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思维立意命题思路 导向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培养

2019-11-19龙明洲陈捷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文本

龙明洲 陈捷

综观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彰显立德树人价值观引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且“思维立意”的命题思路逐渐显现。本文将重点对2019年广西高考所选用的全国Ⅲ卷语文试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的总体特点,为高三年级参加明年高考提出本学科的备考建议。

一、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

(一)广西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分析

今年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进行大修订后的第三次高考,高考語文试题依照《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以下简称《2019年考纲》)命制。从整体上看,今年全国Ⅲ卷语文试题的结构、题型、题量、赋分等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主要体现在:突出了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考查立意明显,比如调换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将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统一划归“现代文阅读”等,使语文试题在题型组成、板块分类上更加合理,也更加有利于考生答题思维的连贯性;试题难度系数(平均得分与试卷总分之比)由2108年的0.607 5上升为2019年的0.655 8,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明显上升,平均分由去年的91.12分上升到今年的98.36分,优秀率由去年的1.25%上升到今年的7.97%。尽管整体难度降低,但今年试题中的古代诗文阅读中“名篇名句默写”的难度明显加大,考生平均得分由去年的2.546 5分下降到1.716 5分。下面我们依照今年高考全国Ⅲ卷的结构顺序,依次分析语文试题的特点。

1.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选文摘编自专业学术论文《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理论性强,逻辑思辨特征明显,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导向意义。选文倡导新时代要对传统表演艺术进行科学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指出:维护与营造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保障其生存的关键,加强活态传承是强化其主体的重要方式,坚持合理利用与创新发展是增强其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文后的3道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文本论证过程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文本信息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与去年相比,试题考查方向与题型设置均没有大的变化,难度有所降低,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339 7上升为今年的0.599 8。

(2)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提供了有关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关于志愿服务的学者解释、共享单车消费群体中自发涌现的单车猎人现象等三则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关注了志愿服务中“公民意识”形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体现了“立德树人”要求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阅读材料后的3道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信息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思维能力。与往年相比,试题选材和题型设置有所变化:全是纯文字表述,没有采用图表等其他方式,试题命制形式相对单一;主观题第6题的设置较有新意,突破了往年单纯从材料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模式,暗含了一个逻辑判断,需要考生厘清“志愿者”“单车猎人”“志愿服务”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方能准确作答。该题的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去年的难度系数为0.545 5,今年为0.579 8。

(3)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选用了著名作家何士光的短篇小说《到梨花屯去》,洋溢着浓郁的时代和乡土气息。该小说创作于1979年5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文章对谢主任和老赵知错能改、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表示赞扬,也隐含了对改革初期一些错误决策的反思,给人以启示,同时体现了乡土人情的真善美。文后3道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和作品意蕴探究能力,符合《2019年考纲》的要求。与往年相比,该题的题型和考点大体一致,难度有所降低,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604 9上升为今年的0.676 9。2018年的科幻小说体裁对农村考生来说相对陌生,有一定难度,今年选取的小说是改革初期农村生活的缩影,贴近农村考生的生活,对农村考生来说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

2.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属《二十四史》范畴,记叙了吴起替魏文侯击秦拔城、给士卒吸病疽、劝魏武侯修德治国、与田文论功自省以及为楚国南征北战等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有雄才大略、体恤士卒、勇于自省的将帅形象。选文具备文言作品典范性质,有较强的故事性,且文字较为浅易,可以用来考查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与往年相比,文后4道考题题型设置没有变化,难度有所降低,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503 1上升到今年的0.650 8。

(2)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用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乐府诗,节选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插田歌》,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带有较强的叙事色彩,反映了农民劳动的场面,对青年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考综合改革的理念。文后2道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相同作家不同作品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题型设置没有变化,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难度系数去年为0.580 0,今年为0.585 4。

(3)名篇名句默写。题目延续了给出一定语境,要求考生根据语境进行补写的考查形式。考查内容分别出自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子罕》、韩愈《师说》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论语·子罕》选自初中教材,后两者选自高中教材,均为《2019年考纲》推荐的必背篇目。与近年相比,题型设置没有变化,但由于各地市初中语文教材版本不同(《论语》有十则与十二则之别,十则版教材不含《论语·子罕》),整体难度有所增加,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424 4下降为今年的0.286 1。

