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必须注重家风建设
2019-11-18中共运城市盐湖区委党校贾飞雄
◎ 中共运城市盐湖区委党校 贾飞雄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基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因素,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关乎党的执政使命。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理应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立好家规是前提。领导干部要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结合家庭活动新特点,遵循从严从实从细原则,制定出符合其家风特征的可操作性强的家规。一是以德为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作为领导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道德建设,教育家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二是以勤为径。人间万事出艰辛,勤能补拙是良训。勤劳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以勤为径,当戒好高骛远、好逸恶劳,勤奋学习,勤于工作,勤勉敬业,勤劳致富,让奋斗成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三是以俭为范。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家训。明代周怡在《勉谕儿辈》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为范,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四是以廉为要。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的包拯,曾立了严格的37字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以廉为要,就要和家人订立“铁家规”,教育家人做到知廉明耻,倡导清廉家风,恪守清廉品质。五是以学为尚。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非学难以“明道”,非学无以“补短”。毛泽东同志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领导干部不但自己要学习,更要把注重学习的良好风尚写进家规并长期坚持。
注重家教是根本。立好家规并非最终目的。家规要想被严格执行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一是提高素养修己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效应,很难想象一个自身不正的领导干部能够带出良好家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从自身做起,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二是潜心塑造贤配偶。妻贤夫祸少,妻廉夫得益。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家庭因素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必须要求配偶当好自己的廉内助,自觉把好家庭廉洁关。配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优势、信任优势,做到明事理、辨是非、畏法度、常知足、慎始微,主动当好反腐倡廉的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和战斗员。三是言传身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所有家庭都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主管国家经济工作长达26年的李先念同志,严厉告诫自己的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曾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而毁了儿子的大好前程。领导干部要从反面教材中时刻警醒自己,处理好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的关系,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谦虚低调的品格,为孩子指明奋斗方向,使之真正立足社会、奉献社会。四是时刻管好身边人。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毛泽东身边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无偿或低价收受土特产,他拿出3万元稿费退赔,并将这些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领导干部要注意身边人的“言与行”、分辨身边人的“好与恶”、了解身边人的“内与外”,对其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遏制身边人的不正之风,决不允许他们“拿鸡毛当令箭”。
主动践行是关键。以身作则,行胜于言。家风建设须臾离不开领导干部的模范践行,这也正是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的落脚点。一是主动搞好传承。千百家风,贵在传承。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父亲的拜寿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父亲谦虚低调的为人处世、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真实平静的俭朴生活,都对总书记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深受父辈所传承的家风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带头传承这种朴实无华的优良家风。二是自觉接受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定期检查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情况,并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家规是否严整、家教是否严格、家风是否严肃,以乐于接受监督的胸襟,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社会、舆论监督,真正把家风建设落到实处。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体现领导干部政德。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无愧组织信任,不负人民重托,更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