订。其中初设主要结合解释水平理论的基本研究量表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方式,结合准确理解并选择真实感受的要求,邀请5位广州市内专家进行问卷初答,修订和完善调研问卷,确定正式问卷。邀请20位广东省内专家进行调研,汇总结果后通过AHP软件进行分析,获得方案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排序权重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结果分析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建的创新也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模型分析获得准则层权重大小、备选方案层权重大小;备选方案之于所属准则层的首位度和工作方向;综合备选方案层的各个因素组合分析试探矢量,即亲和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创新思考。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大小比较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准则层要素权重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真实性>社会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重点分析真实性和社会距离:第一,真实性的权重为0.4658,真实性是指事件或客体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或与现实的距离远近,也称假设性、有然性、概率性、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总的来说,“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主观出发、从‘精神出发”[4]48,包含理论的真理性、情况的客观性、发展的必然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吸引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鼓励“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客观看待世情国情党情,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中的全面从严治党,不骄傲不懈怠不退缩;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发展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界的中国焕发的必然性。“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5]277,用真实战胜谬误、用真理批判谬论、用逻辑批驳诡辩,在真实中建构亲和力。第二,社会距离的权重为0.2771,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社会距离,包括当前的亲近或疏远程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一是当前的亲近或疏远程度,在微观社会距离、宏观社会距离和网络空间距离角度都会出现“亲近有融合,疏远则隔阂”的现象,必然要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微观社会距离究竟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抑或公共距离;宏观社会距离则关注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是网络工具行为中展示、沟通和互动的重要考量点;网络空间由交易、关系和思想本身构成,网络空间距离的远近包括网络工具的交易和使用情况,网络关系的确定、解除、深化和淡化,对网络的认识是否戴着有色眼镜、特权或偏见。其二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定的专业职业期盼、或远或近的美好未来憧憬、不切实际但又高度认同的空想也是社会距离的构成部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工作方向
从备选方案层中要素对各自准则层来看,事件预期时间之于时间距离、网络空间距离之于空间距离、互联网思维之于社会距离、网络行为概率之于真实性,都是心理距离各类别的首要尺度。预期意味着等待和判断,时间的控制、网络媒体的网龄、时间的长短以及时间的集中和分散度量着时间距离;网络空间距离超越地理距离成为空间距离的首要尺度,研究发现“网络词语的时间知觉长于日常词语,并且在网络词语出现之后人们的知觉范围会缩小”[6],网络群体由分散向兴趣体聚合,网络媒体空间多由商业网络公司主导,网民主体和行为复杂多变都会影响网络空间距离的判断,进而影响亲和力的构建;互联网思维是人分辨是非、区别好坏及其重要性的一种思维和倾向,包括对网络、新媒体和手机APP的肯定还是否定、是好还是坏、重要性的程度等,还包括在网络上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件的态度评价;网络行为概率主要体现在如何运用好主流思想、主流舆论、主流价值、主流文化来主导网络空间,“组建起创建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管理员和评论员队伍,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管力度”[7],决定着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构建成败。四个备选方案的思维方式运用不应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这会陷入机械的形而上学,而应是联系的、运动的和全面的唯物辩证法。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综合矢量
备选方案层中要素对决策目标的权重排序,前六项依次为网络行为概率、互联网思维、网络空间距离、日常行为概率、行业概率、主体知名度。其中前三项均与网络相关,首先要在网言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环境性首位度高于工具性,“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环境等变量,让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变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8]。环境意味着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推动网络行为概率、互联网思维和网络空间距离的融合,初级是对电脑和手机移动应用的认知,中级是对个人、商务和政务互联网应用功能和发展状况熟知、高级是对互联网产业和技术发展进程的真知。其次是尊重学生的行业属性,包括入学前的分科背景、在校期间的专业属性和就业期间的职业属性。入学前的分科背景一定程度意味着在校期间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不同掌握程度,在校期间的专业属性意味着不同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就业期间的职业属性考验着热门与冷门、学习与交际、知识与能力的激烈碰撞。第三是开展主体知名度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至少包括领导决策者、职能管理者、群团组织和研究咨询机构,承担着教育、管理、协调和研究的职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立德树人,有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敢于创新,不拘泥于陈规。网络是主要战场,既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又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高校党委担负着全面领导职责,决定着亲和力的基因和导向;思政理论课教师是亲和力的重要研究和践行者,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工作者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支持和鼓励各类主体分类实践,知名度与美誉度携手而至,主体人构建是卓有成效的分类实践举措,能有效提高亲和力。
四、结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举措,立足“三全育人”树立支点,扎根理想信念探寻路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建要注重榜样和网络的结合,落实人的全面发展:引导榜样触网,依托榜样的力量激发创先争优;榜樣的选拔活动要敢于网络全程公开,在线展示;校园内的先进集体、典型人物、事迹宣传要进入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领域内的英雄人物、模范青年和佼佼者要及时转发、快速推送、形成联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建要融入高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高水平应用型院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形成了各类型高校的梯度,一流学科建设、示范性专业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展现了专业属性的梯度,示范性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的开展以及高水平师资都为亲和力的距离提供了恰当的位置所在,如基于VR技术的红色网络空间虚拟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扎根探寻合适的路径,不同的心理距离对应着不同的解释水平,契合孕育着亲和力。
注 释:
①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
[2]李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成要素及形成机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3]柴素芳,刘培.以微信为载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4]吴兴华等.新闻价值及真实性、指导性[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彭明,金文颖,蔡梦菲等.网络词语与非网络词语的知觉差异:时间知觉、空间距离知觉与知觉范围[J].心理学报,2017(7).
[7]张元,丁三青,李晓宁.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4(4).
[8]陈志勇.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作者简介:高辉辉(1982—),男,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和模式研究”课题号:2017GXSZ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