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子女的有没有感觉到老去的父母越发变得“小心翼翼”
2019-11-19
指导专家·张高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会会员)
一
依然还记得,在孩童时代,当我们把碗里的青菜小心翼翼地挑出来时,总会听到妈妈如河东狮吼一般喊道:“学校没教过你们不能挑食吗?不吃青菜,就会生病。”然后,根本无视我们哀求的表情,如将军命令士兵一样说道:“你不把青菜吃完,就不许下桌!”不知从何时起,画风逐渐成了这样: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母饭桌上的菜不会超过两个;当我们周末回家,他们便瞬间化身“神厨”,又是鱼又是鸡,摆满整张桌子,生怕有我们不喜欢的……
这样的场景,相信你一定不会陌生。作为独生子女,似乎也把父母的这种“迁就”当成了理所当然。可你是否想过——从小我们便被教育要尊老爱幼,怎么随着年华的逝去,父母反倒要看我们的“脸色”,变得小心翼翼!
老妈是个“电视迷”,特别爱看家庭伦理剧。为了方便她追剧,我用ipad帮她收藏了好几部剧,得意洋洋地跟她说:“以后想看哪部,只要从收藏夹里翻出来就行了。”老妈开心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做家务错过了。“不过,从开机到点出来播放,步骤是怎么样的,你现在能教我吗?”老妈说。于是,我“刷刷”地演示完所有步骤。过一会儿,拿着ipad折腾了半天的老妈又来问:“你现在有空吗?刚才有几个步骤我又忘了。”于是我又演示了一遍:“这下应该记住了吧?”老妈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晚饭后,我在厅里看手机,老妈一边擦桌子,一边朝我看了看,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你现在有空吗?我好像又不记得了。”她的声音很轻,几乎是含在嘴里说的。我不情愿地放下手机,又演示了一遍。显然,老妈感受到我的不耐烦了,赔着笑脸默默地接过ipad。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妈再没来问过我。有一回周末,老妈戴着老花镜,捧着ipad追剧。我走过她身边,发现ipad光有图像没有声音,我问:“您怎么不开声音,听不到里面的人说话,怎么看啊?”一边说着一边帮她按了音量键。老妈这才告诉我:“看你忙,没敢问你,想着看着应该也能看懂。现在有声音就好了,谢谢你啊。”老妈笑着解释,我的心里很痛!
父母对曾经的我们来说,是那么强大,当韶华逝去,他们却在我们面前表现出克制、迁就,甚至小心翼翼地“讨好”时,你会不会感到心酸?
二
父母在渐渐老去,而我们的翅膀越来越有力。他们渐渐发现,不仅没办法再保护我们,反而需要“依赖”我们时,便开始担心、恐惧被慢慢嫌弃。因为害怕失去“依赖”,反而更加“依赖”。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对,会让本来压力就大的儿女不高兴,于是开始顺从我们的意见——从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到开始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从说一不二地下命令,到商量或者征求,甚至有些讨好……不得不承认,父母开始“怕”我们了!
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老人对待子女之所以越来越小心翼翼,其实是因为其处于心理弱势。这种现象在退休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退休意味着其社会地位基本丧失。原本在家中说一不二的强势角色,由于缺乏社会地位的支撑,自然逐渐弱化。心理学家认为,经济收入与家庭地位有着密切关联。老人退休后经济收入或多或少会减少,而子女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收入逐年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家庭地位发生转变。
此外,老人由于衰老、躯体疾病增多,心理上更希望得到子女的关爱。但当前时代在飞速发展,老人自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节奏,常常束手无策。比如,挂号需要网上预约、出门需要“滴滴”叫车、跟亲友通话需要微信等,这些都需要子女的帮助。老人从原本给予子女关爱与帮助的角色,逐渐转变为索取者,更让他们处于心理弱势,从而对子女越来越小心翼翼。
三
我们常常表现得极不耐烦:“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说了你又不懂,别问了”“说了别吃那些剩菜,怎么老不听啊”“我自己知道吃啥,别夹了”……这些不经意的话,字字伤人,句句伤心。而父母往往陪着笑默默不语,或者唯唯诺诺地解释几句。的确,我们长大了,逐渐变得强势了。凭藉父母不会改变的爱,我们常常任性而为,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父母已经老了。
虽然老人对待子女小心翼翼,短时间内看不出负面影响,但其实并非健康的家庭关系。对待自己的孩子,现代教育告诉我们要讲究平等,因为只有平等,沟通才能更顺畅,家庭才能健康有活力。其实,对待老人也是如此。从心理学角度说,如果发现老人有对待子女小心翼翼的情况,说明在老人心中,他们与子女已经不再平等。长此以往,不仅可能造成老人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还可能引发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作为子女,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包容。请不要再埋怨父母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在我们蹒跚学步时,父母何曾埋怨过我们跟不上他们的脚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