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民谋“美好生活”

2019-11-19本刊编辑部

今日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康养人权

本刊编辑部

打开本期杂志,不难发现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其关键词就是“美好生活”。

本刊“今日视点”栏目刊载的一组专题《康养:养老新方式》,从社会各界倍加关注的养老话题作为切入口,体现了国家在健康中国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行动等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的,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目前,中国的康养产业虽然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初见成效。该专题向读者介绍了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和民营企业北京宏福集团在医养、文旅康养融合方面的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大同”社会理想以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富民思想,充分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更高、更好、更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始终在国际人权宪章的框架下,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据世界银行测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过去40年中国共减少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目前,中国正在加大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这其中不仅包括物质性的“硬需求”,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非物质性的制度性“软需求”。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权问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中国人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实现。

在“特别报道”栏目中,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永和撰写的《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全面阐释了中国人权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

近期,中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在其背后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经济”栏目刊登了本刊记者采写的文章《夜间经济:城市消费的新蓝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购物、健身、学习以及餐饮娱乐等需求快速增多。而随着夜间经济的兴起,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也会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新的生活业态将会层出不穷,有利于整个经济的活跃。无疑,夜间经济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体验。

同样,在“社会”“文化”栏目,读者还会看到《旅游和教育带给西藏幸福生活》《云上阅读上海气息》《新疆有个曲子剧》等文章,从中参透出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让人民过上安宁、祥和以及有尊严的日子,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在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一直在前进。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康养人权
人权不应成为西方话语霸权工具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