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视角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基础课》改革探析

2019-11-18黄正妍冯莎

祖国 2019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基础课综合能力

黄正妍 冯莎

摘要: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应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一是构建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体系,制订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标准;二是打造开放式一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三是制定新的学生考试考核评价方案。推进应用型地方高校《基础课》的改革创新,能够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同发展,有益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一体化课堂   应用型高校   基础课   综合能力

党的十九大将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青年兴国家兴的思想,为当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注入了诸多期待。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理应顺势而为、顺时而发和顺事而进,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的考核等层面的改革创新。

一、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是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已近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应用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的课堂也要着力解决这个矛盾,精心打造受学生欢迎,受益匪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必须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下功夫。因为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知识要经过转化和升华才能上升为能力和素质;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并为知识、能力引导方向,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快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而素质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力争把知识、能力与素质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要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应该科学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稳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近些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是在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下进行的。学科体系下的课程和教学侧重于各个学科理论知识,及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更多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对技能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就要去合理设计一些让学生发挥个人能力的条件。进而,如何把这门课上得出彩,有实效性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课题。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国各高校都提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集中打造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都对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整合,全盘考虑中学、大学阶段的思想教育内容,大学里的思政课教材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做出明确分工,避免重复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整合衔接,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层层推进,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有序性。与此同时把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比如职业精神的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人际关系和谐等素质渗透到相关教学内容之中,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课堂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主战场,目前在以“一本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基本没有学习的乐趣。要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就必须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地方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大力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谓“教学做”一体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开放的精彩课堂。基础课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特点。秉着提高课程时效,把知行统一的思想贯穿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授课教师需要对教材做出周密的安排计划。我们把基础课理论和实践教学划分成三个模块:分别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 首先要求学生自愿分组,小组成员8-10人,突破寝室、班级局限,凸显团队协作能力,凝聚力。小组成员在课外时间完成模块中相关内容的资料收集和汇报课件的制作。其次,课堂上主要分组展示学习任务中相关内容、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答疑。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性。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汇报展示中,学生们还要去发现其他同学的不足之处,而且要主动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分组汇报时,改变原先由小组内部推选优秀学生汇报的办法,由科任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内随机选人进行现场汇报展示并答疑,充分督促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之中。最后,教师根据整个小组的展示汇报进行评分。除了课内分模块展示学习内容,还有课外有两种模式的实践教学,一是根据教学安排,组织各班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把教室移到校内草坪,在阳光下倾听、思考、讨论;二是组织学生异地教学,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一体化教学课堂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精彩课堂,教学从单一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分析和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教师从纯理论转变为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脑洞大开;青年学生则从学奴转变成学习的主人。开放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思政课堂活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有效查阅资料的能力,让所学理论知识、个人能力与个人素质的培养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生手机等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手机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按照《实施纲要》的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行网络教育,丰富网络内容。根据课程需求,一体化授课教师让学生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上查阅文献信息资料,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在平台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比如:用超星平台在网上点名、选人回答问题、做作业、主题讨论并把所以人的观点投影到大屏幕上,弹幕很有吸引;通过平台上的教师端口,教师可以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设置一些限制,避免学生们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后果,让手机真正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助手。在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既培养了他们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操作能力,又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了尊师重道的敬畏精神,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创新精神。

四、立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课课程的考核体系

教学活动中的指挥棒就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考核体系。这个指挥棒里面的考核内容、方法、手段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思考方式。我们现在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考核方案,做到成绩评定多元化,分别从期末闭卷理论知识考试(100分)、平时书面作业成绩(100分)、沟通表达能力(100分)、实践能力(100分)、个人道德修养(100分)五方面进行评定。理论知识水平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进行;平时书面作业成绩是指平时布置的笔头作业;沟通表达能力采用课堂和老师互动方式进行,该项成绩由任课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实践能力依据实践模块要求和参与度进行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按照学校学生个人行为规范要求进行考核,然后取这五个方面成绩的平均分作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体系能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科成绩反映的不仅是学生期末考试的情况,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定结果全面、客观、公正、合理。

总之,应用型地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多管齐下,更需要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探索与实践。目前重要的是,应用型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新时代对思政教育的要求,以思政课吸引力提升为核心,建构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考核,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推动思政课不断改革创新,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全文[DB/OL].新华社,2018-09-10.

[2]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2017-12-04.

[3]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7.

(基金来源:绵阳师范学院综合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ZHGG201613);绵阳师范学院思政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MYSZ15-01)。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基础课综合能力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