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价攀升,养猪反而成了一场豪赌?

2019-11-19□李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养猪业养猪弹性

□李 婷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等原因,从3月到8月,我国猪肉价格一路飙升,从最初的每公斤不足15元上升到每公斤25元以上。

非洲猪瘟疫情令养殖户胆战心惊。一些养殖者选择了退出,但是也有一些养殖户选择了 “豪赌”一把。之所以说这是一场“豪赌”,是因为一旦染上猪瘟,所有投入都将打水漂。目前养一头猪的投入,算上猪苗、饲料、兽药、人工等,至少需要2000元。这样的损失,不是一般养殖户能够承受的。

在风险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养殖户选择“豪赌”一把?现在养猪靠运气?

养猪变成一场豪赌,是不是仅仅因为非洲猪瘟呢?事实上,现下养猪本身“赌一把”的色彩就很浓。用养殖户的话来说,“原来养猪赚钱主要靠力气,现在养猪赚钱主要靠运气”。

对于养殖户来说,养猪业是一个具有较高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的行业,这与猪肉这一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小有关,与养猪业的低门槛和周期性危机有关,与专业化养殖模式下养殖户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有关。

(1)猪肉需求弹性小

猪肉需求弹性小是指人们根据价格的变动调整猪肉需求的幅度小。猪肉的需求弹性小,具体表现为猪价涨得厉害,猪肉的需求也依旧坚挺,猪价跌得厉害,猪肉需求的增长也并不明显。

猪肉需求弹性小,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猪肉供给端小幅度的波动,终端价格有可能会产生剧烈变化。一方面,猪肉供给小幅度增长,可能带来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另一方面,猪肉供给小幅度的减少,可能会带来猪肉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据有关部门的资料,“在2007年,生猪供给减少8%,猪肉价格便上涨了65%左右;2011年,生猪供给减少0.5%,猪肉价格上涨了46%左右;2016年,生猪供给减少3.3%,猪肉价格上涨了22%”。

(2)猪肉供给弹性小

供给弹性小是指生产者根据价格快速调整产量的空间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产量增加比成本增加快的商品,供给弹性都比较大。但是猪肉这一商品则恰恰相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猪肉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可以从猪肉生产的两个阶段来看这一问题。

一个阶段是猪是活体的阶段。在出栏前,猪是生命体,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比如天气和疾病等都会影响其生长。2018年下半年,南方下雨多,对幼猪的生长影响就很大,尤其是一些底子不好,容易生病的幼猪。“口蹄疫”和非洲猪瘟这一类疫情对于猪的生产的影响更大,猪肉的食用方式一般以鲜食为主,鲜肉的消费周期非常短。加工猪肉因保存成本高,通过这一方式来改变其供给弹性的空间有限。

第二,生产周期长。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杂交技术改良品种,使用浓缩饲料之后,猪肉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即使如此,目前一头基本健康的猪从30斤到300斤出栏,至少要五个月,比大部分工业产品的生产周期要长得多。

第三,生产技术设备不简单,投资大。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逐渐专业化,且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养猪业所需要的生产技术设备越来越复杂,所需要的资本越来越多。从散养到规模养殖,从人工养殖到工业化养殖,养猪业已经从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变成了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一个基本符合环保标准、能够养2000多头的猪场,投入达到200多万元。巨大的投入也会影响生产者对于产量增减的调控能力。

在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养殖户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调整供给量的能力弱。也就是说,即使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也很难快速增加生产量,反之亦是如此。而且由于生产周期长,养殖户在价格高峰期补栏,价格可能已经跌下去了。需求弹性小和供给弹性小,在两者共同影响下,供需之间的平衡难度大,增加了养猪获得收益的不确定性。

(3)“猪周期”(养猪的周期性危机)

养猪业有一个所谓的“猪周期”,每四年一个周期。在每一个周期内,养猪业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养殖户倒过头来大量补栏——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除了受猪周期一般规律影响以外,影响猪肉价格变动的因素是多元的。

第一,一些突发性的疫情会影响价格的波动。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个别养殖场小猪死亡率高达50%。第二,在大的周期内,还有小周期。在养殖户看来,一年中的下半年猪肉价格比上半年猪肉价格要好一些。第三,猪肉关乎民生,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在猪肉价格上涨过多的时期,国家有可能会通过完善猪肉储备,调整猪肉进口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猪肉价格。

(4)养殖户在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

养殖业的专业化和资本化之后,相比于产业链上的其他经营主体,养殖者所面临的风险或者说不确定性尤其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养殖环节没有办法进行精细化的分工,养猪一般由养殖者独立完成,因此其他主体和养殖者共同分摊养殖环节风险的空间小。从猪苗进出栏到猪出栏的五六个月养殖者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都由养殖户自己独立来承担。第二,产业链上不同主体提取利润的能力不同,风险转嫁能力不一样,养殖者利润提取能力弱,风险转嫁能力弱。

需求和供给都相对稳定,养殖户驾驭市场规律的能力弱,再加上在整个产业链上,养殖户又面临利润被摊薄,风险无人共担的处境,导致养猪业的不确定性强。这些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养殖户面临的风险很大,不确定性很大,只能凭运气赚钱。

养殖户越来越难靠力气挣钱?

