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山区彝族小学生应用题教学的体会

2019-11-18沙云峰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梨树彝族桃树

沙云峰

在山区民族学校的数学教师教学应用题是个棘手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學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作为在山区民族学校给彝族学生讲了十几年的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彝族学生学习应用题最大的难处是语言障碍。“理解不了”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针对这一难点,我经过教学总结,以“微笑课堂”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糖果。在教学应用题的开头,我总是用彝语编写与应用题有关的趣味谜语或几句简单的语言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应用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小数一年级中教学简单的减法应用题时,我用彝语编写:“你家有10条大肥猪,过年时杀了2条,还剩几条?”接着教学“树是有10只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同学们说“应用题好简单。”这样学生的不怕心理,接下来事半功倍了。

二、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有了不怕的先决条件,用清晰的思路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又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彝族学生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用彝族解释,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1、果园里有梨树与桃树共有3000棵,梨树是桃树的2/3。梨树有多少棵?2、果园里梨树有3000棵,桃树是梨树的2/3,有桃树多少棵?

题1中3000棵为共有树,题2中3000棵是一种,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三、教学生学会猜想

在数学方法理论的介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想。例如在上面“二”中例题1答案应该比3000少,题2中答案应该比3000大或比3000小,需要看后面的条件。这样让学生锁定求知范围。结论正误有个天平来衡量,在有些条件下,教学生根据条件与问题猜想比教学生一步一步证明更为重要。

四、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清理后分析推理结论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有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而我在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问,大家的问题综合在一起,把学生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学生的“混浊点”,走向明亮的推理通道,推向正确的结论。

五、充分利用双语教学,让彝族学生自编应用题

为了清除语言障碍给彝族学生带来解决应用题难的问题,我充分利用又语,引导学生先用彝语编述应用题,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使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根据内容的完整与缺少部分来进行填空式练习。如:1、五年级女生有35人, __________ ,一共有多少人?(补充合适条件)2、学校教师和学生共有435人,教师比学生少357人,_______ ?(补问题)3、32×7=?(编一道应用题)。

总之,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让学生结合实际,利用自己语言去理解,编写他们自己熟悉的事物。在心里知道“应用题也不过如此”,觉得好像口算题一样喜迎而解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梨树彝族桃树
抬水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桃树的朋友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小气的梨树
桃树的“吱吱呀呀”歌
桃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