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诸城 散文

2019-11-18宋兆梅

滇池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东关诸城玉兰

宋兆梅

1

我家住在诸城扶淇河边。隔着小区东的大铁门,可以一览无余到河边的柳树。钥匙和锁里应外合才会打开这扇貌似起着防护作用的大门。如果心是道门,开开合合,碍不着门里的人欣赏门外的风景。

立春过后,我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寻找春天。我先把眼睛做成一个长镜头,从大铁门的缝隙里伸出去,那些睡醒的鸟儿站到我的镜头上,扑闪着翅膀。

在扶淇河边生长了几十年的柳树,不管是疤瘤鼓出弯着腰身,还是枝干粗壮笔直向上的,都沿着时令轨迹,在植物王国不为人类熟知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棵柳的生命壮举。柳树脚下的水蓼、牛筋草、香附和猫耳朵,所有的所有,都会来一次大合唱,以自己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一首春天之歌。

最先是柳树的皮肤起了变化,一层层,挤成年轮的模样。云层薄如蛋壳,阳光像是和柳枝第一次相遇,反反复复,柳枝上晃动着和太阳一样的淡黄。我站在门边。从我的身边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有的春天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可是我的春天去了哪里。

不管你有没有思想准备,柳树的变化都是猝不及防的。每天一睁眼,柳树都会有些微的变化,枝上有规律地挣出一些芽钉,钉子可能是待孕育的婴儿,有一段时间是安静的,附着它们的枝条会更加有亮度。在弱暗的天气下,柳的光明一目了然。趁着楼上的赵大爷来河边钓鱼,我也借机走出铁门,也许把我的脑子晒晒太阳,就会找到真正属于我的春天。

扶淇河边,走不多远,就会有一个钓鱼的人。他们谁也不和谁说话,但是会和水里的鱼儿交流,有时会说上半天,遗憾的是,鱼儿上钩的机会很少,人类自以为比鱼聪明,以为鱼儿听不懂人话,其实,鱼儿早就不是以前的鱼儿。我看到赵大爺在最粗的那棵柳树下坐下来,挂好线,上好鱼饵,以超过他年龄的力气甩出去。此时的赵大爷,是年轻的,带着生机。

总是有人等不到柳树发出嫩芽,像我变成泥土的父亲,一辈子为村里的人劳碌奔忙还要育儿育女,哪有闲情坐下来,在河边钓鱼。也正是这样,活着的人才会把柳条插在他的坟头上作为奠念。

由此,我相信,扶淇河边的柳树,是这个城市留下来的种子。

自从来小城居住,我最爱的就是这些柳树。老家住在荆河边上,荆河滩上的每一棵柳树,我都如数家珍。柳树在老家没有多大用处,凡是靠近水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影。据《开河记》记述,隋炀帝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老家人不会活得这么复杂,只要土地上存在的,他们都会精心护理。

其实,我一直担心这些柳,去年秋天我就发现它们像集体休眠了一样,树顶出现大片的枯枝,有的还断裂下来。每天早晨我都会来河边散步,用手摸一摸它们,有时我会两手环抱,柳树就会传递给我莫大的温暖。

随着潮湿的气流,柳身上呈现越来越多的明媚,我知道它们活着,可能只有一半死去,或许是假装死去,至于柳树为什么装出这种假象,我也想知道理由。

柳树在暖暖的阳光中苏醒了,不会再压抑对春天的渴望,芽钉快速长成一支支待射出的矛,细细倾听,是柳芽一齐钻出来的声音。

出正月没几天,柳树集体活过来。它们变成会跑的孩子,随意舒展,吐翠吐芳。只一场小雨,柳蒙上烟雾,薄薄的绿纱飘成一片。晶莹的颜色,看一眼就让人魂不守舍。一小部分的柳,内心确实受到了重创,主干是死的,只从侧面发出几枝,虽死犹生;靠近密州路桥头的那棵老柳,像是在经历着生和死的较量,只在最底下发出一枝,纤细的枝条一点没有示弱的样子。还有的柳上半部分是死的,只有下半部分活过来,生死相依,无非感谢自然那无限之爱的赋予,而我却因许多肤浅的干扰而困惑生命的成熟和肯定,面对一棵不屈服的柳,我只有惭愧。

在小城,这些具有发芽功能的柳树只要活着,对每一个人都是希望。

到了春分,燕子返回家园,柳树会来一次漂亮的变脸,摇身一变为高雅的绣娘,一条条丝线映衬着扶淇河水,城市的主题、线条,突然变得明朗。

柳的一季,即将完成我的一生。

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像我父亲那样老去,河边的这些柳树却要活着,还有柳枝上跳来跳去的鸟儿,以及柳树脚下的野草。

