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机制研究

2019-11-20刘玲琦

关键词:服务化产品质量价值链

李 宏,刘玲琦

(天津财经大学 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天津 300222)

一 引言和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规模呈现增长态势,但是出口产品质量与出口规模尚未呈现同比例增长。改变“中国制造”的标签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任重道远。如何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贸易上遭遇了很多制裁。美国商务部在2018年4月16日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和软件技术,这给中兴通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以提高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升级是刻不容缓的。《中国制造2025》和“十九大报告”等中央相关文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作用。

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最早的研究开始于Linder[1]从需求角度出发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此后相关学者对其不断完善发展。Learner和LevinsohnCervais从国家贸易模式角度出发解释了与产品质量的关系[2]。Flam和Kierzkowski等以产品质量为依托提出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3]。Grossman和Helpman对内生经济增长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4]。除此以外,以新—新贸易理论为框架,众多学者从企业异质性视角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此外一些学者从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差异和需求规模的角度分析了产品质量比较优势的来源[5]。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微观层面分析产品质量、价格和产品质量异质性对于贸易模式的影响[6],探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7]。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关于我国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Jarreau和Poncet发现技术溢出能够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后来学者运用系统GMM方法证实了FDI能显著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港澳台投资对产品质量升级作用明显低于外商投资[8]。杜威剑等将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匹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变权方法得出OFDI对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正向因果关系[9]。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素还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和进口方市场特征等[10]。此外,有学者也探究了贸易自由化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关系。贸易自由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差异,对靠近世界质量前沿企业产品质量具有促进效应,相反,则具有抑制作用[11]。吴艳芳等从贸易的进口中间品视角对产品质量升级做了综合性分析,进口中间品存在价格正向扭曲将有助于最终产品质量升级[12]。罗丽英等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2000-2013年的贸易数据,以修正的H-S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研究发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最显著,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得益于技术研发效率的提升,而中技术行业产品质量升级主要依靠技术转化效率[13]。李怀建等发现研发水平对出口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分样本下对OECD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14]。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5]。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并不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张杰[16]研究得出我国2000-2006年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出U型变化的特征,不同所有制企业变化趋势不同。质量升级效应还受到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大量涌入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延后特征,使得本土产品质量出现下降态势[17]。我国加入WTO之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出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私营企业出口份额的快速增长所引起[18]。

提升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制造业服务化。Vandermerwe和Rada最先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制造业企业的中心逐渐转向以服务投入和产出为中心。通过内部服务要素的投入和外部服务产品的供给逐步达到制造业转型升级。White等和Reiskin等对于其内涵进一步扩展[19][20]。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主要指中间产品主要由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指产出为服务类产品。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视角。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研究文献中,Vandermerwe和Rada提出研发创新等服务要素投入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21];Robinson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制造业行业中增加创新性服务要素投入能够提升产品质量[22]。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还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Fishbein等,Reiskin等认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优质服务要素供给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效率[23]。Grossman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引入服务环节发现服务要素投入显著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盛斌等从增加值视角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指标,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24]。刘斌等对出口贸易进行结构性分解后得到中国出口贸易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优化了我国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增加了企业出口概率,提升了产品价格[25]。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刘斌等指出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而且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价值链的分工地位[26]。此外,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服务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7],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链升级[28]。唐志芳和顾乃华运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29]。

以上文献仅探究了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角度存在欠缺。综上所述,本文存在的创新点如下:(1)运用2008-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三大数据库进行合并,从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国内服务化和国外服务化视角,综合考量不同来源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2)此外,本文还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细分为批发零售服务化、运输仓储服务化、金融服务化、信息通信服务化和专业技术服务化,从服务要素的异质性角度和技术异质性角度出发探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产品质量升级的发展建议。

二 理论假设

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产品质量升级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走出“低端锁定”环节,向价值链两端延伸,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参与生产分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