事实上,养殖户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依靠运气赚钱的。和养殖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相比,养殖户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土地和区位优势。在散养和兼业养殖阶段,养殖户可以利用自己的劳动力和区位优势,来解决完全靠运气赚钱的困境。但是随着养殖模式的变迁,到了专业养殖阶段,养殖户的这一优势不再明显。

一、散养阶段:主要靠力气和区位优势

在散养阶段,养殖户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剩余劳动力来替代资本,并充分利用自家的宅基地,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压缩成本。这一阶段,可以说从产猪仔、喂养到出栏、宰杀、贩卖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主要依靠养殖户自己的劳动投入,因此养猪的成本极低。

这是散养一头猪的成本:散养一头猪的成本=猪仔(大部分农民有自家的母猪,猪仔的成本可以换算成自己的剩余劳动,不计成本;自家没有猪仔的情况下,大概100元左右一头)+米糠及加工(100元左右)+药(10元左右)+蔬菜等食料(剩余劳动,不计成本)+宰杀(自己宰杀)+贩卖(自己贩卖)。

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优势,将成本压缩到最低,而且将利润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养殖者一个人身上。因此对于养殖者来说,无论市场价格变动多大,养殖者始终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于养殖者的影响较小。

二、兼业养殖阶段:部分靠力气和区位优势、部分靠运气

在兼业养殖阶段,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养殖以资本大量投入为前提。在养猪环节,兼业养殖户已经难以像原来一样,通过劳动来替代资本了。反倒是资本以不可逆的趋势替代了劳动。不仅如此,利润也在不断被摊薄。从这一阶段养猪成本的构成就可以看出:

一头猪出栏的成本=原料生产者+原料贩运商(资本利息+运输工具及费用+劳动力+地租)+饲料商(机器+地租+劳动力+资本利息)+经销商(仓库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力+运输成本)+母猪养殖者(资本利润+地租+劳动力)+猪苗贩运商(劳动力+中介费+运输工具及相关费用+资本利润)+兽医(劳动力+兽药利润)+养殖户(市场价值逐渐明显的劳动力)+成猪贩子(劳动力+中介费+运输费用)。

在这一阶段,就养猪环节来说,农民靠力气赚钱的空间越来越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模养殖的发展,资本逐渐替代劳动具有不可逆性,这极大地压缩了农民靠力气来降低成本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养猪业的不确定性强,风险大,农民不可控的环节越来越多,农民有限的劳动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弱化。

养猪业的不确定性强,并不是说养殖户从事这一行业完全无经验积累可言,完全没有通过劳动力投入改变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只是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养殖户的经验积累和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非常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在养殖环节这种经验积累和劳动力投入并没有明显拉开有经验者和无经验者、勤劳者和懒惰者之间的收益差距。

总的说来,在兼业养殖模式下,虽然养殖户靠运气赚钱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在养殖环节以外,养殖户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空间依旧很大。

三、专业养殖阶段:区位和力气优势丧失,主要靠运气

在专业养殖模式下,养殖户的养殖成本进一步上升,同样规模的养殖所获得的收益减少,因此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来弥补。成本的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异地养猪,最直接的成本是栏租。因为要交栏租,每一头猪的成本增加了50元左右,其中包括地租、猪场建设者投入设备的损耗和资本利息等。

2.养殖户的生活成本上升了。最为直接的是,对于养殖户来说,粮食等食物现在必须去市场购买。有的养殖户会在异地种植一些蔬菜,在山上找一些野味来降低生活成本。不过相对于原来在家里,成本增加十分明显。

3.闲暇增多,导致消费增多。原来大量闲暇消耗在农业生产中,到了异乡异地,劳动消耗的空间小,养殖户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如何打发闲暇成为了问题。一些养殖户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打扑克和打网络麻将等,这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离土离乡,原来在兼业过程中被消耗的劳动力,现在处于被闲置的状态。同时,养殖户失去了获得多元收入的可能性。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来提升劳动力的利用率,并实现增收。

养殖成本进一步上升,养殖户劳动力利用愈发不充分,使得养殖户只能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这也意味着养殖收入在农民家计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养殖行业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于养殖户的家计影响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专业化的养殖模式下,农民原来基于本乡本土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养殖户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赚钱与否越来越靠运气了。

猜你喜欢

养猪业养猪弹性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养猪业盘点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入秋后养猪注意这些问题
最新养猪政策透露了哪些信息?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河北唐县四措施推动生猪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