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土家织锦的传承人

2019-11-19口述恩施州土家山寨织锦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田若兰

工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兰卡普荆楚

口述_恩施州土家山寨织锦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若兰

整理_张明蕾

今年9月,我被评为了湖北省“荆楚工匠”。而我的人生经历完全没有“工匠”似的波澜壮阔,一切似乎很简单,上班8年,打工7年,创业12年,就到了现在。我想能获评“荆楚工匠”,大概因为我是一名西兰卡普传承人。

“西兰卡普”是我们土家语,汉语是“土家织锦”的意思。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2005年,它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西兰卡普的纹样便是土家文化的记录。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些纹样时,我就被深深吸引。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西兰卡普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了,就太遗憾了。作为土家人,我有了强烈的使命感。

2007年,我选择西兰卡普作为创业项目。因为西兰卡普没有成体系的教学,全靠口传心授,我便四处拜师学艺,访遍了武陵山区的西兰卡普老师傅。寻访中我发现,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会编织西兰卡普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西兰卡普原有的400多种图案,流传至今只剩100多种。

怎么解决西兰卡普传承问题呢?我认为,最好的传承,就是让西兰卡普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人做,有人用。十几年前,编织西兰卡普的人才已经断层,熟练工招不到。如果按老传统坐在古老斜织机前带徒弟,一个个教,传艺速度太慢,效率太低。于是,我改变了教授方式,2007年10月在宣恩县城开办了第一个土家织锦培训班,开始了大规模培训之路。6年时间,培训了600多人次。

然而,培训的效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真正做得好而且坚持下来的织锦工并不多。因为西兰卡普学起来难,做起来累,收入也不高。我想,如果机器操作简单一点,学起来容易一点,是不是就有更多人愿意做呢?

2012年,经过无数次试验,我成功研发出新型立式织锦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款机器学起来简单便捷,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亲睐,批量走进了武陵山区的多所大专院校和中等职校,成为了多个高校的示教器材。后来,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又研发了适合下肢残疾人使用的便携式织机、方便在家编织的可折叠织机。传统土家族织锦工艺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国家提出数字化保护的概念。2014年,我和湖北民族学院师生一起,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土家织锦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了研究智能织机,我抱着《经纬纺织原理》睡了半年。当第一次把经典的“48勾”织出来时,我感到非常欣慰。3年后,土家织锦智能织造机研发成功,2018年投入试运行。截至目前,这是土家织锦行业唯一一台智能织机,是对传统织锦工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目前我正在研究如何让织出来的西兰卡普更薄,让它能运用到服装,及其它更广泛的领域。我的梦想是,有一天,一提到西兰卡普,全世界人都知道,那是中国的民族风。

猜你喜欢

西兰卡普荆楚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荆楚老乡敲钟忙
卡普它
改革开放40年 荆楚弄潮40人
西兰蒂亚洲
西兰卡普之恋
卡普与卡普(①初来乍到)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