2

初见玉兰是我刚来诸城居住的那一年。盛夏时节,东关大街上玉兰一簇叶子堆在另一簇叶子上面,密不透风,汹涌而来的绿意顿时淹没了我。在乡村看惯了可爱可亲的庄稼和柴火,农家门前种植的无非槐树和梧桐树,而这些树木叶片疏朗,庄户气足。视野里突然多了气势逼人的物种,有点不知所措。其实,能照出光来的马路和插入云霄的楼层,对我又何尝不是一种压迫。

三年后的冬天,我喜欢上东关大街,喜欢上玉兰。

玉兰把东关大街箍成一道风景,深灰色的树皮上出现鳞片,褪去叶片的粗壮枝干凌空展开,扶摇直上。暮色袭来,树顶插入夜空,像是困守在城市的鹰,挣脱羁绊,自由飞翔于天地风云之间。风来了,先是小风,在玉兰树上蹑手蹑脚地走动一阵,卷起来马路上下夜班工人的棉衣。看看玉兰没有脾气,风加大了力气,玉兰就是玉兰,枝干和枝干互相碰撞,却在紧要关头冲出狂风的包围,互助抵抗,向城市和夜行人发出属于一棵树的呼啸。

一个不属于城市的人生长在城市里,和一棵被硬性移植的树是一个心情。城市里的人和城市里的树,年复一年地生长着,树还是那些树,人却潜移默化为树的模样,骨节突出。

在诸城,每年最冷的冬天也超过不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玉兰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生出“小麻雀”一样的花苞,这些奇特的花苞迎着寒霜,尽全力积攒着“冷量”,就为了春天的绽放。我就是那天遇到男孩的,他 16岁左右,穿一件干净的羽绒服,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左手提溜着一个布包,用右手小心地拾起在马路上翻滚的塑料袋子,在追赶一块飞动的纸片时,他差点撞到玉兰树上,他停下来,内疚地摸着大树,摸了好一段时间。我担心惊动了他,远远地看着。最后他走到站牌底下,拾起那一个个躺在地上的烟头,放到附近的垃圾箱里。等他拾干净好几个站牌的烟头,我刚想上前和他打招呼,他站起身来,一溜小跑,从东关大街一直向南,越过好几个路口,拐弯跑去了兴华路 ……

那个随着男孩身体不停晃动的布包,就像钢筋水泥中蓦然生出的一朵奇葩,让整个城市弥漫出花香。东关大街被我一厢情愿改名换姓为“玉兰街”,每天我都会早起多走上几里路,去看看玉兰和玉兰树下那个捡垃圾的男孩。男孩从来不说话,也不和任何人打招呼,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每次捡完垃圾,男孩都像风一样消失在东关大街和兴华路的交叉口。这时,太阳正以最温和的眼神为大地覆上一件光衣。

月亮也想做一个花巢,到了夜晚月亮的影子和玉兰的花苞重合到一起,城市的格局在夜色中放大。小城的人已经离不开东关大街的玉兰,那个几年来在大街上拾垃圾的男孩,早已剔去我心头盲目筑起的坚硬,不由亲近这个日渐美好的城市。和平街上掩映叠红,满树烂漫的樱花是和玉兰一同种植的,只是不知道谁一声令下,就把“樱花大道”改换了模样。不知归处的樱花,因为陪伴过这个城市,同样是一种深刻的记忆。

立春后的阳光变得像个孩子,把一切反复地拉长,又反复地压短。找一个寂静的夜晚,玉兰树下可以听到花苞之间的窃窃私语,和风的语言相似,和鸟儿飞翔的声音相似。这时真有一只鸟儿从树梢上飞过,在酝酿中花开的声音、风动的声音、鸟翅膀的声音,春天随意的一个声音,都让我在顾盼中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希望。

玉兰会找一个有露水的早上悄然开放。刚开始的时候,玉兰开得不管不顾、勇往直前,大有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两天过后,蜡质的花朵才如一群飞鸟在枝头漫天飞舞。胶片似的花瓣上粘贴着一颗颗露珠,每一颗露珠里,都藏着一个素颜故事。只要你的脚一踏上东关大街,便被玉兰的澎湃气势所包围,内心的逼仄、拘泥消失殆尽。

如同庆祝一个节日,所有的人来到东关大街,仰头观赏着玉兰,不敢拥挤,即使说话也是小声,惟恐惊了玉兰的思绪。绝对没有人妄想摘一枝玉兰带回家去,没等动手,烈性的玉兰就会香消玉损花片散落一地,看着就叫人心疼。

玉兰脱胎为一个叫“雪儿”的大家闺秀,举手投足,天生雍容,东关大街变成雪的海洋。乍一念,吓出了我一身汗,雪惊艳的背后总是快速消失,玉兰也就有十天的花期。也许玉兰明白荼蘼才是重生,所以,来去坦然。

玉兰的一尘不染感染了小城的人们,地上很难再找到一块垃圾,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那个男孩。这个时候,是我最需要与人分享的时刻,如果遇到他,我要大声喊一声“望春”,这是我给男孩起的名字。

