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精神与英国遗产电影

2019-11-20周晓扬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新郑451100

电影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撒切尔遗产英国

周晓扬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遗产电影”(Heritage Film)是英国特有的,与英国的古代历史和现代时代变迁紧密相关的电影类型。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撒切尔执政时期实施的“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计划,同时,它也是英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资源在电影时代下的间接产物。近四十年来,英国遗产电影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的一个响亮的品牌,也反映了不同时期英国社会的时代精神,对于同样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资源的中国来说,英国遗产电影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撒切尔时代的英国遗产电影

遗产电影与时代特定的社会语境有着密切关系,与时代精神保持着或是适应,或是疏离的关系,尤其是在英国保守党与工党两方轮流执政,党政立场、具体政策迥异的情况下,遗产电影身上的时代印记更是明显。

英国电影史学家约翰·希尔曾经著有电影断代史《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电影》,其中专门开辟一章《有关遗产电影的议题与讨论》,将撒切尔政府时期视为遗产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撒切尔执政时期(1979—1990),英国早已经不复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光辉和霸气,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成为世界的两极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就不断衰退,印度等殖民地纷纷脱离大不列颠的统治。出于对昔日国际地位的留恋和追忆,英国在内政外交的具体政策,在社会整体的时代精神上,都呈现出明显的保守、强硬倾向。在文化政策上,撒切尔政府还主张挽救英国的文化遗产,“国民信托”计划应运而生,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古装电影出现在了银幕上,这也就是英国电影史学家查尔斯·巴尔在法国新浪潮和美国好莱坞电影实践的启发下,所提出的最早的“遗产电影”。

这一时期的电影如大卫·里恩根据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小说改编的《印度之行》(1984),詹姆斯·伊沃里根据杰哈布瓦拉小说改编的《热与尘》(1982)等,都有着对前殖民地的某种恋恋之情。艾德娜对印度的风土人情充满兴趣,奥利维亚甚至和印度王子发生了一段感情,安妮在追随姨祖母奥利维亚的脚步来到印度之后,也同样与一位英俊的印度男性坠入爱河,只是和当年奥利维亚不得不打掉肚子里的孩子不同,安妮决定生下混血孩子,这是英国人在殖民时代一去不复返后以另一种方式建立起英印关系的潜意识的体现。而在以英国本土为背景的电影中,电影人则大力宣扬英国精致奢侈的上流社会生活,清新优美的乡间风光或令人赞叹的文化遗址等,如伊沃里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中展示了上等阶层人考究的服装,华丽的马车,陈设繁复而考究的居所,包括壁炉、书信,以及贵族人喜爱的贝多芬钢琴曲、诗歌等;《莫里斯》(1987)中对剑桥伊利镇柳岸、乌兹河的美景,《同窗之爱》(1984)中英国男校的古旧建筑,唱诗班带着学生老师合唱时的衣着和发型等。

而阶级隔阂,同性恋者艰难的生存环境等在遗产电影中也有所反映。在《莫里斯》中,克里夫与莫里斯相爱,克里夫与贵族女子结婚后,莫里斯又爱上了仆人桑德,而两人之间除了是同性情感外还有在阶层上的差异问题。如果说《莫里斯》还有着对同性之爱的同情,那么在《同窗之爱》中,电影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则是复杂的,甚至是否定的。伊顿公学的盖上学时就张扬肆意,极为叛逆,多次违反校规,因为爱上同学詹姆斯而遭受鞭责,二十年后在外交部工作的他投奔苏联,成为“叛国者”。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喜爱斯大林和列宁的贾德被塑造为一个激进的只会空想的愤青形象。而极端个人主义的,从来不愿意向社会规则妥协的盖则晚景凄凉,在挂着列宁画像的房间里衣衫不整,暗示观众这是他为自己“不够成熟”付出的代价。反之,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希瑟,在被退婚时还要彬彬有礼地祝福对方,《莫里斯》中的克里夫对自己对同性的感情一再压抑,这种内敛自制,尊重传统价值观的角色,符合英国保守的传统民族性格,是被肯定的。而这样的精英、绅士、淑女等角色,在这一时期的遗产电影中,从不包括非裔、爱尔兰裔、苏格兰裔人。

查尔斯·狄更斯、伊夫林·沃等人的作品也是其时英国人注意的文化遗产,艾德扎德的《小杜丽》(1987),斯特里奇的《一把尘土》(1987)的改编就是例证。《小杜丽》中人物的维多利亚时期服饰,《一把尘土》中赫顿庄园古老陈旧的哥特式城堡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小杜丽》甚至因为对贫民窟,对狄更斯批判的监狱一般的伦敦进行美化,而被认为“抹去了原小说哥特式的恐怖气氛,反而追求保守主义者憧憬的都市田园牧歌”。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铁娘子”时代英国的软实力彰显,也是这一时期英国人某种“向后看”心态的体现。正如安德鲁·西格森所指出的那样,遗产电影在20世纪80年代,完全是一种时代“症候”,是英国中产阶级面对社会冲突无计可施,只能逃避的产物。它的消极一面不可否认,但它也为后来遗产电影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酷英国”时期的英国遗产电影