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首先,制造业服务化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国外投入服务化蕴含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其次,制造业服务化能够很好地把制造业和服务业结合,可强化技术创新通过关联环节之间产生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的效率,使得技术创新能够涉及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具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和研发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克服出口产品环节中存在大量的固定成本,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出口的概率。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部门对产品结构和要素投入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研发的服务投入能够从核心技术层面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服务要素投入能极大地促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化的发展,使得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降低,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30]。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工业服务化的进程,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进而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服务含量进而实现差异化竞争[31];同时服务化来源不同,对于企业技术进步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性,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和间接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企业技术进步存在着促进效应[32]。但是不管从国内服务化要素投入和国外服务化要素投入的提高,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均有促进效应[33];国内外包和离岸外包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也具有一定的间接效应。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1: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价值链下游环节,导致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低。随着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产业价值链不断延长。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可以通过资源配置和成本节约效应提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还能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投出产出关联效应、服务外包效应间接影响价值链的攀升,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助推器”的功能。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更多的是通过对原材料等中间品的投入来实现出口附加值的增加,对于高端服务要素的投入能够显著提高出口产品质量[34]。制造业服务化即提高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度又能显著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35]。同时制造业服务化和全球价值链提升具有双向交互效应。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嵌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促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价值链攀升;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入,企业通过“干中学”和技术溢出效应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进程[36]。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通过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由于制造业行业种类较多,制造业服务化存在异质性特征,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此外,制造业服务化也存在技术异质性,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质量升级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反应程度不同。运输服务化视角来看,交通运输首先作为企业生产投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企业内部来看,运输服务化能够降低出口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和附加值[37];从价值链来看,运输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供应链布局,促进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但是作为传统服务业对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有限,对于价值链提升作用有限。金融服务化视角来看,金融服务化存在着明显的“门槛效应”,融资约束减少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推动整个全球价值链攀升;此外,金融服务化能够促进资金融通,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生产率创造价值。通讯和专业科技服务化作为高附加值的部门,更多地需要资本和知识密集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企业运营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价值链攀升。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制造业服务化存在异质性,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机制路径不同;

假设4: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路径存在差异;

三 数据选取、指标测度和模型构建

(一)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

参考Roberts、Joel等[38][39]测算产品质量的做法,数据具有年份-企业-进口国-产品这四个维度,对于一种产品,企业i在t年对m国的出口产品的数量表示为:

(1)

lnqimt=χmt-σlnpimt+eimt

(2)

其中χmt=lnEmt-lnPmt为进口国-年份两维虚拟变量,可以控制随年份变化和进口国距离等相关变化lnpimt为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εimt=(σ-1)lnλimt包含了质量信息的残差项。该式在产品层面进行回归,并且控制了相应产品特征。定义产品质量为:

(3)

上式可以测算企业在不同市场不同年度出口的某一HS产品的质量。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测算

目前学术界广泛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法和完全消耗系数法测算制造业投入服务化[40]。理论层面,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度测算,常用的方法包括社会网络分析法[41]、赫芬达尔指数法(HHI)以及投入产出表法[42]。黄群慧和霍景东[43]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供给表衡量制造业服务化强度。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完全消耗系数法来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指标。文中所指制造业服务化就是投入服务化。

(4)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各行业服务数量,运用该行业中服务业投入占总投入比重表示。完全消耗系数是各行业对服务业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公式左边代表了制造业j的投入服务化水平,右侧第一项表示生产第j部门的产品所消耗的第i服务部门的量;第二项代表生产第j部门产品,第一轮间接消耗的i服务部门的量;第三项表示生产第j部门的产品,第二轮间接消耗的第i服务部门的量若经济中存在n个服务部门,以此类推……,WIOD数据库中存在国内投入和国外投入部分,根据WIOD数据库构建了国内消耗系数和国外消耗系数。

(三)数据及处理

被解释变量运用海关微观贸易数据,按照(2)式进行回归,求得产品质量。按照(4)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将海关数据HS八分位编码与国际HS2002版本六分位编码对齐,在HS六分位编码的基础之上同SITC Rev.2 三分位编码、四分位编码对齐。本文所计算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标是WIOD行业两位数分类,而中国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使用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行业的分类标准存在差异,2010年之后投入产出表是ISIC Rev.4,现有对照表只有ISIC Rev.3和HS2002的对照表,首先将ISIC Rev.4与ISIC Rev.3对照,再与HS2002两分位行业进行对照。保留SITC四分位编码位于5 000-9 000之间的样本,即制造业样本;按照Lall标准,在SITC三分位编码的基础之上将产品划为农产品、资源品、低技术品、中技术品和高技术品,由于农产品、资源品的质量主要源自资源禀赋,不能准确体现出质量内涵,所以剔除农产品、资源品样本[44];差异化产品之间最能体现产品异质性差异,类似于农产品、资源品等,同质产品差异主要来源于资源禀赋,因此剔除掉同质产品;为了保证回归得可信度和数据的可信度,剔除掉总体样本量小于100的产品,最后由于贸易中间厂商可能存在着价格调整,出口产品价格和数量信息不能真实反映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信息,所以剔除掉了贸易中间商样本,即剔除掉企业名称中含有“贸易”“进出口”的企业。

核心解释变量制造业服务化是由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所得。2016年最新所公开的WIOD数据包括2000-2014年43个国家和地区56个行业的数据,其中包括了18个制造业行业和29个服务业行业。通过合并数据投入产出表,参照胡昭玲的做法将服务行业划分标准服务业合并为五种细分行业。包括: 批发零售业为G45~G47; 运输仓储业为H49~H53;信息通讯业为J58~J63;金融保险业为K64~K66;专业科技服务业为M69~M75。同时根据中间投入的来源进一步分为制造业服务化的来源,分为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

