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之十二
——陕甘革命根据地

2019-11-19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南梁刘志丹特委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她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本刊《红色经典》栏目开辟《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专栏,用两年时间,连续介绍34块革命根据地,再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讴歌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历史功绩,揭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必然。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坚定自信、高举旗帜、砥砺前行,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凝聚力量。

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和北部、甘肃省东部地区,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个地区。1935年2月,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及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统一了对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同年7月,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陕甘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北方的唯一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根据地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经历了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分别领导、中共西北工委领导、中共陕甘晋省委领导几个阶段。

党的建设

1928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在绥德县西川苗家坪(今属子洲县)大南丰寨成立。自成立至1933年7月,陕北特委先后召开了四次扩大会议。1933年3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陕西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照金成立。1933年,习仲勋等在甘肃华池南梁白马庙建立了党支部。图为白马庙党支部成立地。图为榆林市榆阳区岳庙村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1934年制定的《陕甘边区特委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

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中共陕北特委在周家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由惠子俊任书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任委员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对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的领导,标志着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

政权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设有陕北、陕甘、陕甘宁(1936年5月至1937年9月)三个省级苏维埃,神府、关中、陕北东区三个区级苏维埃以及神木、府谷等40个县级苏维埃。

1932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甘肃正宁县寺村塬建立了西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又称寺村塬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25日,陕北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省苏维埃政府最初设在安定县(今子长县)周家硷。图为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

1934年11月上旬,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甘肃华池县南梁召开,选举产生了由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又称南梁政府)。图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习仲勋。

军队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先后有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十五军团、红二十九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陕甘独立师等。

1930年,刘志丹在甘肃合水县创建了南梁游击队,后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1934年7月,陕甘边区与陕北党政军领导人在华池南梁阎家洼子村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团北上,陕甘边革命武装与陕北革命武装会合。图为陕甘边根据地的赤卫队员。

1928年5月,刘志丹等人组织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又名刘景桂)任军委主席,唐澍任前敌总指挥。图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

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在陕西旬邑转角村改编为红二十六军。

经济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建立了修械厂、被服厂,成立了苏维埃银行,发行了布币、纸币,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933年,习仲勋等陕甘边区领导人在照金苏区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指导金盆乡农民分配了陈家坡村地主的上千亩土地。图为陈家坡旧貌。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设立了银行和造币厂,用手工方式印制苏币。图为南梁寨子湾附近的苏维埃银行遗址。

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陕甘晋省苏维埃银行并入西北分行。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发行的布币。

陕甘边苏维埃和红军在照金镇薛家寨山的5个岩洞中设立了医院、修械厂、被服厂,保证了军队供给。图为薛家寨山。

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发行的布币。

1933年,陕北游击队开辟神府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神府特区由中央直属领导。图为由神府特区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发行的“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流通纸卷”纸币。

教育文化建设

陕甘革命根据地采取兴办小学、干部学校和创办各种报刊等途径,加强教育文化建设,培养了许多军政干部,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素质。

1934年2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创办了边区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图为列宁小学学生在上课。

1934年10月,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成立,校长刘志丹、政委习仲勋。校址初期在南梁荔园堡,后迁至豹子川张岔村。图为刘志丹当年手书的军政干部学校《军事教育大纲》。

陕甘革命根据地人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走上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自右至左)长征到达陕北后合影。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甘根据地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图为会师情景。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胜利会师。图为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等机关设在瓦窑堡,陕甘革命根据地由此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图为瓦窑堡革命旧址。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和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了党在抗战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图为洛川会议旧址。

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图为中国工农红军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假大炮的故事

1932年12月,刘志丹带领陕甘游击队辗转来到照金一带,成立了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他对战士们说:“虽然过去一段的战斗我们损失惨重,但我们要有信心。”战士们面露难色,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姓李的战士喊道:“咱只有几杆土枪步枪,连个炮都没有,那恶霸夏老幺的武器太厉害了!咱咋和他们打嘛!”刘志丹回答:“没有炮,我们就自己造!大家分头去砍几棵粗大的榆树,我们就造个假的榆木大炮迷惑夏老幺。”不久,假大炮做成,每遇战斗,红军就把它抬出来架在山头。敌人在远处一看,红军居然有了大炮,吓得不敢轻举妄动。在1933年春的一次战斗中,恶霸夏老幺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到红军大炮,榆木大炮最终落入敌手。当夏老幺看到以死伤多人的代价抢回的大炮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时,气得暴跳如雷。

照金“红嫂”王启云

耀县照金乡(今耀州区照金镇)农妇王启云和丈夫田德发积极支持陕甘红军游击队,为了革命先后失去了三个儿子。田德发在刘志丹、谢子长的启发下,加入了游击队,成为一名英勇善战的红军排长。由于他常年不在家,妻子王启云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红军伤员上,他们的大儿子因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夭折。二儿子满月后,王启云又主动担负起照顾受伤红军战士的任务。因为怕孩子的哭声引来敌人,王启云不止一次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喂食给战士们止痛用的鸦片。一次,她正带着受伤的红军战士在村子周围隐蔽,敌人的侦探出现了。王启云再一次把大烟喂食到孩子的口中。敌人走后,刚满月的儿子再没有醒过来。王启云的小儿子也在1947年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不幸遇难。王启云一直盼望着当红军的丈夫胜利归来,但直到2011年,96岁高龄的王启云离世时,也没有等到自己的丈夫。

“娃娃主席”与“马背上的政府”

1934年11月1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召开,一百多位工农兵代表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21岁的习仲勋同苏维埃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起主持制定了陕甘边苏区土地、财经、粮食、军事、经济及各项社会政策,组织开办了军政干部学校,建立了南梁集市。为了方便群众,习仲勋带着政府印章,用马驮着办公和生活用品,走村串户发动群众。陕甘边地广人稀,习仲勋到各村工作时,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就架起铜锣锅,用铜马勺就近舀水,生火做饭。习仲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群众盘腿拉家常,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宣传政策,没过多久,他就对周围几十个村镇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亲切地称赞习仲勋是“娃娃主席”,称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是“马背上的政府”。

陕甘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庆阳市和陕西省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

庆阳市: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南梁革命纪念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寨子湾刘志丹、习仲勋旧居,列宁小学旧址等);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馆;正宁县五顷塬乡南邑村寺村塬革命纪念馆、习仲勋旧居。

铜川市耀州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薛家寨中共陕甘边区特委旧址、陕甘边游击队驻地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等。

延安市:志丹县刘志丹旧居、刘志丹烈士陵园;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等。

榆林市神木县:神府革命纪念馆等。

猜你喜欢

南梁刘志丹特委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深情追忆同桂荣
南梁精神永传唱
深情追忆同桂荣
罗培兰回忆习仲勋在陕甘边根据地
刘志丹让大家称自己“老刘”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西安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和刘志丹牺牲八十周年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