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的命运就是人物的命运读《巴黎圣母院》

2019-11-19

厦门航空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圣母院拉达巴黎圣母院

如果不怕麻烦,把雨果的小说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召唤神龙,得到一部翔实而具体的《巴黎街巷志》。如果说,《悲惨世界》复原了这座城市复杂的地下通道,那么留给《巴黎圣母院》的,就是雄壮巍峨的哥特式尖塔了。

在我看来,维克多·雨果就是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他是诗人,也是哥特建筑的狂热粉丝(他一度被戏称为“雨哥特”)。在他的时代,恐怕很少有人会像他那样,了解巴黎的街巷布局、建筑特征。《巴黎圣母院》写于1830年,是雨果“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的开篇之作。彼时,年轻的他发下宏愿,要与流行的古典主义彻底决裂。

《巴黎圣母院》正是这样一部浪漫主义力作。故事开始于1482年。在丑人节的庆典上,喋喋不休的小贩、破衣烂衫的乞丐、落魄不堪的诗人、心怀不轨的教士,齐聚一堂,共同构建出一个极具市井气息的巴黎。16岁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恰逢其时。她就像乱世里的一股清流,天真可爱、自由奔放,对世事的艰险、人性的险恶,却没有太多的概念。雨果自称,他曾在巴黎圣母院的幽暗处发现刻在石头上的“命运”二字。这意味着,他要完成一部震撼人心的命运之书。而艾斯米拉达,恰恰就是所有悲剧的承载者。她短暂的一生,好比一咏三叹的悲歌,总是令人唏嘘:幼年时与母亲分离,被四处流浪的波希米亚人抚养长大;成年后来到巴黎,刚刚找到亲人,就要面临生离死别。然而,在雨果看来,仅仅写写人物命运远远不够。他更关注隐身在艾斯米拉达背后的巴黎圣母院。毕竟,人物的命运就是建筑的命运,人物的不幸亦是建筑的不幸。既然年轻姑娘都逃不过命运的摆布,那么古老的圣母院又如何能保有自身的纯粹?

雨果相信,建筑史上再也没有比巴黎圣母院更为壮丽的篇章了。因此,就算明知自己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他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细致描述它的机会。小说的第三卷,即是他对圣母院的礼赞。他一次次跳出对人物命运的刻画,不厌其烦地讲解圣母院的细微构造:尖顶拱门上的“锯齿状飞檐层浮花刻镂”、陈列有28座列王塑像的神龛、中央的巨型花瓣格子窗户、高高单薄的梅花拱廊、两座伟岸的黑色钟楼……“这一切,既是先后地,又是同时地,成群而不紊乱地尽现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塑、镂錾细部,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

但肃穆归肃穆,圣母院并不那么“安详”。且不说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诸多变故,就连雨果这部事先声明“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的小说,也没能为它带来片刻安宁。好比落入尘世的精灵,这座宏伟的大教堂始终与混乱、嘈杂、野蛮、污浊为伍,并任由无数愚人动用愚蠢的手段,玷污它的高贵与纯粹——无辜的人被迫在神殿中认罪伏法,等着被押赴刑场;贪婪的人觊觎教堂里藏有的金币,指望闯进去大捞一笔;阴险的人端坐在高高的尖顶下,心怀叵测地筹划着一笔又一笔歹毒的勾当。

即便如此,雨果仍然相信这世上还有美,还有善良。不管经历过多少波折,圣母院总是张开双臂,以广博的胸怀,收容那些备受凌辱、轻视的底层贱民,为他们带来精神的慰藉。比如艾斯米拉达。她的美总是令人一见倾心,然而她的美恰恰是她悲剧命运的源头:她追求真爱,却不知道她深爱的骑士风流成性、处处留情;世人嫉妒她的美貌,恨不得亲手将她送上绞架,只有“又驼、又瞎、又瘸、又聋”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认可她的善良,愿意为她付出真心。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美女与野兽”的悲情故事。但事实上,雨果更愿意用强烈的美丑对比,来凸显他个人的美学观: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在雨果看来,面目丑陋并不代表内心邪恶。至少,卡西莫多从来不是恶人。相反,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了搭救他深爱的姑娘,敲钟人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小说最后,为了阻挡急于攻入圣母院的乞丐,卡西莫多燃起大火。“在最高层走道顶上,在中央花瓣格子圆窗的上面,熊熊烈焰在两座钟楼之间腾起无数火星的漩涡。这散漫狂乱飞舞的火焰不时被风刮走一部分化为浓烟。”

当然,雨果不是预言家。他不会知道在《巴黎圣母院》成书188年后的今天,这座大教堂真的就遭受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劫难。小说中有关艾斯米拉达、卡西莫多的一切(包括那场大火),都不过是这位浪漫主义作家做出的最具浪漫气质的想象。假设雨果有幸得知,他深爱的大教堂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毁于火灾,他是否会为它掬一把伤心泪?还好,建筑会消失,小说不会。哪怕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捧起这部小说,仍然会为艾斯米拉达的悲剧命运而揪心——它被熊熊的烈焰淬炼成“永恒的经典”,就像那座曾经被雨果反复吟咏、赞叹过的巴黎圣母院。

经典重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_[法]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_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_陈敬容《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创作的第一部浪漫派小说,其中饱含了他的爱与恨,寄托与希望,倾注了他自己深切而真挚的感情。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勾勒了一个个夸张但令人深思的场面,把美与丑的含义表达得动人而悠长。

精彩书摘

爱就像一棵树,它自行生长,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甚至在我们心灵的废墟上也能继续茁壮成长。

时间就是建筑师,而人民就是泥瓦匠。

伟大的建筑,如同高山一样,是多少世纪的产物。

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

树干总是一成不变,枝叶却纷披而伸展。

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发光的小说》

作者_[乌拉圭] 马里奥·莱夫雷罗

出版社_湖南文艺出版社

都说智利盛产诗人,阿根廷盛产短篇小说家,墨西哥盛产长篇小说家,乌拉圭盛产怪咖。莱夫雷罗就是这么一个“怪咖”,创作了西语文学中最具奇趣和哲思的作品之一。生命中所有难以描述的发光的经历,都被记录在了这部不朽的作品里。

《巫医、动物与我》

作者_[澳] 赫伯特·雷布汉

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神奇的非洲大陆,一切皆有可能。你救治了小狗,它们会一直守护你;你将遇到传说中会变成土狼的“巫医”,成为座上宾;遇见非洲人眼中的灵魂使者,亲眼见证它带来的消息……这片大地充满不可思议的魅力,让你一遍遍重返,一遍遍想念。

《无欲的悲歌》

作者_[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出版社_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汉德克是20世纪德语文学最重要的几位作家之一,获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等,无不渗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用最简单的笔调书写出具有丰富内蕴的作品。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者_[波]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出版社_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是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书中,真实的人生与想象交融,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平原上的摩西》

作者_双雪涛

出版社_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笔调朴素、冷峻,却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使,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老江湖》

编著_郑骁锋

出版社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这本散文集中,作者沿路行走,探索诸如梁山好汉、绍兴师爷、九姓渔民、不第秀才、闽赣客家、湘西苗人、江南矿工、丝路僧侣等具有民间抑或草莽意味的文化古迹,在江湖的浪涛中溯流而上,追寻那些封印许久的江湖行迹。

猜你喜欢

圣母院拉达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巴黎圣母院之殇——纪念巴黎圣母院
拉达秀
巴黎圣母院没有消失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画中有话
法“黄背心”痛斥圣母院捐款作秀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
用心灵发现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