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

2019-11-19熊小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新区西安区域

熊小熊

[提要]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西安科技创新高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SWOT分析模型,分析西安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差距。笔者发现,尽管西安在人才数量、高校质量、政策保护、创新创业中表现突出,但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及高尖端人才数目方面仍有待大幅度提高。

关鍵词:高新区;经济发展;SWOT分析;西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17日

引言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陕西西安高新区正式成立。2006年由科技部确定,成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园区之一。2015年,高新区正式筹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年后,陕西自贸区挂牌。2018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总收入16,260.41亿元,实现生产总值(GDP)1,576.96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817.74亿元。截至19年7月,开发区覆盖了包括雁塔区、长安区、周至县等12个街镇,1,079平方公里。并确立了“北提、南闲、东联、西拓、中优、外协、内融”的空间发展策略,并开启了“破茧化蝶”式机构改革,为高新经济发展蓄足力量。?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究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及现存挑战,并提出提出相关建议。

一、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人才中心优势突出。2016年,Robert I.通过系统研究美国硅谷经济发展提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高尖端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协同作用,并要求当地能够持续吸引并留住人才,不断提高软实力。陕西,作为中国传统教育大省,仅2018年,全省共培养346,410名高校毕业生,其中2,005人获得博士学位,28,308人获得硕士学位。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在陕就业率分别达到59.35%,43.77%,60.29%。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共有212,480名毕业生选择加入中小微企业或民营企业,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经济源源不断地输入人才。

2、高校竞争与协同效应明显。曾建国,唐金生(2006)通过研究美、台两地科技园发展状况,提出高科技园区的必备前提是创新,研究型大学是建设与发展的依托基础。陕西坐拥93所高等院校,其中3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与上海,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提供最新科研成果与优秀创新型人才。此外,与作为美国硅谷人才库的斯坦福与伯克利相似,省内顶尖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之间同样存在竞争与协同的良性关系。高校间的竞争不断激励师生在创新、基础科学、运用科学等领域探索,更高效地完成新的突破。表1将从多领域就两所高校现状进行对比。以科学研究为例,多年来,两所院校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专注提高科研能力。自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共创造29,000余项科研成果。西北工业大学在2018年科研到款逾30亿元。两所院校持续在包括招生、科研、教学、人才引进等领域的竞争持续激励着两所院校提升竞争力,取得新的进展,同时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的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全社会生产率,为区域创新及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然而,通过仔细研究,笔者发现,尽管在多个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但两所院校发展重点不尽相同。以ESI国际学科排名为依据,西安交通大学凭借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商学与经济学等领先基础学科,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合作,完善科技创业孵化。而西北工业大学重点依托“三航”特色重点与军工、陶瓷复合材料、增材制造、高性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进行产学合作。两所院校的协同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全面、高效的创新源头。(表1)

3、政策有力支持。为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当地省市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包括《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力图加快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产业聚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先后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西安高新区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西安高新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试行)》等吸引企业入驻。此外,政府还设立逾100亿元天使投资、创业、及私募股权基金,30亿元西安创业投资种子基金,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支持区域内企业发展。

4、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有赖于当地丰富的人才储备、高等院校支持、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西安市创新创业已取得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在《2018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西安排名第八位。同时,“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7%,高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另据《2018年西安高新区独角兽企业及独角兽培育企业报告》,目前该区域已出现首家独角兽企业,三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2家独角兽培育企业,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中不断开拓进取,助力当地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劣势分析

1、城市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西安近几年经济实力持续增长,2019年上半年,GDP达到4,142.34亿元,以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但与北京15,212.5亿元、上海16,409.94亿元、广州11,755.54亿元相比,经济实力显著落后。另外,根据201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吉林、北京、上海等地就业毕业生平均工资数额分别为9,000元、7,122元、7,015元,而省内就业平均工资仅为4,290元,导致部分优秀人才流失至其他较为发达省份。且受限于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长期位于7%-8%之间,远低于全国46.8%的平均线,直接限制了地区在包括新生生源结构、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企业开发投资等决策中的影响力。

2、缺乏前沿领域高尖端人才。为持续引进优秀人才,扩大人才储备,西安自2017年起开始实施户籍新政,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以2018年第一季度为例,迁入西安市人口达244,978人。然而,高层次博士以上仅有392人,硕士研究生6,689人,新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7人,地方级领军人才(C类)仅为9人,在高端人才集聚水平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无法充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高尖端、研发型人才数量的要求。

(三)机会分析。“一带一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自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被赋予了大开放、大交流的良好机遇。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总体方案出炉,提出构建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西部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物流交通枢纽、科教创新合作高地。截至2018年8月,西安已先后承办3届欧亚经济论坛、5届丝博会、2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完成4座统建领事馆建设,开通国内外航线337条,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并挂牌成立,同时与26个国家的3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在国家战略带来黄金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西安正在成为内陆改革新高地。

(四)挑战分析。国内高新区数量众多,如何脱颖而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高新区数量已达156家。另在此前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该数量将在“十三五”末增至240左右,意味着各地区将针对人才引进、企业开发投资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新区盲目复制,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引发对资源的浪费。要突出重围,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当地情况,形成分工明确、资源互补的区域经济体制,组建若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与技术的聚集度,形成“增长极拉力网”。尤其与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高新区等知名开发区相比,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科研、创新、人才优势,孵化符合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开发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特色鮮明的高新区发展模式。

二、西安市推进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

(一)补充高尖端人才库。持续加大对紧缺行业或前沿领域高尖端人才的吸引力度,加强对包括博士、硕士、海归人才的引进宣传,缓解区域内顶尖人才配备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与科研基地,联合研发,并培养集技术与应用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尖端人才,加速当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突出重围,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结合当地人才、科研、创新创业的优势,根据产业或市场需求搭建产学研平台,避免盲目建设。同时,聚焦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及以新能源和航空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利用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完善对西安高新区的精准定位与特色化发展。同时,通过打造增长极,充分发挥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项目落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培养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团队,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在区域内搭建产业技术交流平台,完成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创新资源整合,发挥耦合效应、乘数效应,形成区域增长极。另外,鼓励、吸引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与区域内企业开展合作,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平台为参与企业提供包括共同研发、知识共享、成果转化等专业服务,打造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全方位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频率。

(四)与国际知名开发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与包括北京中关村、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知名开发中心合作,借鉴发展经验,形成开放创新的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级人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尖端技术,广泛参与国际创新重大合作项目。鼓励区域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申请国际专利,完成技术的海外推广,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Robert,I.,Andrew,I.,Jan,Z.,2016.Replicating Silicon Valley–talent and techno-management in a culture of serendipity.Entrepreneurship and talent manage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1.

[2]范德海,周海川,苗润莲.面向创新过程、提升创新效率——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8(4).

[3]曾建国,唐金生.斯坦福研究园与新竹科技园发展模式之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4]董雪静,景俊海,王安民.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西安高新区发展战略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4(5).

猜你喜欢

高新区西安区域
西安2021
Oh 西安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