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总结
——记《习近平2018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11-20铜仁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

■龙 丽/铜仁学院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总结出两大类历史使命和一系列重要启示,这些都是习近平对教育工作作出的新总结,对人才教育和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两大类历史使命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①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广大青年应该肩负民族复兴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②

(一)青年一代要肩负的历史使命

(1)青年一代要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2018北大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青年要时刻肩负起中国。”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历史上曾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史,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发明了享誉世界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至今被时人称赞。但青中叶后暮气沉沉、固步自封,近代中国却在世界发展洪流中落伍,沦为殖民地,挨打受气。实现国家民族独立成为那个时代历史的重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中华青年儿女勇于历史的重任,前赴后继拯救民族危亡,开启民族复兴大业。当前中华民族复兴依然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不懈努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⑤因此,当代青年要不忘初心,不负党和人民期望,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抚今追昔1919年5月4日下午,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等口号。这场在古都北京由青年学生点燃的反帝爱国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共同奏起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勇于承担时代历史使命,踏上了救赎国家和救赎民族的道路,开启民族复兴大业。“行百里者半九十”⑥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所以当代青年一代更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创新先锋。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富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吸纳或排斥,融合或斗争,渗透或抵御。青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自己的科学世界观,认清形势,明辨是非。21世纪是知识经济带来的创新的世纪,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成长的不竭源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⑦青年要善于创造性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把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第三,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为民族复兴不断努力。罗马城并非一天建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并非短时间就能实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⑧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之一。从古到今关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事例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复兴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面貌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因此,青年一代要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就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迎接复兴路上的挑战,勇于攻克难关,为民主大业奋斗终身。

(2)青年一代要担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2018北大讲话》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历史经验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要担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这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意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⑨新中国成立6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上不仅摆脱了一穷二白和实现了温饱,而且使得中国的经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人民美好的生活。历史经验已经证明“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说: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当前我国人民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因此,青年一代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捍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方针,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在这条道路上继往开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

第二,青年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向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决策部署看齐,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维护和捍卫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后,强调进一步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方案,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并非一天之内建成,是在几百年来逐渐演进的,旧中国政治衰败、经济崩溃、国土破碎、外部强邻环伺的国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走靠“全盘西化”的方案救亡图存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指导思想。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新民主义革命初期,由于“左”或者“右”的错误,付出沉痛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来自我革命,及时纠错、及时止损,不拘泥于某种外部经验,创造性地将马克思理论与结合中国国情结合,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结束民族屈辱史。历史证明这一个多世纪是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勇气、历史的担当和责任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当前在面对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根本国情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提出走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其中提出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是指坚持正确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评价。大局意识实在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核心意识是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威信。看齐意识是指经常主动全面的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四个意识”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处理了局部与全面的关系,是凝聚发展动力的思想保障。2016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制度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文化自信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性。“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正确选择。青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始终站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站在维护党执政安全、提升党执政能力的高度,时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高校承担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每个国家的罚站至关重要。《2018北大讲话》中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底色,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人才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所谓一流大学是要对所在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能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发挥作用的。中国一流大学的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输送优秀人才。所谓一流学科是够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方向和影响思想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国的一流大学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组织科研攻关,聚焦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问题,深入创新学术研究和专业建设。

起始于1995年的“211”工程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程,而后又于1999年启动了“985”工程建设。这两项工程建设使得中国的一批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提高,一些大学步入到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行列,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发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从而降低了人才培养多效力,制约了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这里简单归纳如下:一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底子薄、发展弱,与东部沿海高校的发展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二是大学科建设交叉重复、低层次循环的现象还多有存在。三是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还不能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而当前我国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迫切需要由更多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卓越一流人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2017年9月21日,国家从考虑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从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角度出发,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开启了我国高校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征程。而后陆续有2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地方版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双一流”是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来进行的,其战略意义在于:是要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地位相称的世界级大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一流人才。当前高校承担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历史使命,首当其冲的就是办好“双一流”。