在撒切尔时代落下帷幕后,布莱尔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政策上的反拨,遗产电影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撒切尔时代的社会巨变渐渐远去,种种激烈矛盾开始平复,人们对日不落帝国的不舍,对英国遭受的经济衰退、国际地位没落等的焦虑也已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伴随着英伦摇滚的盛行,欧洲杯的成功举办以及以“全民党”自谓的新工党的压倒性胜利等事件,围绕在人们身边的欢欣鼓舞,展望未来之情,布莱尔政府试图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左右翼的“第三条道路”,修改党章,提出“新英国”的理念,在文化上,英国近两百年来最为年轻的首相布莱尔提出了“酷英国”的口号,希望能让世界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年轻开放的国家,这一口号因为得到民众的欢迎而迅速风靡。一言以蔽之,革故鼎新,乐观向上,崇尚创意,是这一时期英国的时代精神。

按理来说,英国自上而下地都希望改变英国留给世人的陈腐、保守、沉闷、刻板的印象,那么与时尚服装设计、足球明星、摇滚乐队等“酷”元素绝缘的遗产电影似乎就是不合时宜的了。然而,正是因为英国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外亟须打造“英格兰性”品牌,对内需要在移民涌入的情况下塑造英国的文化身份认同,故而能与国民(甚至英联邦国家民众)建立其价值、情感等联系,辨识度高的遗产电影成为空前重要的人文输出载体,以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时期的英国遗产电影,一方面继续把撒切尔时代淋漓尽致展现华服盛宴、古堡乡间等的特点发扬下去,如《霍华德庄园》(1991),《告别有情天》(1993)等;一方面又注意在电影中表达符合新时代气象的价值观。在斯特里奇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91)中,刻板、固执的英国贵妇莉莉娅与粗野狂放的意大利平民吉诺结合,在两人的爱情故事中,英国社会的虚伪做作、沉闷压抑,和意大利的生机勃勃、热情奔放,希腊的色彩绚丽、阳光明媚形成了对比。莉莉娅、菲利普等人因为这种文化的碰撞而学会了什么是浪漫和自由,曾经被英国人推崇的喜怒不形于色,儿女之情不动于心的“教养”成为精神困顿的代名词。王室在遗产电影中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疯狂的乔治王》(1995)中,国王乔治三世想表现出国王的威严与权力而不被人们买账,处处遭遇尴尬,最终疯癫,被医生捆在椅子上,医生告诫国王“控制自己”,即国王也是要取悦大众的,当国王想通之后,他就“病愈”了。历史上乔治三世的卟啉症被给予了另一种不乏喜剧性的解释。

既能展现英国秀丽风光、乡野教堂,又具有超前时代性的简·奥斯丁的小说更是大银幕的宠儿,如《爱玛》就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两次被翻拍成电影,《劝导》(1995)等,还有与BBC六集迷你剧同年上映的李安执导的《理智与情感》(1995),女性主义等进步的时代精神被贯注在这些电影中,如玛格丽特就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假小子,伊丽莎白反抗社会对女性的物化等。

三、新世纪的英国遗产电影

在20世纪90年代,遗产电影成功地实现了在英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上的输出之后,它的经验被延续了下来。作为行政政策的“酷英国”项目结束了,但是在电影行业,好莱坞对整个世界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英国电影需要继续走商业化、市场化的形势也没有改变,那么遗产电影继续承载英式文化风貌,继续贩卖民族特色的“遗产出口”(heritage export)任务就不可能改变。

这一时期的遗产电影,一方面,与撒切尔时期电影人偏爱福斯特,“酷英国”时期电影人更喜欢简·奥斯丁不同,新世纪的电影人则开始进行独立创作,以给观众带来新意。如表现奥斯丁拒绝了贵族的求婚,但是又不愿意连累心爱的汤姆,于是选择终身独身的《成为简·奥斯丁》(2007),表现戴安娜王妃去世,王室因为不肯哀悼而遭遇公关危机的《女王》(2006)等。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遗产电影也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例如在以乔治六世为主人公的《国王的演讲》(2010)中,偏向保守心态的观众在其中看到了艾伯特为了陷入战火的国家临危受命,坐上了自己并不想坐的王位,努力改正自己口吃的毛病,是英国传统极度克己习惯的传承者,而电影也可以视为对撒切尔时期“精英”思维的反讽,爱德华八世的形象是对当下备受诟病的英国王室的讥讽,乔治五世对儿子也说:“以前的过往所要做的就是穿着制服骑着马,并确保自己不从马上掉下,但现在,我们必须进入百姓家中,去讨好他们。王室已经降为平民,我们成了演员。”点明了王室不再高高在上的尴尬处境。莱纳尔医生根本不按照与王室打交道在措辞、距离等上的规矩,而要求与国王有彻底平等的地位,直呼国王为“伯蒂”而不是“殿下”,并得到了国王的认可等,都是新遗产电影迎合新世纪观众特意设计的情节。

中国文化,同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国电影也同样面对着好莱坞的文化霸权。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今天,中国电影人同样可以,也有必要撷取本国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将其以电影的方式,结合产业融合与传播接受的要求,展现给国内外观众。在进行“遗产推广”的同时,结合时代精神,传达国家意志,引导社会风尚。

遗产电影的摄制,可以是“向后看”,也可以是“向前看”,是否具有进步的意义,就在于它所表达的时代精神是否是进步的。经过三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英国遗产电影成功地在国际电影市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在英国对内有国民文化认同困境,对外要抵御美式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为巩固不列颠联合王国民众的族群融合,为英国保持文化大国形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可以预料的是,在紧跟时代,对本国文化遗产常看常新的情况下,遗产电影还将继续保持着它的活力。

猜你喜欢

撒切尔遗产英国
英国的环保
遗产怎么分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英国圣诞节
撒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不和?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
一月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