3.语言文字运用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全部从语段阅读中抽取,题目的阅读量明显加大。试卷总共给出了三则阅读材料,重点考查考生在海量阅读中的信息读取能力,其中的客观题考查方式与去年一样,即将词语运用、病句辨析和表达连贯三个考点放在同一个语段中考查。今年所给语段是关于我国对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测的实况和背景材料,反映了我国当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状,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的科技和文化自信,同时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所提倡的“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呼应。三则材料均突出了具体情境下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凸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用性,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与去年相比,题目难度有所降低,难度系数由去年的0.558 5上升为今年的0.621 2。

4.写作

今年的写作题仍然是新材料作文,所给出的素材为小林先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情境紧贴学生生活,而且或许正是考生们不久前刚刚经历过的真实情境。漫画中的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句话饱含深情,细细品味,则触动灵魂。可见该试题深刻凸显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语文学科本质特征,反映了育人规律。试题情境化设置不仅可以有效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能让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表达真情实感、展开理性思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原生态。试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由三套全国卷,看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主要特点及明年高考的考查趋势

1.今年试题的主要特点

今年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特别是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凸显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语言建构与运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课标》)对高考学业水平质量有这样的描述:“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感情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综观今年高考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题型。

一是语言文字运用题。这类题目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三套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题,涉及内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画、月球背面探测等内容,都是选用了一个连贯完整的阅读材料,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辨析语病、补写句子和成语等。

二是写作题。三套卷子的写作题都特别注重写作情境的设置,强调交际语境写作,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目的、要求,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全国Ⅰ卷要求“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全国Ⅱ卷要求“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可以是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或慰问信等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具体的言说对象;全国Ⅲ卷漫画作文,漫画中的情境,考生基本都有过类似经历。

(2)思维发展与提升。高考试题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考查可谓全方位,几乎涵盖所有试题材料。

在现代文阅读中:三套卷子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均为逻辑性较强的学术论文,并设题考查了文本的论证过程,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即能否阐明文章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套卷子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均为非连续性文本,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能否厘清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不同材料在内容、观点等方面的异同,厘清重要段落文脉即行文逻辑,全国Ⅱ卷第4题(如图1)则直接用思维导图形式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三套卷子全部选用了小说体裁(全国Ⅱ卷为外国小说),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厘清文脉、读懂文章的能力,特别考查考生读懂小说的过程与思维方式,以及分析、探究与思辨的能力。

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试题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筛选关键信息并进行逻辑推理,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就算是每卷三处空缺要求填入恰当的词语,依然要求厘清整个文段的逻辑层次,如此所填词语方能贴切上下语境、确保逻辑严密。

在写作题中:突出《2017课标》对高考学业水平质量“在表达时讲究逻辑,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的要求。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思维活动,语言只是思维的外壳,近年高考写作题对考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年三套卷子的写作题都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于题目之中,考查了考生对不同概念、不同内容之间逻辑关联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如今年全国I卷所给的写作材料就是一则有关“劳动”话题的思辨性材料,思辨性命题思路非常明显。

(3)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主要考查考生感受与体验文学作品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状况,以及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健康向上的审美品位。如今年全国Ⅰ卷选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小说《理水》,让考生“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全国Ⅱ卷选用莫泊桑小说《小步舞》,让考生“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国Ⅲ卷选用何士光的小说《到梨花屯去》,让考生分析“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这些试题着重考查考生能否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品析、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把握、对情感主旨的理解和感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进而发现美,并把自身对作品美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

又如全国Ⅲ卷古代诗歌阅读中的第15题,考查的便是考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试题通过直接设问“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既考查了考生对相关诗歌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考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探究能力,体现了《2017课标》对高考學业水平质量“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感情特征”的要求。

(4)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都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而高考语文试卷就是一套文化大餐。这套文化大餐里既有属于本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地方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有外来文化。三套语文试卷选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特征的现代解读,又有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创新,还有如何看待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内容,如三套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分别涉及文学艺术创作为谁创作和为谁立言的探讨、“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的原因探讨、传统表演艺术的开发利用探讨等文化主题,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则涉及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外国文化保护、港珠澳大桥科技创新等内容,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涉及外国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等不同的文化样态,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则全部来自《史记》这一历史文化鸿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选材涉及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画等文化主题。各类试题的考查形式涉及有关文化现象的探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文化观念上的异同比较等,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到的文化知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文化现象,进而加深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借鉴外来文化,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2.明年考查趋势

(1)凸显“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2017课标》明确规定,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019年考纲》则新增了“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查要求。2019年的语文试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了优秀文化对考生的文化浸润、美德示范与引领作用。