二、人才教育和办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要求

(一)人才教育的要求

青年人发展的关键是“爱国、励志、求真、力行”,《2018北大讲话》对青年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爱国情怀一直是中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仁人名垂千古的不胜枚举,如:屈原、岳飞、戚继光、林则徐、文天祥、吉鸿昌等。名言警句更是多不胜其数,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⑪等。但古代的爱国主义植根与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想这片土壤,是狭隘的爱国主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的清王朝无动于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孙中山先生在晚年的时候指出:忠要剔除旧的伦理道德,忠不是忠于君,而是忠于民忠于国,忠于的民众,提出了近代爱国主义就是爱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提出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广博的,是将个人于祖国发展、人民福祉联系起来。所以中国青年贯彻爱国主义就不能将爱国停留在口号上,要“励志、求真、力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赤诚奉献,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⑫“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⑬。励志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青年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动力,同时要为社会的发展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当代整个中国的社会的励志目标,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它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关乎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志存高远,心系天下”⑭,马克思曾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⑮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不能是狭隘的,它要与时代、国家命运相联系。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青年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做中国梦的践行者,不负时代励志中国梦,不负青春奋斗书华。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真、善、美是人类的最高的美德。马克思主义阐述求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去把握事物的规律,从而认识真理、相信真理、坚持真理。真学问,就是揭示了事物客观规律的学问。青年马克思在经受贫穷、疾病和来自资产阶级的迫害的情况下,怀揣着对真理的追求,不顾一切地去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写出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伟大著作,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真本领就是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中国成语滥竽充数,指出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它警示人们:没有真本事的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方还有诸多重大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所以青年人不要 过则勿惮改,要下得苦功夫,坚持追求真理,学习真学问,学得真本领。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应当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驿丞时“龙场悟道”,从所道德层面指出良知良行的知行“同一”。近代著名教育学教陶行知从教育层面指出知行合一。而马克思主义从认识论、实践论和反映论诠释出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强调社会生活的全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也是客观的、物质的,指出了基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最深刻、最科学的阐述知行合一就是“实事求是”,在知行合一的能动过程中,实践既是起点又是落脚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是要强调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不要眼高手低,要深入实践,严谨务实。因此,青年人光学系理论是不够的,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不好高骛远,不闭门造车,严谨务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二)办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要求

1、要坚守的两个底线

首先,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2018北大讲话》指出: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为自己国家服务中发展起来的。曾经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有一句名言:在任何国家,大学都是敏锐反映本国历史和特性的一面可靠镜子。可见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不是外国大学的摹本,而是植根于本国社会和政治传统而逐渐地、自然地结成的硕果。我国高校文化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所以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化精神,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打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次,人才素质培养要“以德为根”。“德”在人才素质中处于首要地位,发挥着统帅和灵魂的功能。古语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⑰,人才素质就是以德为根。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道:道德创造了人生的智慧,完善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社会愈文明,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道德就越重要。知识本身是一种工具,并无善恶,但知识可能被善用,可能被恶用。怎么使用是靠的是知识的掌握者对道德的敬畏。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⑱。信奉道德的人往往都具有用无悔于心的热情和积极性去激励自己为社会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两弹一星”的前辈们站在道德的高度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为国家强盛而奋斗的伟大事,年复一日的无私奉献着、执着追求着,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2018北大讲话》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⑲学校培养人才不是只要有知识技能即可,更要培养道德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学就要坚持将立德作为人才培养育人的,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学校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起点,倡导宏观控制,微观落实,强化规范,讲求实效。

2、有一支好教师队伍

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拥有举世公认的水平、地位,取得卓越成就,不仅要有办学实力和对培养出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还需要拥有在若干领域对科学和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流教授。《2018北大讲话》指出: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就是要培养好教师。何为好教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师者,人之模范也。”⑳。《管子·戒》中芸“道德当身,才不受物惑。”㉑习近平总书记用简练语言总结好教师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理想信念是师魂,好老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忘初心当良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奉献精神。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传道授业,更是灵魂的工程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应有“一潭水”,只有由扎实的学识老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老师只有弘扬大爱精神,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因而高校要以“四有”教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大学对于如何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责无旁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北大讲话》中强调:我国高校缺少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提升我国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就需要通过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校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做到:第一,要深刻认识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第二,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全方面入手,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使得我国高校在国际上具有强有力的话语权。第三,育人和育才是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灵魂,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育人保障功能,加强党的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

三、结语

《习近平2018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高校教育的道路,不仅为青年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和学科建设点名了新高度,是我国高校当前在新时代对国际和国内新环境中如何开展高校教育工作所作出的科学总结。

注释:

①习近平希望青年人这样奋斗.学习中国

②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8.

③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8.

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⑤党的十九大报告

⑥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

⑦周文王姬昌.《周易》

⑧苏轼.《晁错论》

⑨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网

⑩范仲淹.《岳阳楼记》

⑪陆游.《示儿》

⑫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

⑬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⑭诸葛亮.《勉侄书》

⑮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8.

⑯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⑰老子.《道德经》

⑱老子.《道德经》

⑲司马光.《资治通鉴》

⑳杨雄.《法言·学行》

㉑管仲.《管子·戒》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