通过对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最终获得2008-2013年84 266个企业对2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3 791种产品的数据,数据总量为6 844 952。

(四)计量模型的构建

qualityickt=β0+β1servicejt+β2lnloanjt+

β3timeit+β4lncapitaljt+β5scalejt+β6subit+εickt

(5)

该式中,i代表企业,c代表进口方,k代表HS八分位产品,t代表年份。被解释变量qualityickt代表i企业在t年对c国出口的某HS六分位产品质量。servicejt为制造业服务化指数。lnloanjt为企业融资约束指标。企业可以从外部融资渠道缓解融资约束,采用企业利息支出与企业总资产比值加1取自然对数表示[45];timeit为企业成立时间,其经营经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会有影响。企业成立时间运用当年年份减去企业开业年份表示;企业的相对规模scalejt运用企业工业总产值除以企业所在行业工业总产值表示;lncapitaljt企业资本强度运用总资本除以就业人数表示,取对数表示;政府补贴指标subit,采用企业是否接受政府补贴的虚拟变量表示,采用则取值为1,没有采用则取值为0。采用lall的分类方法将产品分为低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分样本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对低、中、高技术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表1汇报了使用了年份固定效应和行业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国内服务化和国外服务化对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第(1)列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相关控制变量下,制造业整体服务化对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第(2)列结果显示,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的效用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为-0.0387。第(3)列结果显示了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的效用显著为正,为0.0367。

表1 制造业服务化与产品质量升级

注:***p<0.01,**p<0.05, *p<0.1

综合以上分析,整体上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来源来看,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抑制作用,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国内服务越多,越不利于促进产品质量升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国内的制造业服务化仍然处于较低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促进产品质量升级。相反,制造业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国外服务越多,是有利于促进产品质量升级,主要原因在于国外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高,国外服务化在这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国内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表2 对低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

注:***p<0.01,**p<0.05,*p<0.1

表2按照Lall对制造业行业的划分为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分别分析不同来源的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异质性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控制了相关变量之后,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低技术行业的产品质量升级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抑制效应。国内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对中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分别在5%和10%的水平下,对中技术制造业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针对高技术产品,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中低端产品对技术要求不高,生产工艺较简单,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而高技术产品,依托技术升级和优质的服务投入,高技术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制造业生产效率[46],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优化。所以无论是整体制造业服务化还是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都具有促进作用。

表3 制造业服务异质性与产品质量升级

注:***p<0.01,**p<0.05,*p<0.1

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存在差异。表3报告了服务异质性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效应。其中批发零售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专业科技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服务化和通讯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在10%的水平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系数的对比发现,专业科技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促进效果最大,运输仓储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最大。

金融服务化的视角来看,金融服务要素投入是加深企业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企业出口附加值的关键因素。企业融资离不开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储蓄动员”功能,有效缓解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金融服务化也能通过帮助企业融资获得企业创新的资本支持。金融资源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风险,进而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通讯服务化对于企业出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电信服务商的市场垄断特征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垄断厂商所存在的“先动效应”和“在位效应”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特征,投入产出的“次优服务”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阻碍产品质量升级。制造业运输服务化的视角来看,从企业内部角度看,制造业运输服务化能够有助于企业进行生产要素调整,减少出口交货的时间成本,降低出口风险和不确定性;从产业链角度看,制造业运输服务化可以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由于我国运输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国内基础设施很多地区不完善,运输服务化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运输仓储服务化主要存在的是“成本效应”。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了二阶段GMM方法验证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中国和日本互为制造业服务化来源国。并且日本制造业服务化符合工具变量的相关特征。一是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高度相关,但是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严格的外生性。所以使用日本国内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中国国外制造业服务化的工具变量,日本国外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中国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工具变量。由于中国整体制造业服务化是由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两部分,所以整体服务化的工具变量是日本国内服务化和国外服务化。

表4 稳健性检验:工具变量法

注:***p<0.01, **p<0.05, *p<0.1

表4汇报了使用日本制造业服务化的相关指标作为工具变量之后,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显著为正,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也显著为正,为0.008 93。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系数为负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验证了表1中制造业整体服务化、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的效用是稳健的。

五 机制作用分析

根据前文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一步进行实证检验。

(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样本期内数据的可获得性,参考连玉君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综述,本文选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47]。采用结构简单易用的C-D生产函数来进行估计。C-D生产函数更容易测度和解释。

(6)

yit=αlit+βkit+uit

(7)