(2)加大思维能力考查力度。虽然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的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但总体而言,语文试题有逐渐偏难的趋势,除了阅读量的增加,对思维能力考查的试题容量加大也是一个重要趋势。高考语文试题将重点考查复杂阅读环境下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旨在不断提升考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以适应国家未来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高阶思维能力需求。如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理论性强,论述色彩浓厚,着力于理论深度上挖掘,有些文本甚至超出了一般高中生阅读的水平,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暨厘清文章核心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逻辑判断的能力;实用类文本选材多为专业性学术报告或者有理论深度的新闻材料,重点考查考生辨析语篇句段间的事理逻辑能力;文学类文本着重考查理解与分析、探究与思辨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题同时加大了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作文方面往往设计思辨色彩较浓的语言情境,引导考生辩证地看问题,写出富有思辨理性的文章……可以说,高考语文的“思维立意”命题思路已逐渐显现。

(3)综合考查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时代各式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对文本以及图表等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当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高考命题全面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如:理解文本语言时,能否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信息,并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分析各种材料信息的异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图文图表等信息来源,能否对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作出判断,并发现文本信息间的新关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如2019年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三则材料分别从宏观角度阐述“鸟巢一代”奥运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从中观角度诠释什么是志愿服务、从微观角度举例分析“新型”志愿者单车猎人的特点,并在试题中设问:“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该题着眼于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比较、分析、评价,综合考查考生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三套全国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都考查了考生对新闻等语段材料进行压缩和提取核心信息的能力。在大数据背景之下,高考重视考查图文信息处理能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亦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思维品质,这一命题趋势已经日渐明朗。

(4)设置情境考查语文实践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今年的三套全国卷语文试题都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注重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情境,比如三套卷子写作题中所创设的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特定的写作情境中,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展开叙述或论述,并完成特定的写作要求——让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表达真情实感、理性思辨,可以更好地展现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等。

二、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参照《2017课标》和《2019年考纲》,顺应语文学科高考趋势,我们建议高三年级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表达。坚持立德树人,就是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为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要意,凸显学科育人的核心价值导向。为此,教师在组织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强化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培养学生“眼观圣贤书,耳闻窗外事”的大局观念。教师可以通过选编时事热点专题材料,引导学生放眼全球、走进社会、关注当下的热点焦点话题,既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也要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要理解不同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语言素材。

三是注重组织研习关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言素材。例如古诗文阅读与默写的训练题目,可以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二)认真领会《2017课标》,精研高考题型,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备考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重点,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难点,最终是要达到文化传承与理解,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精准备考,需要教师学会比照高考真题,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入手,精研四方面分别重点对接哪个板块的哪些题目,学生在哪些题型中的表现相对薄弱,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可通过加强情境作文训练与语言文字运用题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加强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古诗文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加强论述类文本阅读来重点提升学生的思維品质等。总之,语文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大语文”教育的重任,把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

(三)训练高阶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长期缺乏必要考问、鉴别、评估、选择等智力活动的阅读过程,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逻辑思辨、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语文“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考查方向。提升思维品质,必须摒弃“填鸭式”被动学习和“题海战术”等复习方法,在训练中通过有效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语段概括、论述分析、文学鉴赏等语文内容的复习过程中,都要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语文读写实践来进行。例如阅读复习,可以由过去的单向注重知识的获取转向全方位的构建、反思和创意上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高三年级还应适当增加有关时评的写作训练,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现象的观察者、是非善恶的评判者、与时俱进的创新者。

(四)倡导群文阅读,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拓展阅读广度

《2017课标》倡导“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近几年高考语文阅读量逐年加大,这也是信息时代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备考应该从高中一年级抓起,做足准备,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倡导群文阅读活动能够常态开展,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的过程。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革新,它可以把读者的阅读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透”一篇、“读通”一类文章的程度。群文阅读可以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整合;可以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也可以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通过“主题阅读”来展开……总之,群文阅读可以弥补对单一文本阅读的局限性理解,让阅读走上快车道、深水区。

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的高考备考。比如今年全国Ⅲ卷诗歌主观题考查的是对相同作家不同作品不同语言风格的比较鉴赏,2018年诗歌客观题考查的是不同作家不同作品语言风格的比较鉴赏,其中都有一首诗歌来自课内,这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回归教材,衔接课外。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同样如此。在高三备考阶段,各类文本阅读的训练要注意限时,以各大题的赋分作为做题时间的参考,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通常占9分,那么平时训练就要求学生尽量在10分钟以内完成。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高考语文命题依然会遵循“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试题的结构与内容,结合《2017课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质量要求,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层面,继续落实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的考查要求。(题图左为陈捷,右为龙明洲)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文本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