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9-11-18李雨璐刘睿鲍娟娟乔娟
李雨璐 刘睿 鲍娟娟 乔娟
摘要:创新创业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是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主体,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责任重大。通过调查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在运行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团队运营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场合频频阐述这一关键词。经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成果的转化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满足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新时代中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一大难题,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目前兰州各高校已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有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园、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创客梦工厂和甘肃农业大学稼穑创客空间等。
一、数据来源
(一)调查时间和问卷发放情况
本项调查自2017年12月正式开始,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以兰州高校的创新创业团队为调查对象,完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调查问卷;2018年4月-6月,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并初步测试调查问卷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完善问卷;借助网络工具,面向兰州高校创新创业团队进行了发放并对部分团队进行了面谈交流,了解团队的具体运营情况。2018年7月,调查问卷发放完毕,回收问卷,统计结果。
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基于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调查问卷发放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8%。
(二)调查对象
1.年级分布
被调查的创新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中,大三占比48.94%,大四占比21.28%,大二占比12.77%,已毕业大学生占比17.01%。
2.团队成员组成
被调查团队成员中是在校学生的占比最高,达到了91.49%,指导教师占比48.94%,毕业学生也占到17.02%,而团队聘请专家仅占到了12.77%。可以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大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
3.团队类型
被调查的兰州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主要有五类,共32个团队,分别为农业生产类、食品生产类、服务类、机械制造类和传媒类。如表1所示,服务类占比25.53%,食品生产类占比17.02%,农业生产类占比15.63%,机械制造类占比8.51%,传媒类占比6.38%。
二、创新创业团队运行情况
被调查创业团队中为社会人员服务的占比48.94%,为学生服务的占比44.68%,为其他方面服务的占比36.17%,为公司、学校服务的占比约15%左右,为政府机关服务的占到12.77%,为福利机构服务的占比最少,只有8.51%。如麦子家园团队,此团队以开发兰州各高校的学生活动的信息为主要业务,其受众人群主要是学生。如创业团队“爱青年,微旅行”团队,主要联系各高校的学生与部分社会人员组织参与旅游活动。
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团队的资金来源是团队自筹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9.57%;其次是学校和社会给与团队资金支持的部分占比55.32%;团队贷款与企业投资的占到27%左右的比例;家庭给与的支持是最少的,只有17.02%的比例。团队的资金来源多途径,但还是以团队自筹为主,学校和社会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被調查的团队中有42.55%的团队表示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市场需求很大;也有46.81%的团队认为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市场需求很一般,而且在市场有同类的产品影响着其推进自己的发展;仅有10.64%的团队表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不是很大,团队还需要继续开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团队中运行成本较低的团队占比40.43%;有10.64%的团队运行零成本;有29.79%的团队运行成本处于合理范围之内,但也有19.15%的团队其运行成本超出合理范围。
在调查的32个团队中,有42.55%的团队已入驻创新创业平台,10.64%的团队正在申请中,剩余46.81%的团队没有入驻,主要原因有三点,原因之一是一些团队处于初创阶段;原因之二是甘肃农业大学创客空间建立的时间还不是很久,处于探索阶段;原因之三是部分团队喜欢自主经营,不愿受到学校的约束,并且有了自主的经营方式。
三、创新创业团队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受限于自身能力的束缚,目前还未能创造出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多以食品,服务,自媒体为主,对大学生来说这些项目虽然投入的资金少,承担的风险较低,但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不能立足于市场,容易被市场淹没。创新创业目的只为眼前利益,而不能做到长期规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是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还不能够主动关注创新创业相关的资讯,也不去主动了解创新创业的政策,未能积极主动学习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且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 ,动手,动脑,沟通和实践的能力不足。如“醉清风”团队,该团队主要研发以河西走廊赤霞珠葡萄为原料的赤霞珠桃红系列气泡葡萄酒,但是该团队由于缺乏市场营销类以及设计类专业的团队成员而导致该团队在产品包装设计以及后期销售过程中产品存在严重的滞销问题,产品不易被市场消费者所接受,最终导致该团队项目无法获得良好的商业性进展。
四、对策与建议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质量普遍不高,源于大学生眼界有限,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因此,高校应提供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团队提供专业化指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项目质量及专业水平。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成为了创新创业团队的重中之重,资金的匮乏成为了许多团队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高校及政府应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开启融资绿色通道,建立多方融资平台,使优秀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熟悉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高校应该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性的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的课程,大学课程也需调整实践与理论所占比重。高校除了举行三创赛、科研训练计划等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学术和人才优势,邀请优秀的创业专家来和学生进行交流。
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不仅可以为高校输送优秀的创业导师,还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指导。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社会中的复杂情況认知程度低,自身具有局限性,无法更好的进行创业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的导师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经验,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可以规避风险,为创业团队的方向规划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冬芹,郭黎黎.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02):25-27.
[2]李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185+187.
[3]吴菊,武丽.“互联网+”视域下税收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01):15-21.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通讯作者:乔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