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洛阳为例分析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战略

2019-11-20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河洛洛阳文化遗产

■鲁 娟/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众所周知,洛阳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都,具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河洛大鼓、洛阳宫灯、大里王狮舞等,涵盖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诸多类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较大,通过对其合理开发,可以有效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一、洛阳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条件

(一)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调查研究发现,洛阳拥有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洛阳文化遗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如洛阳水席自唐代传延至今,唐三彩的历史已有千年,杜康酿酒工艺的传承更是已达四千多年。其次,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洛阳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艺术、民间传说、饮食习俗、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各个方面。最后,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洛阳水席为例,充分体现了洛阳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状况。

(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条件良好

首先,洛阳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目前拥有2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超过77处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400余处其他重要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巨大,有效促进了洛阳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其次,洛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洛阳地处豫西山地,其复杂的地形条件,天然构造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地质公园方面,包括黛眉山、龙潭峡等;在自然保护区方面,则有伏牛山、黄河湿地等。此外,雄伟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屹立在洛阳北部。这些名胜的存在,从地域空间角度促进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再次,洛阳具有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洛阳市政府充分重视旅游的发展,结合现有的各种旅游资源,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目前,洛阳市有超过100家旅行社,3000多名导游员,60余家星级饭店,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旺盛。

最后,洛阳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洛阳居于中原核心地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不仅有干线铁路,还有互相交汇的主干道路。加上近年开通的郑西高铁,极大缩短了洛阳与周边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同时,洛阳机场在国内具备最好的净空条件,能够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进行有效连接。

二、以洛阳为例分析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制定旅游规划,深入开发文化遗产

只有科学的规划和开发文化遗产,方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而将旅游资源的经济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促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切实体现。针对现阶段洛阳文化遗产开发中存在的零散、不集中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对文化遗产旅游规划进行系统性的制定。

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科学编制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规划,分类保护和利用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要注意规划角度,尽量避免开发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形式,整合小、乱等文化遗产项目,以便将品牌塑造起来。在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时,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化经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等,提升开发利用质量。要适当加大开发力度,结合文化遗产的类型与实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发模式。如针对民间口头文学类文化遗产,包括刘秀传说、鬼谷子传说等,可以采用AR、VR、微信公众号等新技术、新媒介实现旅游商品的转化,从而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二)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优秀品牌

首先,对文化遗产旅游线路科学设计。洛阳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需要系统整合这些资源,从而串联起具有较强表演性和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线路的设计和规划,势必扩大旅游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对汝阳、伊川的杜康酒、杜康仙庄等资源进行整合,将其蕴含的酒文化、鬼谷子军事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增强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同时,要积极融合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中的饮食、住宿、购物、娱乐等重点要素,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其次,对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为了增强洛阳文化遗产的旅游吸引力,需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的文化、教育、科研等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将市场需求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以便对洛阳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的展示。如洛阳虽然从2004年开始举办河洛文化节,但截至目前依然不具备较高的知名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河洛文化宣传手册进行编制,并向游客免费发放,从而扩大河洛文化的影响。同时,深度挖掘河洛文化的内涵,每年可选择一个朝代作为展览主题,对河图洛书遗址、五大都城遗址等进行展示和复原,从而使游客充分感知和了解洛阳身后的文化内涵。此外,也可以将河洛文化主题公园构建起来,对具有洛阳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区进行复原,且将一系列表演项目融入到古街区中,促使河洛文化旅游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创新思想观念,拓展客源市场

只有采取正确的宣传推介措施,方可以让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结合洛阳文化遗产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这些宣传措施:

首先,在宣传时间和宣传地点方面。目前,洛阳一般只在节日期间依托城市宣传文化遗产,并没有充分重视日常宣传和乡村宣传,这样就会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坚持日常宣传与节日宣传的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宣传体系。对旅游标识解说系统、旅游信息系统等大力完善,将凸显洛阳特色的文化遗产宣传书籍、音像制品等相关文化产品设计制作出来,还可以对洛阳文化遗产旅游信息网站进行构建,在网站上将精品项目的展示作为设计建设的重点。二是要深入农村地区和居民社区,将一些普及手册等免费发放给农村、社区居民。同时,在初冬至春节期间,有侧重的宣传庙会、灯展等民俗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填补冬季旅游的传统空档期。而在其它三个季节里,则重点宣传自然风光旅游和田园旅游,以便辅助推进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

其次,在宣传方法方面。洛阳市要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各类宣传展示活动,包括展览、展演等,在各种媒介的支持下,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同时,政府可以大力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新闻媒体,引导其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和报道洛阳文化遗产,从而使洛阳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辐射力得到显著增强。此外,洛阳还需要与其他省市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开展一系列文艺巡演、主题巡展等活动,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并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作用,对洛阳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宣传和推介,以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四)合理选择开发模式,保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原生地地域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只有保证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方可以将文化遗产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对开发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同时,切实满足人们对社会文化、精神消费的需求。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三种开发模式:

首先,博物馆模式。博物馆可以对历史、文化、艺术等各种类型的遗产实物进行典藏和展示,可以帮助外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充分了解。要结合现有的洛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设立文化遗产展示专区,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运用,客观、全面的录制和呈现文化遗产。

其次,民俗文化村模式。部分文化遗产十分依赖原生地,包括庙会、饮食等民俗,在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原生地来进行,通过开发与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村,向游客原汁原味的展现文化遗产。

最后,舞台演出模式。部分文化遗产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大的市场潜力,且与舞台化表演特点相符,即可以将舞台演出模式借用过来。结合洛阳文化遗产实际情况,可以在洛阳剧场、休闲茶馆等专场演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文化遗产内容,这样可以促使民众更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洛阳文化遗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类型,洛阳要依托于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合理开发、系统规划,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结合市场需求与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通过文化遗产旅游助推洛阳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河洛洛阳文化遗产
洛阳正大剧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太极三部曲Ⅲ·河洛象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Tough Nut to Crack
洛阳自古繁华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