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路并进 三引强腰
——大同市云州区是怎样壮大村集体经济的

2019-11-19

支部建设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家庄大同市集体经济

◎ 孙 磊

大同市云州区紧紧抓住党建这个龙头,把组织优势作为统筹全局的“第一要素”,坚持“三路并进”“三引强腰”,充分发挥一切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资源、人才、产业、项目、区位等要素优势,将其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党建带路”统全局,引领发展聚人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云州区通过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强基层堡垒作用。2018年以来,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个、扩建4个、改造5个、维修23个,42个村新装了暖气,村村通了网络,配齐了办公设施和电教设备,全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貌大变样、大改观。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规范了民主议事、决策、部署、监督的流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资源、激发各类要素、统领全局的核心作用,成为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推动富民强村的坚强核心。以周士庄镇三十里铺村为例,经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研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整合区域资源,村集体在村西以每亩300元/年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1230亩,用于村集体种植槟果经济林,在增加村民土地流转收入及务工收入的同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种植经济林3年后开始结果,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政策铺路”保发展,贯彻落实惠基层。区委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大同市云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为此,从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8方面出台了20多项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建立了组织部门综合协调,农业部门(农经站)主管、指导,财政部门(农村综改办)负责财政扶持资金,扶贫办负责统筹安排各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各乡镇作为实施主体,因地制宜,实现2018年全区17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125个。

“金融拓路”健强腰,帮扶举措助发展。云州区坚持政、银、企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积极为企业创新融资模式,扩大融资规模,弥补融资短板。目前,已协调联合了建设银行大同市昌荣支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多次组织了企业考察和项目评审,开展了续贷和信贷合作,积极推进个体信用、大额流水等融资模式,创新了“光伏贷款”“黄花e贷”等项目信贷模式,推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有力地弥补了村级集体资金不足的短板,成为云州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推手,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保证。

“引”人才,进班子,强堡垒。云州区坚持“选准人、用能人”的标准,围绕“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目标,坚持在外人才回归工程,不拘一格地把年纪轻、懂科技、会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两委”班子中,打破年龄、身份、资历等限制,选出了一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仅去年,全区吸引本土在外人才回村担任书记的23人,吸引在外人员回村担任“两委”委员225名。涌现出通航产业园办公室主任、内蒙清河县原县委书记等一批在村任职的典型。吉家庄村支部书记刘猛动员在外的12名年轻人回村,先后投入680万元,以每亩800元的高价流转土地,种植黄花2850亩,组建合作社吸纳504名贫困人口,打造“吉家农庄富硒杂粮”品牌,带动全乡种植5000亩。近几年,全区返乡创业者达到65人,他们已经成为班子的带头人,致富的先行者。

“引”资金,增实力,共发展。针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云州区积极创新,坚持“优势互补、信息互通、经验互学、合作互惠”的原则,鼓励由村集体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实现强弱互补,共建共赢。云州区的黄花产业即将进入盛产期,部分村集体先动先行,及早规划配套晾晒场地、烘干设备和保鲜冷库,面对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招商引资,以集体出地、企业出钱、土地作价占股、企业出资占股的形式,形成股权比例,实现共建共赢。目前西坪镇、峰峪乡村通过该种模式扩建了黄花晾晒场地、仓储冷库,有效解决了黄花盛产期的加工、仓储问题,为花农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引”项目,找路子,添动力。云州区立足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首先,发挥城市近郊优势。对城郊、集镇周边的村,云州区引导相关乡镇、农村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综合服务合作社,提供环卫、道路养护、绿化管护以及劳务服务、餐饮、保洁服务等,特别是鼓励公路沿线的村借助交通优势,发展和完善特色产业带,获得集体收入。以党留庄乡为例,乡党委积极发挥服务功能,积极构建沿109国道和同浑公路的马连庄村、蔡庄村、党留庄村的仓储物流服务中心(万昌物流中心、金洋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运输服务业、仓储物流业、装卸搬运服务业、批发零售业,解决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实现集体经济跨越发展。其次,发挥本土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对具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村,云州区通过集体自主开发和引进主体参与等方式,开发休闲、文化、旅游、康养等服务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吉家庄乡为例,乡党委立足自身独特优势资源,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挖掘新石器遗址文化和黑陶文化,引资开发富有晋北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当地特色旅游项目,围绕吉家庄中心村建设,全方位打造康养文旅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小镇。与大同市好运达公司合作,运营吉家庄黑陶文化中心,在黑陶领域已举办2场全国性有影响力的活动,并且逐步形成吉家庄一日游旅游路线,目前已成功举办3期,同时带动了周边餐饮、大棚蔬菜等产业的发展。与东华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设定分红模式,引进康养园项目,今年康养园将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可带动周边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猜你喜欢

家庄大同市集体经济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张新油画作品选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