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荆坪古村生产性景观发展策略
2019-11-18刘俞含李传科李陈贞
刘俞含 李传科 谢 灵 李陈贞
(怀化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生产性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农业为主的包括农、林、牧、副和渔等生产性活动,融入生产劳动行为的景观类型,包含对生产作物、生产用具、生产活动、生产习俗与仪式等内容的体现[1]。乡村生产性景观源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劳动,是对当地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通过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再加工,为村民提供食物与生活用具及产品,并为外来游客提供农业观光游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同时在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类型。
湖南省怀化市荆坪古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具有悠久的农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作为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荆坪古村的农业生产生活距离作为景观要素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特点还有一定差距,这也凸显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1 怀化市荆坪古村生产性景观发展策略
1.1 设计对策
结合荆坪古村自身定位与自然社会条件,可从如下方面考虑村落生产性景观的发展。
1.1.1 人地和谐,保护生态。尊重村落原有景观格局,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增强不断发展的乡村景观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乡村人工生态系统的韧性[2]。
1.1.2 尊重习俗,传承文化。保护并传承当地传统农业文化,尊重村民的生产生活习俗,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生产性景观。
1.1.3 尊重民众需要,突出地域特色。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生产要求提高与游客对乡村田园景观的向往两类需求,结合村落定位与自然社会条件,打造突出地域特色的乡村生产性景观。
1.2 景观类型
乡村生产性景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基本占用了乡村面积最广大的区域,体现了壮观的大地艺术风貌,既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田地生产性景观、水体生产性景观、庭院生产性景观三类(见图1)。
图1 三类景观区域(作者自制)
1.2.1 田地生产性景观。田地生产性景观作为乡村区域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是由于生产和审美而产生的特定的景观形态[2]。结合村落原有产业特色,荆坪古村田地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为聚落周边的蔬菜基地(见图2和图3),通过整体布局、植物品种搭配与栽植手法,结合田埂、景观小品的衬托展现农田肌理的趣味和内涵;通过作物种类差异而产生的表面特征以及其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下表现出色彩差异与季相变化,丰富景观的色彩变化以及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1.2.2 水体生产性景观。荆坪古村水体生产性景观以三叠月塘为主,梳理现已荒废的区域种植荷花(见图4和图5),水中养鱼、鸭,以其排泄物培肥地力,促进荷花生长,并将水中淤泥作为田地肥料培育蔬菜,形成荷—鱼—菜生态经济模式。
图2 田地现状(作者自摄)
图3 田地生产性景观(作者自制)
图4 水塘现状(作者自摄)
图5 水体生产性景观(作者自制)
1.2.3 庭院生产性景观。从美观和生产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庭院安排植物种植或辅助设施形成庭院生产性景观[2]。荆坪古村农家基本上都是由一个个小院落组成的明清建筑群,结合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可将庭院分为普通农户庭院与农家乐两类,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布局庭院生产性景观。普通农户庭院主要为满足及便利自身的生活需要,多在房前屋后的庭院种植果树和蔬菜;农家乐型庭院除上述布局之外,还可更多地涉及游客的种植和采摘体验、当地农业传统习俗的展现等内容。
2 结语
乡村的生命力终究在于农业和农民,生产性景观是乡村居民生产活动的载体,也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是乡村居民正常生活的经济保障体。对于旅游型村落,还能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3]。为营造良好的乡村景观,要在统筹乡村景观规划与生产性景观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生产性、景观性、生态性、体验性的统一,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