上式的残差项包含了企业生产率(Ait)的对数形式。通常对上式估计得到残差值获得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值。y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工业增加值,kit和lit分别代表企业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规模。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相关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lnYit=β0+βklnKit+βllnLit+εit

(8)

Y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工业增加值,Kit和Lit分别代表企业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规模。控制了年份行业等变量后,按照TFP的定义可以得到:lnTFPit=β0+ε

(二)价值链地位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借鉴koopman和Wang方法,运用WIOD数据将我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细分为16部分。根据下式计算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9)

IVij代表j国i产业出口中间品给其他国家生产最终品的间接附加值增值部分,FVij表示j国i产业出口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增值部分,EXij为j国i产业的总出口,该指标越高,表示该国该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高。

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quality=β0+β1lnof+β2lngvc+β3lnof×lngvc+

β4X+εlngvc=α0+α1lnof+α2X+

εquality=β0+β1lnou+β2lntfp+β3lnou×lntfp+

β4X+εlntfp=α0+α1lnou+α2X+ε

(10)

其中,lngvc代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代理变量,为了使数值具有经济意义并且减少缺失值,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代理变量加1再进行取对数处理,lntfp代表企业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引入交叉项,分别对lngvc、lntfp、lnou和lnof进行了去中心化处理。并且控制了年份效应和行业效应。得到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表5 制造业服务化作用机制

注:***p<0.01,**p<0.05,*p<0.1

表5第(2)列汇报了制造业国内服务化水平对于企业创新的效应,结果显示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内的制造业服务化主要是以传统服务化为主,会挤占企业的技术创新。第(1)列结果显示企业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企业创新和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交叉项对产品质量升级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产品质量升级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来实现。

表5第(4)列说明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抑制作用,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对于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比重较小,很多行业和部门没有很好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只是单纯地进行服务外包,国外制造业服务化主要在价值链两端渗入,但是我国制造业在价值链两端仍然缺乏竞争力,实质上对于我国制造业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没有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通过第(3)列可以看出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对于产品质量升级具有较显著的提升作用,其作用系数较大,可以抵消掉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价值链地位的抑制效应。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地位的交叉项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说明国外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了产品质量,即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是对产品质量升级的一个重要渠道。

表6 行业异质性与全球价值链调节效应分析

续表6 行业异质性与全球价值链调节效应分析

注:***p<0.01,**p<0.05,*p<0.1

表7 行业异质性和技术溢出调节效应分析

注:***p<0.01,**p<0.05,*p<0.1

由表6和表7可以看出,批发零售服务化、专业科技服务化、运输仓储服务化和金融服务化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很明显看出加入交互项之后,系数明显增大,但是通讯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并且加入交互项后仍然为负值,我国信息通讯行业大多数为国家垄断行业,存在低效率,面临的约束和管制较多,发展缺乏活力,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从企业技术进步视角来看,只有批发零售服务化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他行业存在着显著的负向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对于金融服务化、通讯和专业科技服务化需要高技术水平投入的行业,其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本文数据的可获性用企业生产率替代技术创新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差。

表8 技术异质性机制分析

Robuststandarderrorsinparentheses

***p<0.01,**p<0.05,*p<0.1

由表8可以看出,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技术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不管国内制造业服务化还是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和技术进步的交互项对于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价值链提升提高三种技术水平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不能通过提升价值链渠道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国外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FDI参与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从水平专业化分工来看,中间品的进口,能够使得国内产品形成价格优势;垂直专业化分工来看,中间品数量增加就会增加对上游产品的需求量,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间品投入服务技术含量不高,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限,而高技术产品需要的是较高水平的服务化投入,因此国外服务化对于高技术水平的行业不能通过提升全球价值链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六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依据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利用WIOD数据库,将制造业服务化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服务化,更精确的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整体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外服务化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效应。我国国内服务化由于处于低端化、低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抑制作用。(2)制造业服务化存在着技术异质性特征。整体制造业服务化、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分别对制造业低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为抑制效应。针对高技术产品,制造业整体服务化和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于中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抑制作用;针对高技术产品行业,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和国外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促进效应。(3)批发零售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专业科技服务化能够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交通运输服务化和通讯服务化对产品质量升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4)企业技术进步和价值链地位提升是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作用渠道,国内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国外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质量升级。

面对突破中国制造“低端锁定”的困境,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应该加强产业政策调整力度,保证政策红利,引导经济向高端服务业发展。引进高端国外服务化来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充分发挥服务异质性特征;(2)推动传统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针对我国发展效率较低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和通讯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增加市场活力。继续发挥金融服务业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制造业信息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3)积极参与全球生产分工,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产品和技术。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开放,综合全面推进发展进程。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协调国内服务化和国外服务化共同促进,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要充分关注服务异质性作用。

猜你喜欢

服务化产品质量价值链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