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6年级创造性课堂环境数据
2019-11-18田娥程曦段达娜刘正奎程黎张玉静张洁
田娥,程曦,段达娜,刘正奎*,程黎,3*,张玉静,张洁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北京 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4.廊坊市第二十五小学,河北廊坊 065000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集)名称 小学3-6年级创造性课堂环境数据数据作者 田娥,程曦,段达娜,刘正奎,程黎,张玉静,张洁数据通信作者 刘正奎(liuzk@psych.ac.cn),程黎(licheng1lcl@126.com)数据时间范围 2018年地理区域 中国大陆数据量 1365条数据格式 *.xlsx, *.sav数据服务系统网址 http://www.sciencedb.cn/dataSet/handle/726基金项目 北京市拔尖人才资助计划数据库(集)组成数据集由《创造性课堂环境量表》和有效样本数据2部分组成。《创造性课堂环境量表》由5节共计33个问题构成;有效样本数据包括1365条样本,每条样本数据有72个字段,其中基本信息字段4个,问卷数据字段68个。
引 言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学生作为国家创新人才的强大后备军,鼓励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学习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课堂环境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也对他们的创造力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因此学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是决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总结和归纳国内外研究中对课堂环境中支持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已有的部分创造性课堂环境量表,编制出一套信效度良好的量表,用来测量和评估我国小学生对于创造性课堂环境的感知,为教师调整和改善课堂环境和教学策略提供指导。
1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本数据采集过程包括量表编制、数据收集、数据观察3个步骤。
1.1 量表编制
根据先前课堂学习环境结构以及与学生创造力关系研究可知,班级氛围、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间的关系、受到的支持或鼓励等是影响学生创造力产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从老师能力、学生感知与两者之间的互动3个方面,提出课堂创新环境的5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条目抽取于前人经典的量表[2],即教师领导力、学生交流、学生关系、感受到的教师支持、课堂参与程度。在施测中,考虑到不同学科性质及其在课堂上可能存在的氛围差异,本量表分别考察了语文课和数学课情境下的课堂学习环境,以从中抽取共同项目用于直接测量创造性课堂环境。
将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后分半,使用分半数据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具体步骤为:①对初始问卷的33个项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每个项目与总分之间均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376-0.667之间);②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语文课堂和数学课堂的KMO值分别为 0.942、0.940(p<0.001)。③综合项目分析和球形检验的结果,说明这些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④将有效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项目的负荷值和共同度来确定最后要保留的项目,筛选项目的条件:排除因子负荷值<0.4,且在多个因子上都有较高载荷的项目。按照上述方法反复进行排除,最后语文课堂删去24、25题,保留31条项目,累计可解释总变异的51.404%(表1);数学课堂删除16、24题,保留31条项目,累计可解释总变异的53.351%(表2)。⑤由于两种课堂情境采用斜交旋转因子分析均可抽取特征值>1的5个因子,因此尝试同时删除16、24、25题,保留二者共同的30条项目(表3)。
表1 语文课堂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表2 数学课堂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条目1 2 3 4 5 Q 2 3 0.5 6 0 Q 2 6 0.4 2 0 Q 1 3 0.7 4 4 Q 1 4 0.6 7 1 Q 1 5 0.6 4 6 Q 1 1 0.6 3 9 Q 1 2 0.6 1 4 Q 1 7 0.5 9 9 Q 1 8 0.4 2 2 Q 4 0.6 9 4 Q 3 0.6 8 5 Q 2 0.6 6 5 Q 5 0.6 3 6 Q 6 0.5 8 5 Q 1 0.5 4 9 Q 8 0.7 4 8 Q 9 0.7 1 9 Q 1 0 0.6 7 8 Q 7 0.6 7 0
表3 创造性课堂量表各维度条目举例
1.2 数据收集
1.2.1 被试选择
使用《创造性课堂环境量表》对河北省廊坊市某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经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知情同意后施测。
1.2.2 问卷发放过程
主试于2018年6月4日至12日前往河北廊坊收集数据,具体安排见表4。施测前由量表编制者及相关专家对主试进行培训,并要求在施测全过程中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主试、维持班级秩序、回答学生提问、收集问卷。
表4 数据收集安排
1.2.3 问卷回收情况
