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探讨
2019-11-19张伟立石安琪
张伟立 石安琪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残酷,如何降低经营风险已成为中小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提出较为实用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战略目标;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6日
一、引言
预算管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后在各国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预算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内部的各项资源,为各项经济业务的责任主体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以此实行业绩考核评价,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管理活动。
关于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很多学者从事过一定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的预算机制、预算模式、预算整合和预算评价等多个方面。许学娜、刘金兰(2011)从价值分析的角度,运用系统管理理论,认为预算管理是将规划与控制进一步规范的系统化制度安排,预算管理机制由环境、制度、内容、对策等若干要素组成。王春梅(2017)指出传统预算模式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编制依据片面、缺乏预算柔性等局限,提出了超越预算模式的构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建立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设计以相对标准为基础的激励制度。谢志华(2013)从收益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每个责任主体的收益会受到自身劳动成果和关联主体利益转移的影响,因此,管理层需要科学确定预算责任指标,建立完善的内部收益分配机制。柏春华、张雪梅(2015)认为预算管理缺乏预算过程评价、评价维度单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等问题,建议采用多维度评价来满足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可知,预算管理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新,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在中小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以业务为基础的动态管理机制,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资源合理分配,最终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明确中小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预算是为了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规划出计划期内各责任主体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具体措施。因此,预算管理能够使各责任主体了解自身的经营活动及经营目标,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在业务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控制标准。二是有利于协调中小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等多个方面,需要员工尽可能地参与。由于各职能部門之间存在诸多的利益关系,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会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沟通,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三是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业绩考核。中小企业在预算管理目标指导下,能够及时了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便于考核员工工作绩效。对于预算执行良好的职能部门,对其员工给予额外奖励;对于预算执行差的职能部门,对其员工给予额外处罚。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现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保证员工奖励和处罚的客观性。四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预算管理在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股利分配活动等进行预算控制,以达到强化内部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预算管理是一项单纯的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执行实施即可,还有的管理者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对资金项目的调配而已。这些错误或偏见的认识,导致了大部分预算管理工作都由企业财务部门执行,缺乏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严重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与预算管理实施的初衷相违背。
(二)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战略目标是预算目标的导向,预算目标不能脱离战略目标而制定。如果预算目标不以战略目标为依据,那么预算目标就如“空头支票”,不利于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仅仅关注短期内是否能盈利而不注重未来长远发展,这就使预算管理失去了逐步实现战略目标的作用。另外,战略目标一般都制定的比较抽象,而且战略目标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大都是3-5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小企业在编制年度预算的时候,很容易忽视战略目标,没有考虑未来的发展。
(三)信息化程度较低。预算管理需要信息能够全面、准确、及时的传输、处理和反馈,以便能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不到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较落后,仍然依赖Excel等基础低效的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汇总。这些通过半手工化或半自动化方式获得的信息,精准度不高,难以进行数据分析,更不能进行动态反馈,致使预算管理的流程不畅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预算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从预算管理的程序来讲,需要按照预算标准考核评价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被考核方经常使用客观因素解释实际业绩与预算标准的差异,而考核方则常以个人的主观臆断去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在缺乏公允的情况下进行,这就会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考核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评价指标不明确,弱化了预算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也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四、加强中小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提高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中小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要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形成自上而下参与预算管理的氛围。其次,中小企业应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专职的预算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体系环境。再次,对全体员工进行集体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使全体员工理解并熟悉预算的编制、实施、考核等步骤的要求,为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改变预算编制方法,使预算与战略紧密相连。一方面战略目标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方向,也是预算管理的编制基础与依据,脱离战略目标的预算无法指导中小企业完成既定目标,也无法提高中小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预算管理作为帮助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能够将长远的战略目标按期分步实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从预算管理实施的角度来看,必须将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战略管理的思想。在预算编制阶段,需要以战略目标为基础,结合过去的经营状况和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等综合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预算计划。在预算执行阶段,应紧跟战略目标脚步,严格按照事前預算的计划有序实施。在预算考核阶段,对战略管理的执行业绩及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信息的可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预算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告别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这样才能高效便利的掌握和运用各类信息。中小企业必须要保证标准化的硬件系统的配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适合本单位的软件系统。只有提高信息化的利用程度,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及时监控,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无用的工作,真正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四)加大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力度,保证预算管理实施效果。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实施质量的保证,也是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考核是检验预算编制是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有效,预算结果是否有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加大预算实施结果的考核力度,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比如,每月或每季度的经营活动结束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按期考核,将考核制度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按照预算完成的好坏给予奖惩。通过严格的预算考核,能够使员工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激发员工的上进心,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显志,尹鸿玉.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5(3).
[2]林秀香.预算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许学娜,刘金兰.基于价值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机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谢志华.预算整合:利益边界的界定机制[J].财务与会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