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重构分析

2019-11-20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大学生文化

■张 梦/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对贯彻落实执政党的方针政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还能够凝聚民族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其在文化自信方面的提升有助于国民文化自信的建立,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问题分析

现阶段文化自信并未有效地被落实,一般而言,主要是缺不能准确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性,忽略了文化自信,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感到自豪,特别是90后大学生,非常缺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只看到了表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认识,全球化趋势下,大学生一味地崇尚西方国家的文化,不管正确与否,落后的还是优秀的,盲目地推崇,与这一现象相反的是,对于中国文化置之不理,因此,我国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的威胁。尽管大学生在我国文化层面上依然是坚定的,但并不能充分发挥一名优秀文化传播者的作用,然而还是有些学生不具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文化危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出现了很多凸显的问题,高校学生沉没于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通过电脑打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备受影响,最终使得文化危机现象发生。正因为如此,引发了非常严重的道德危机、智慧危机。对于到的危机而言,是指高校学生越来越缺失的诚信以及道德责任感,对于后者来说,是指对于本国文化的不理解和不认识,也不能正确地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当今社会的文化与传统文化间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断裂关系,因此,出现文化危机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这一断裂现象越来越明显。

(二)不能正确地认识传统的优秀文化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存在必要性。现阶段,我国优秀文化传承至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汉字和历史等,指引了大众行为向美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长期积淀的文化有助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哪一个群体,文化认同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时代到来之后,文化越来越丰富,尤其是指高校学生,丧失了自身的信念,开始不相信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所以,必须帮助大学生建立一个文化自信,进而推动国家不断发展。

(三)盲目认同外来文化

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当中,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盲目地文化认同,大学生盲目地重视西方国家的节日,比如圣诞节和万圣节,但是却不重视我国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和端午节,只是将其看做是放假福利。很多学生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上,例如电影等,备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通过金钱评价,认为物质就是一种终极的追求,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非常严重。在网络发展的基础上,部分西方反华势力通过网络对不良思想进行传播,备受高校学生明辨力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备受冲击,丧失了对于文化的认同。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构措施

(一)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

重构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过程中,不只要看重传统文化基础的寻求,还需要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目前我国的优秀文化指的时将马克思主义看做是理论指导的,和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建设所需之间是相符的,把“四有”公民培养看做是目标文化,重视先进文化的时候,必须看重大学生在先进文化的应用,能够让大学生发展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人员以及守护者。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比较坚定,同时,对于落后的文化同样非常抵制。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精神品质

就大学的文化生自信来说,涉及到人类多年来的文化精髓,比如说革命党人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红色基因”,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然而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这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弱化和瓦解。之所以我国文化能够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并且散发独有的魅力,民族文化自信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对于社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要明确自身传播中华文化的身份。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必须批判传统文化,并且继承优秀的文化,在改革文化体制与创新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激发文化动力,不能出现忘本现象,所谓“本”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学生必须坚持不懈地应用这一思想理论。

(三)创新文化教育平台

站在形态层面上分析,文化属于非物质,因此,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支撑。大学校园中,文化载体具有多样性,要看重第二课堂载体,能够让其在文化自信的建立中发挥作用。总的来说,高校需要通过较好的仪式与庆祝活动以及一些重大的节庆日举办文化自信培养的相关工作。对于文化层面来说,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文化,例如,古代所进行的拜师礼就是尊师重道。目前,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传统节日。如果高校能够充分地对节日平台进行应用,并设计和节庆日之间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感悟思想和内涵,参与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亲身经历感知文化,所以,有助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

(四)营造一个家、校、社会结合的文化环境

即便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氛围上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非常有必要优化教育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与社会三者教育的共同努力,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落实效率。一是,必须坚持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确保三者全面地参与到文化的自信教育中,让大学生文化的自信教育可以做到有条有理,并系统地运行;二是,必须让三者各尽其能,三者之间相互协助和沟通,站在家庭的角度上分析,必须和学校与社会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合作的力度,树立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分析,是文化自信的教育范畴,该背景下,亟需为文化自信的教育工作制定较好的氛围,达到目的,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但是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需要在学校教育中进行落实,由于学校属于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对文化自信进行培养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校园中得以落实,制造一个较好的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准备。

就文化自信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与普通学科教育间产生一定的差异。可以说,文化自信的发展历经了很长的发展历程,需要文化认同。长期发展以来,人类都是对传统理论进行该应用,并且处理一些和文化自信产生关联的问题,但是并未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就要求学校和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加强教育合作,共同努力,以此保障文化自信的教育实施,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重构。

(五)将文化韵味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文化自信教育需要得到外部环境所带来的支持,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结合。总体来说,就是大众参与文化机构当中,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大众需要充分发挥机构效果,通过自身的资源,寻找可以为人们所用的信息,利用不同的途径,例如举行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学习机会,能够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文化的魅力,培养其人文情操;此外,还要通过节日开展相关庆典活动,比如建军节等必须抓紧机会,认真地筹备并组织活动,使得大学生可以切实地投入进去。活动开展的意义非常多,最终的目的在于利用该活动,提升大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升文化认同。

(六)以先进文化充实网络文化阵地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此,大众对于互联网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多。对于现实问题来说,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因此,确定思政教育文化自信功能中网络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互联网优势的医用,有效开展文化自信的相关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哪一种文化是自身所需要的,还有助于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反思,最终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此外,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个和文化自信的教育有关的主题网页,开展一些与文化自信的教育有关的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方式对文化自信教不断增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教育作用。总的来说,人们应该促进网络利用率的提升,通过不同形式的创新对文化自信进行大力传播。

(七)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于生活来说,可以说其是非常好的剧本,大众的所有活动都是来自于生活,德育教育也是从生活当中起源的,生活还是对文化进行培育的沃土,人们在这一沃土中把文化认知和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看做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与基石。只有回到实际生活中,人们才可以比较好地处理我们在文化自信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同时,也只有站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地研究文化自信的教育。就大学生而言,必须立足于校内外实践,一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使得文化自信相关教育越来越深入。比如,校园文化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多开展一些歌唱比赛,并且吸纳央视节目,例如“朗读者”的创办经验等,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戏曲组织活动,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自主性进行激发。此外,各个学校还需要对自设的艺术社团进行组建,这是大学生与文化活动两者间得以发展的最途径;二是,大众还要定期对献爱心活动进行举办,让大学生们融入到社会基层,在自我点滴行动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同时,必须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地学习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最终使得其内化成为自身的行为之一,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做好基础保障,推动大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之文化自信严重缺失,所以,必须采取针对性地措施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重构,注重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结合,帮助国家建设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谁远谁近?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