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剪纸艺术南北风格差异及成因研究

2019-11-20方琳宇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剪纸民间

■方琳宇/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一门平面镂空艺术,剪纸又称剪画、刻纸。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剪纸是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利用剪刀或刻刀等工具,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形象,对民间艺人的审美意趣进行传达。

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主要来源于生活,具有明快和简洁的艺术语言、自然和朴实的特色,雅趣和天真的审美品格。同时,具有万剪不断、千刻不落的结构,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吉祥、质朴和镂空的美感。我国的剪纸艺术具有祈福色彩和吉祥寓意,展现了我国人民对幸福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纸受民众审美情趣、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地域风格比较显著。概括来讲,南北方剪纸具有“南秀北犷”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南方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分析

南方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手工艺文化,主要是由居住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其艺术风格极强独特,具有细腻玲珑、精致秀雅的特征。

(一)造型

从造型上分析,南方的民间剪纸整体具有 “秀丽精致”之美,比较侧重于画面的细节处理以及精巧玲珑的形象。如以《古代仕女图》为代表的广东剪纸系列作品,具有优雅的人物动态和纤弱的体型,人物具有甜美的神情以及生动传神的五官,整体形象优雅恬静、轻柔婉约,尽显南方女子的温婉柔情。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可谓是详实精细、一丝不苟[1]。

(二)构图

从构图上分析,南方的民间剪纸构思巧妙、雅致精巧。可谓是以小见大,窥斑见豹。通过对表现对象某一特定角度的截取,运用二维的手法,对三维的空间效果进行展现;南方剪纸注重元素间真实和匀称的比例关系,讲究合理的画面布局。同时,还侧重于巧妙的处理虚实留白和安排画面的主次关系,讲究构图的对称,以此使画面的均衡感极强。而相比于北方画面气氛的动感,具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一些传统题材的作品,如《喜鹊登梅》、《绣花姑娘》等,都具有细腻的刻画和奇巧的构思。同时,还具有强烈的结构,层次分明,呈现了南方剪纸雅致细腻的风格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2]

(三)表现技法

从表现技法上分析,南方的民间剪纸具有细腻精巧的刀法和主次分明的画面,主要是阳剪,配合使用阴剪,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画面带给人的整体视觉效果是玲珑剔透的视觉效果,增添了剪纸艺术的雅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福建漳浦剪纸的“排剪”技法,线条反复出现,成组成排、细而又细、丝丝入扣,如春蚕吐丝,对南方剪纸细腻玲珑、秀丽纤巧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现。[3]同时,南方剪纸对于线条本身的美感表达也非常注重,其风格特点为精致、有秩序。如广东潮阳剪纸,具有细腻而工整的纹线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主调的变化中,讲究是自然连接、简练连贯。展现了一种极强的装饰美和节奏感。

二、北方民间剪纸艺术分析

相比于南方剪纸浓郁的现实色彩与写实风格,北方民间剪纸具有浑厚天真、洗练夸张的特征,其浪漫主义色彩较为浓郁。

(一)造型

从造型上分析,北方剪纸质朴厚重、洗练简约,整体感极强。以东北平原剪纸为例,具有生动简约的形象、饱满大气的画面。同时,还具有淳朴和浓郁的民族特性,对一种洗练、厚重的整体画面氛围进行了营造。[4]北方剪纸在表现具体的形象上,也多不拘泥于对现实的临摹,夸张而洗练,具有非写实的浪漫色彩。在北方剪纸作品中,有拉面者的夸张动作、有偷油鼠的精灵古怪、有黄牛的浑厚健壮、有鸡群的悠然自得。花朵和果实具有洗练而饱满的形态,锅碗瓢盆纺线车极具装饰意味。这些形象基本没有细节的处理,但却彰显了一种粗犷和夸张的艺术美,带给人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非常强烈。以北方剪纸艺术的典型代表《黄土风情》、《山西民歌》等山西著名剪纸艺人郭梅花的系列作品为例,都有着浑厚饱满的画面、洗练的造型和夸张的形态,尽管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及其浓郁,作品处处展现出一种厚重、粗犷和大气的风格。[5]

(二)构图

从构图上分析,北方的剪纸艺术在画面的留白处很少,具有多变的透视角度, 往往不拘泥于现实。在构图形式上多视点,看起来丰满而又厚重,浪漫而又质朴,带给人一种豪放的美感,对北方人雄浑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进行了充分的展现。整体的构图永远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相比于南方剪纸的细腻繁复和秀雅精致,彰显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美。

(三)表现手法

与南方剪纸以繁多线条为主调构成镂空形象的表现手法相比,北方剪纸主要是简洁的块面阴镂,在艺术特色上浑厚而又简约。相比于南方剪纸的纤、巧、细,北方剪纸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细节上缺乏严谨和准确,看起来有些拙、粗、重,或是有过于突出的直线,或是有太硬的棱角。然而正是这些特点,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表现手法上,它偏重于概括处理而不是细致刻画。塑造了一种饱满而大气的艺术形象,其画面构成简化夸张,在画面气势上浑厚,非写实的浪漫色彩比较浓郁。[6]如黑龙江民间剪纸采用“剪影起花”,常用松香熏黑,具有粗壮有力的线条和概括简练的形象。在画面上具有强烈的对比,在白山黑水之间,对东北雪域独特的美感进行了展现。

三、形成南北民间剪纸艺术风格差异的成因

(一)经济状况的差异

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地域经济决定的,而地域文化则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形式的根。作为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其所在地域的文化积淀。由此可见,经济状况决定了文化特点。我国南北方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正是由其不同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进而从根本上形成了南北剪纸艺术风格差异。自唐宋开始,我国南北方在经济发展上就具有显著的差异。南方具有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而北方则具有相对较落后的经济发展。[7]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偏远地区,很多人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因为南北方具有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开放意识的差异。在长久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底色。概括而言,南方具有精致儒雅、开放圆融的文化。而北方则具有自然质朴、豪放大气的文化。南方文化像水一样柔情、灵秀,北方文化像山一样壮阔和朴实。而作为民间文化的形象载体,剪纸艺术主要依附于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风格。因为南方发达的经济和较强的开放意识,使南方剪纸作品商品化色彩比较鲜明。其工艺繁复、格调细腻秀雅,侧重于细节的雕琢。而北方生活方式的自给自足以及商品经济的落后,使其剪纸作品呈现自然、质朴的原始风味和豪放、稚拙的美学风格。

(二)环境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和评价标准。环境的差异使南北方对美的表达和理解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剪纸艺术上具有鲜明的呈现,使南北方剪纸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正是由于现实状况和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在剪纸艺术上,形成了“南秀北犷”的风格。由此既对南北方地区社会现实状况的差异进行了体现,同时也对南方水乡和北方大陆人民不同的气质和性格进行了反映,表达了南北方民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艺术主要源于现实生活,并对社会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映照。正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积淀,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生动和形象的民间文化载体,民间剪纸高度浓缩了中国民间文化,对各个地区社会现实的本来面貌进行了直接的呈现。正是因为南北方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土壤,而形成了南北方剪纸艺术不同的风格。南方剪纸犹如一个美丽温婉的女子,玲珑精巧而又婉约秀丽,北方剪纸则犹如豪爽英伟的北方汉子,浑厚粗狂、洗练夸张。二者之间既相异又相通、既对立又互补,共同建立了吉祥和质朴的中华民间剪纸艺术之家,在我国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上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剪纸民间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剪纸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