在河北省廊坊市小学发放问卷1419份,收回问卷1419份,排除极端值样本、缺失值多于全部题目的1/3的样本、总分为0的样本之后,剩余有效样本1365个,回收率约为96.19%。
1.3 数据观察
本数据样本容量为1365,涵盖了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其中三年级有410人,四年级有373人,五年级有391人,六年级有191人。共有男生685人,占全体的50.2%;女生680人,占全体的49.8%,男女比例接近1∶1,具体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及其比例详见表5。
表5 样本年级分布及性别结构
用SPSS 24.0绘制全体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及正态曲线(图1-2),语文课堂环境分数和数学课堂环境分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都与正态曲线拟合较好,表明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图1 数学课堂的创造性课堂环境分数
图2 语文课堂创造性课堂环境分数
2 数据样本描述
有效数据中,单个样本涵盖3部分调查内容,共计72个字段。从类型上看,其中有2个字段为字符型,70个字段为数字型;从测量角度看,有4个类别变量,68个顺序变量。选取第一个数据样本为例,如图3所示,表头中“ID”指该数据样本的编码;如图4所示,“Grade”指样本年级,“Class”指样本班级,“Gender”指样本性别(值“1”代表“男”,值“2”代表“女”);如图5所示,C_Q1至C_Q33代表测量语文课堂创造性课堂环境的第1题至第33题;如图6所示,M_Q1至M_Q33代表测量数学课堂创造性课堂环境的第1题至第33题。
图3 样本编号
图4 样本基本信息
图5 语文课堂环境量表
图6 数学课堂环境量表
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3.1 质量控制
样本回收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主试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任,在进行测试之前由研究人员对主试进行统一培训,确保主试对于指导语和测试过程的正确理解和操作。其次,在施测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试和各班班主任相互配合,监督被试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最后,主试统一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检查,如果乱填或漏填的情况较为严重,则对被试进行重测,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3.2 质量评估
3.2.1 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 SPSS 24.0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语文课堂和数学课堂环境的整体克隆巴赫α系数都高于0.9,各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介于0.75-0.85,可靠性都较为理想(表6)[3]。
表6 语文和数学课堂环境量表及各维度的科隆巴赫α系数表
3.2.2 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AMOS 21.0对问卷进行构想效度的分析,将数据随机分半后,分别对语文课堂和数学课堂环境进行一阶5因子验证性因素模型分析(模型见图7和图8),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理论构想,设置5个潜变量(教师领导力、学习交流、学生关系、感受到的教师支持、课堂参与)和30个观测变量(30个项目),结果显示各拟合指标都较为理想(表7)[4]。
表7 语文和课堂环境量表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各参数指标
图7 语文课堂环境一阶模型
图8 数学课堂环境一阶模型
由于语文和数学课堂环境的5个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不小(介于0.38-0.70之间),因此可以推测该模型可能具有更高层次的因子结构。基于此,本研究分别构建了语文和数学课堂创新环境的二阶5因子模型(模型见图9和图10)。模型假设每个题目没有横跨因子的现象,即每个题目均落在所构建的单一因子上,且残差项间独立无关,结果见表8。
表8 语文和数学课堂环境量表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各参数指标
图9 语文课堂环境二阶模型
图10 数学课堂环境二阶模型
比较一阶和二阶验证性因子模型的总体拟合指标发现,两者的最终模型相似且最终拟合指标都较为理想,但从卡方值、RMSEA、GFI、CFI、AGFI、NFI、IFI等指标看,一阶模型略优于二阶模型。
综上,本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应用和分析。
4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本数据提供了用《创造性课堂环境量表》测得的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语文课堂、数学课堂的创造性课堂环境得分,样本容量为1365,可使用Microsoft Excel、SPSS、AMOS、Mplus、SA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途广泛。在理论研究方面,该数据可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和数学课堂创造性课堂环境5个维度的情况进行现状描述的研究,用相关性检验、差异性检验、回归检验等推断统计方法对创造性课堂环境与其他变量关系的研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创造性课堂环境与其他变量关系的研究。在实践方面,该数据可以为相关教育部门考察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关于创造性课堂环境的数据基础,为我国小学描述创造性课堂环境建设的现状,为教师提供评估课堂创新环境的指标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