3

诸城的春天必然是这样的,和风送暖,从扶淇河两岸柳树的新绿开始。偶有一两天的倒春寒,料峭的春风过后,东关大街的白玉兰,扛起城市最亮丽的旗帜。杏姐和桃妹紧随其后,大粉大红,自有分寸。那些踩后跟的樱桃、李子、银翘和海棠等一干表姐表妹,直接乱了阵脚,层层叠叠,花朵挤着花朵,笑得花枝乱颤。过些日子的梨和苹果,稍有敛性,有秩序起来。

和平街是诸城的主干道,阳光比较眷顾这条街,从高低不一的楼层错落滑下,一头就扎进沧湾里,水光潋滟,晃成一面镜子。“大妈”的广场舞和法桐树底下“大爸”的象棋对弈,都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迎春匐在湾边的石头缝里,满身黄色的小喇叭,充当着春的信使。那些手中拽着风筝,跑来跑去的孩童,才是春天的主人,他们一声稚嫩的喊叫,就把春天唤醒。

沧湾南边刚扩建的图书馆最大的亮点是 24小时阅览室,凝心阅读的孩子打开了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春天。清代诸城才子窦光鼐,年少时曾在沧湾边上挑灯夜读,惟愿遨游书海的孩子,胸怀玲珑,一脉相承。

和平街上最惹眼的还是两旁的银杏树,已长出蜜蜂大小的新芽,这些新芽过于婉约,看着像诗。太像诗了,安静的声音,春天的嘹亮一样会从宣纸般的天空直唱到放慢脚步的行人身上。银杏可能是春天最有耐心的等待者。

初三那年,一个 14岁的女孩第一次跟随老师来诸城考中专,吃住考都在诸城师范(现在的实验中学)。考完一天,老师都带我们几个出来转转,一是放松;二是好不容易来趟城里,开开眼界。从诸城师范往西走不多远就是和平街,也是诸城最繁华的街道。那时的马路没有这么宽,商场外观也没有这么招眼,在一个农村孩子眼里,已是天堂。真像书里写的,我的两只眼珠子骨碌骨碌乱转,看不过来。老师不允许我们乱走,时间也是有限制的,他得保证我们的安全和明天考试的精力。当时我看到的也就是和平街和兴华路的一斑,却在日后的想象中完成了诸城的“全豹”。

只靠想象是满足不了我的,工作后逮着机会就来诸城。每次来都是骑自行车,五十里路也就一个小时。来到之后,多数逗留在和平街,先逛人民商场和马路对过的商业大夏,出来后拐上广场路,供销商场和百货大楼都在路南,浏览一番,从西关大街,直奔善人桥。

盘算半天下狠心买上一件新衣裳,必定去沧湾的沧浪亭留下一张倩影,后来沧湾改造,沧浪亭就留在了我的照片里。

谈恋爱的男女,会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不管播放什么,与他们都是甜蜜。散场后,他们牵手来“华珠”点两个小菜,面食是华珠大包。也就敢在城里放肆,在老家早被老人扇了耳光,还要骂一句:“烧包!”

商场、沧湾、善人桥、华珠大包,哪怕只有一样,也是来了一趟城里,否则就不叫“逛城”。

善人桥和华珠大包早就成了过往烟云,以更大的华丽替代了它们。当过往落入记忆的土壤,与时俱进,年年相继,城市日臻完美。

第一次就注定了我与小城远观近焉的宿命,彼时记忆与今时述说,坐实了成长的意义。和平街上的银杏树,同样暗合着一种记忆的开始。银杏在春夏秋冬,无视喧哗,以秩序和难以超越的植物之美,击溃了所有书写的伶牙俐齿。经常在深山僻壤与老银杏树相遇,包括丁耀亢书院和公冶长书院的雌雄异株,岁月葳蕤,就像遇见百岁甚至千岁老人,不是奇迹胜似奇迹,多見少怪,不惊不喜。

祖先以树取果、作巢、取火、架屋,以亲手植下的树为信仰,霜雪雨侵,把生命全部的意义凝结于大地。古人以树皮写字,澄清历史;以树做史料,遗赠给子孙。

如果读懂了和平街上的每一棵银杏树,不急不驰,不求千年不腐,但求树之常情,从生到落,皆是优雅。

我可能是春天最蹩脚的发现者,银杏就像听懂了我的话,舒展开的蝴蝶叶片向世界倾吐着新生的愉悦。

责任编辑胡兴尚

猜你喜欢

东关诸城玉兰
别和诸城恐龙聊梦想
我家的“忍者神龟”
江苏省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麦霸英雄汇》“记歌词”的诸城之战
煤矿开采对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东关取水隧洞的影响分析
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
胶东诸城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埋藏与恐龙迁徙之谜
清代亚东关署理税务司巴尔在藏事迹研究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